湯姆說:“傾聽是禮貌的最高形式。”認真傾聽是人與人交往中體現(xiàn)出一個良好修養(yǎng)的重要標志。數(shù)學課程“聽”主要是用耳朵認真地聽,辨析他人的語言,做出自己的判斷,并形成自己思想觀點的過程。涵蓋的意思是:會傾聽別人的訴說,努力聽懂、理解、從而作出積極的反應,即給予正確的評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應該讓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學會與人與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然而,只有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具備良好的傾聽能力,才能更好地與他人合作、交流。教育心理學家對人的一系列交流活動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人們的各種交往方式中,聽占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這一連串的數(shù)字告訴我們,人有一半的時間在聽,聽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可見傾聽的重要性。下面我就談談在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的一些方法。
一、激發(fā)學生的傾聽興趣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迸d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傾聽對于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說無疑是無趣的,然而,新課程標準強調:第一學段數(shù)學教材的編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所以,在數(shù)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為我們提供的數(shù)學資源,拉近學生與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距離,使之產生親切感,從而吸引學生傾聽的興趣。
例如在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時,要讓學生在頭腦中有角的概念。為了保持學生傾聽的持續(xù)性。在課堂上,我先創(chuàng)設北京奧運會的場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愿意傾聽,然后問學生在國旗上你能觀察到什么?(課件出示五角星)這個圖形為什么被稱為五角星呢?(五個角)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認識這位新朋友——“角”。(板書:認識角)這樣就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會因為課堂中有生活的場景而對課感興趣,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調動學生傾聽的主動性和持續(xù)性,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始終保持在與教學有關的內容上,教學難點就能攻克了。
二、教師先學會傾聽,起到示范作用
傾聽不僅是學生的事,也是教師的事。要學生學會傾聽,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傾聽,教師要改變”我講你聽,我說你記,我問你答的課堂“霸主”角色,改變自己只善于說而不善于聽的習慣,要告誡自己:再等一等。讓學生把話說完,這可能是不可多得的課程資源,教師放下架子,側耳傾聽,俯身細聽,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和傾聽學生的意見,不但能使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使教學出現(xiàn)激動人心的“百鳥爭鳴”的局面,而且能使學生受到教師的影響,學會傾聽,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
如在教學時多說一些“我聽清楚你的意見”“的發(fā)言有獨到之處”“換一個說法可以嗎”“能不能從另一個角度再考慮一下”……這樣給以不同的回應,不但會使學生感到教師很在意自己的發(fā)言,激勵學生暢所欲言,而且能使交流始終沿著話題的中心延展,使教學任務得以高質量地完成。
又如一次教學“乘法分配律的應用”“練習”“25×48”一題時,我說了一句:“25×(40+8)計算很簡便,馬上就有學生說:“把48看成4×12,25×4×12不是更簡單了嗎?”當場我高興地表揚了他,并且對大家說:“教學相長,他想的比老師的好,老師應該向他學習?!边@一教育契機的捕捉,盤活了整個課堂教學,學生受到了很好的啟發(fā),積極豎起小耳朵,認真聽講。
三、注意傾聽評價,積極進行反饋
新課程改革給數(shù)學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并帶來了全新的評價理論,教學評價不再是甄別優(yōu)劣的“篩子”,而是把水從低處引到高處的“水泵”。在對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中,學生最能夠接受的評價方式是表揚、鼓勵。在每次聽完了同學的發(fā)言后,我注意對發(fā)言內容及時進行評價,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也可以及時對錯誤進行矯正,在學生板演學習完成以后。我還讓學生扮演老師的角色,對同學完成的習題進行評價發(fā)言主,其他學生注意傾聽并進行判斷,老師可以提出這樣的要求:“如果你認為這個同學的發(fā)言說的非常不錯,請你把掌聲送給他。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者認為他的發(fā)言不完整,請你舉手,可以做補充發(fā)言主。”記得一次上課,一位學生不小心把乘法口訣“七九六十三”背成“七九五十四”,一個學生高喊著:老師他背錯了。我表揚他說:你真是個會傾聽的孩子!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并獎勵他一顆會傾聽的星星。同學們都羨慕極了。我順水推舟地告訴學生:傾聽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我們應該與它交朋友,它可以集中我們的注意力,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判斷能力。在平時的課堂中,我注意及時表揚聽得認真的同學,讓榜樣的力量帶動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傾聽方面。
當然,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還需要老師經常的提醒、督促和指導。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教師重視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就能使學生養(yǎng)成傾聽的良好習慣。只有養(yǎng)成了好習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更加精彩。
(作者單位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qū)城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