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寧寧 王秉華 張 穎 山東省萊州市人民醫(yī)院 261400
新生兒窒息是指新生兒因缺氧發(fā)生宮內窘迫或娩出過程中引起的無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循環(huán)障礙,導致低氧血癥和混合性酸中毒。積極做好新生兒窒息的搶救和預防是減少窒息并發(fā)癥、降低圍生兒病死率的關鍵措施之一,新生兒窒息的搶救質量還直接關系到新生兒的預后,成功的搶救可以大大降低窒息新生兒將來殘疾的發(fā)生率和殘疾程度。
本組出生的1 733例新生兒中,發(fā)生輕度窒息16例,重度窒息4例,其中男嬰13例,女嬰7例。經復蘇全部存活,未出現并發(fā)癥。
2.1 每一次分娩應該有1位訓練有素的復蘇人員在場,如果分娩情況復雜還需要更多的人員;打開輻射保暖臺,檢查復蘇設備。新生兒出生后快速評估4項指標:足月嗎?羊水清嗎?有呼吸或哭聲嗎?肌張力好嗎?上述4項指標回答為否即進入初步復蘇階段:將新生兒放在輻射臺上,擦干全身,撤走濕毛巾。通暢氣道,將新生兒仰臥,輕度伸仰頸部,肩部抬高1~2cm,呈鼻吸氣位,使咽后壁、喉和氣管成直線。頭偏向一側,用吸球先清理口腔再清理鼻腔的分泌物。輕彈足底或者摩擦新生兒背部以刺激啼哭。重新擺正體位,必要時吸氧。
2.2 用6s的時間評估新生兒的心率、呼吸、膚色,心率>100次/min,有自主呼吸,膚色紅潤,則給予支持護理;心率<100次/min,無自主呼吸,膚色青紫給予正壓通氣:連接氧源,打開氧氣開關,調節(jié)氧流量為10L/min。安置簡易呼吸器,面罩大小適宜,連接儲氧器,擠壓球體頻率為30次/min。經過30s有效的100%正壓通氣后心率仍<60次/min,行胸外心臟按壓:部位為胸骨下1/3處,方法為雙手拇指指端按壓胸骨,深度約為前后胸直徑的1/3,下壓時間短于放松時間,放松時手指不離開胸壁,頻率為90次/min。胸外按壓同時配合通氣,按壓與通氣比為3∶1,2s內完成 4個動作(3次按壓,1次通氣)。
2.3 再次6s時間評估新生兒心率、呼吸、膚色,心率>100次/min,有自主呼吸,膚色紅潤,則給予支持護理;心率仍<60次/min,給予藥物治療,用1∶10 000的腎上腺素,0.3~1.0ml/kg經氣管內給藥或0.1~0.3ml/kg經臍靜脈給藥,注射速度盡可能快。
3.1 提高產前檢查質量 加強健康教育,不斷提高產前診斷技術水平,加強妊娠期婦女的監(jiān)護和管理。定期產前檢查,做好高危妊娠評分及篩查監(jiān)護,加強高危妊娠系統(tǒng)管理及胎兒、高危兒宮內情況的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確保護理對象的高危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生命體征在正常范圍。
3.2 加強分娩期監(jiān)護 準確把握決定分娩的四要素,產程中嚴密監(jiān)測胎心變化,給予持續(xù)胎心監(jiān)護,及時了解胎兒宮內安危及子宮收縮情況,準確繪制產程圖,及時了解宮口擴張及先露下降情況,以便及時發(fā)現異常及胎兒宮內窘迫,及時處理。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正確進行手術操作,避免顱內損傷,慎重使用麻醉劑及鎮(zhèn)靜劑。
3.3 正確助產操作 胎頭娩出后不要急于娩出胎肩,必須爭取在新生兒第一口呼吸前擠、吸盡呼吸道黏液,在胎頭娩出時、復位及外旋轉過程中、胎兒娩出后分3次徒手適當用力自胎兒鼻根和頸前部捋向下頜,擠出口鼻腔內的黏液和羊水,這樣可以擠出口鼻內大部分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