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形勢下,大多數(shù)歷史教師把目光聚焦在課堂教學上,往往忽視了課后復習鞏固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課改并非只是改變課堂教學,科學、靈活地布置作業(yè)也是課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課改;作業(yè);趣味性;典型性;多樣性
許多老師因為忽視了復習鞏固的重要性,所以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欠佳。如何使學生既熱愛課堂又熱愛作業(yè),既增強興趣又提高質量,這也是筆者致力于研究的主要話題。
一、面向全體學生,張揚不同個性——提升作業(yè)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改變了只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把外來的“動因”變成內在的“動機”,就有了對學習的一種需要,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體驗。我曾設計過這樣的題目:
1.學習完《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一課后的作業(yè):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思路一:可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思路二:可按一天從早到晚的時間順序去想象。)
2.學習完《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一課后的作業(yè):想象自己是唐朝的讀書人,渴望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需要經(jīng)過哪些選拔?
3.學習完《宋代的社會生活》一課后的作業(yè):穿越時空隧道,你發(fā)現(xiàn)自己站在北宋都城東京的街頭,你會看到些什么?請你來描述一下北宋人民的衣食住行、娛樂、習俗等。
這些題目的設置,既拉近了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又使課堂上的歷史知識在學生的腦海中還原,使學生的思維不至于停留在重復模仿的階段,而能夠激起其探索的興趣,使他們充分張揚個性風采。
二、激活歷史情感,增強求知欲望——增強作業(yè)的典型性
為了抑制題海戰(zhàn)術,需要教師將手頭的多種資料分類整理、認真篩選、精心設計,為學生設計一些典型性強的作業(yè)題,便可以達到學生“練一題、通一類”的效果。如:
1.在學習了《走向全盛的唐朝》之后,我曾設計過這樣一題: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唐女媧》中說:開元之治,幾于家給人足,而楊貴妃足以敗之?!阌X得,唐朝由盛轉衰完全是楊貴妃造成的嗎?
2.在學習了《建筑奇觀》一課后,我曾設計過這樣的題目:有人認為隋煬帝開鑿大運河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從而導致了隋朝的滅亡,有人卻認為開鑿大運河是隋朝在歷史上最大的貢獻,你怎樣看待這兩種不同觀點?
這樣的題目表面上看是拋給學生一個矛盾的命題,其實是想通過這樣的問題促使學生形成用辯證眼光看待歷史、分析歷史的能力,讓學生通過深入的思考確立自己的觀點,并圍繞其觀點組織史料進行論證,既激活了學生的歷史情感,又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三、減輕學生疲勞,培養(yǎng)實踐能力——發(fā)揮作業(yè)的多樣性
歷史教師不妨多設計一些不用學生動筆去寫的“作業(yè)”。比如:
1.在學習了《原始農(nóng)耕文化的遺存》一課后,可以設計“拿起畫筆,用繪畫的方式描述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所居住的房屋”一題。
2.在學習《春秋爭霸》和《戰(zhàn)國爭雄》兩課后,可以設計“成語故事會”,以回顧這兩課所學到的歷史知識。
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既能讓學生在無形間鞏固課堂上學到的歷史知識,又鍛煉了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并且促進了學生對家庭、對社會、對歷史的深入了解。
總而言之,科學、靈活地布置作業(yè)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環(huán),充滿趣味性、具有典型性、不乏多樣性的作業(yè)對于學生保持記憶、系統(tǒng)加工、形成儲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抡n改并非只重課堂不重鞏固,厚此薄彼,實不可取。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