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玲
詩歌是有別于小說、散文、戲劇的文學形式,它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詩歌是中學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讓學生學好詩歌非常重要。那么,作為在一線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應當如何來教育學生,讓他們學好詩歌,喜歡詩歌呢?本人在工作中作了一些嘗試與探索,在此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提高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生學習詩歌的關(guān)鍵就在于激發(fā)其對詩歌的興趣。如果學生對學習詩歌產(chǎn)生了興趣,那么他們學習起來就會更加的投入,更加的深入。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來自哪里呢?為了讓學生學好詩歌,首先在于點燃他們心中的火花,激發(fā)他們學習詩歌的熱情。為了激發(fā)他們學習詩歌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作品加以研讀,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動情、動已,才能動人,而要讓學生心動,教師自己首先得先動(手動、眼動、心動),還有就是在課外找出一些比較適合他們的詩句念給他們聽,或者讓他們自己去學校圖書館借閱一些詩刊,利用早讀或者課外活動與他們一起來欣賞這些優(yōu)美的詩句,這樣久而久之,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學習詩歌的興趣,而且還陶冶了他們的性情。
二、賞析詩歌的詩情詩意
詩情。詩是抒情的藝術(shù),有人說:情是詩的靈魂,它有如春風細雨沁人心脾,因而也就強烈地撼動人們的心弦,讓世人為之傾倒。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我是這樣來引導學生的:在學生讀到一首新詩時,讓每個人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能力把詩中的“情”表述出來,看誰表述的更貼切、更合理,然后老師再講述,從而使得他們明白這就是詩情,只有讓學生真正理解了詩歌的情義,才能去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去學習詩歌。
詩意。詩除了以情動人之外,詩歌還應以新鮮的詩意引人入勝。沒有詩意,詩也就不成其為詩。而詩意又是什么呢?詩意就是“詩的思想”。所謂“詩的思想”就是寄寓在形象之內(nèi),糅和于感情之中的思想。是詩,總有詩意可尋,只要我們細細去欣賞,就會從中找出作者的某種思想上的寄托,而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生賞析詩歌時,也就是讓學生如何去掌握詩歌的詩意。
詩意是一首詩的靈魂,讓學生掌握了詩意,也就是讓學生掌握了整首詩,而詩往往又不是思想感情赤裸裸的表白,它不讓人一覽無余,而是閉月羞花,引人思而得之,耐人尋味,啟人遐想。也只有這種讓人想入非非的意境,才會給學生的想象增添樂趣,讓他們覺得詩歌其實比起其他文體更有魅力,更有激情,也更耐人尋味。
學生學習詩歌不僅能陶冶他們的性情,而且還能從中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所以在教學中要加大對他們的引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shù)的享受,那你必須是一個有藝術(shù)修養(yǎng)的人?!彪m然我們的學生不可能都成為詩人,但如果能夠讓他們從學習詩的過程中得到了樂趣,得到了藝術(shù)的享受,那便是我們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犁州霍城縣清水河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