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雯琰 劉蘭芳
任務型教學在高職護理雙語教學中的實踐
□戚雯琰 劉蘭芳
[目的]探討任務型教學在高職涉外護理專業(yè)的雙語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將247名護生隨機分兩組,分別在雙語教學中采用任務型教學與和傳統(tǒng)授課法,在干預前后分別用“學習綜合情況測評表”調查,并對其結果、專業(yè)知識和英語水平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干預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學習綜合能力、專業(yè)知識和英語水平方面無差異(P>0.05),研究對象有可比性;干預后兩組在學習綜合能力、專業(yè)知識和英語水平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除學習習慣和能力),即任務型教學法對護生在職業(yè)興趣、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專業(yè)和英語水平方面有積極的影響。[結論]任務型教學可提升高職護生雙語教學效果。
任務型教學;高職;雙語教學
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2001年教育部提出“教育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大力推行雙語教學。各高職院校紛紛開設涉外護理專業(yè),但其雙語教學中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1)語言運用能力、專業(yè)知識的運用、獨立思考與綜合分析能力以及實踐技能四個方面脫節(jié)[1];(2)課程內容與職業(yè)實踐脫節(jié);(3)缺乏與就業(yè)崗位、工作任務相關的課程;(4)護生實踐技能和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不足。因為任務型教學法凸顯語言應用能力[1],對激發(fā)興趣,啟發(fā)獨立思考以及培養(yǎng)對第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方面顯示非常大的優(yōu)勢[2]。因此筆者嘗試將任務型教學法應用于護理雙語教學以改進教學質量。選取06、07級高職涉外護理專業(yè)的護生,在臨床課程的雙語教學中開展,并對干預前后進行比較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一)對象
江西護理職業(yè)技術學院06、07級,各2個涉外護理班,約 247人,實驗組124人(06級60人,07級 62人),對照組123人 (06級 64人,07級 61人)。兩組護生均為女生,年齡18—21歲(平均19.11歲),均為我院全日制五年一貫制???,四年級。
(二)方法
1.干預方法。在《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和《兒科護理學》的雙語教學中,引入任務型教學法。教學設計:(1)分析研究對象。從4年級涉外護生的英語和專業(yè)水平入手,分析衛(wèi)生部頒教材、大綱、美國護理專業(yè)課程教材、CGFNS試題等教學資料,選取適當?shù)膬热轀蕚溥M行教學干預,即任務型教學;(2)編制任務:明確教學目標,編寫三門課程的雙語任務庫,包括:以案例分析為主的理論課教學任務、以情景模擬和仿真訓練為主的實踐教學任務。所有任務均以英語的形式提出;(3)實施教學:采用課堂教學、ECS仿真實訓、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均用英語進行交流。具體教學步驟:教師提出任務(臨床護理實例)→護生準備任務→護生實施任務→教師歸納總結→再次完成任務。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雙語教學方法,教師先理論在實踐,先中文后英文,講解知識點。
2.評價工具。編訂“學習綜合情況量表”,包括職業(yè)興趣(6題),學習態(tài)度與習慣(16題)、學習方法(15題)、和學習能力(7題),共54個項目。量表以福建師范大學教育系賴昌貴教授的《學生學習方法測驗》[3]為基礎,參考約翰·霍蘭德編制的“霍蘭德職業(yè)興趣量表”[4]及相關文獻[5],根據(jù)高職護生的年齡、學習特點進行增刪。本領域護理和教育專家評價量表的內容效度,認為本量表適用于高職護生,內容效度良好。使用前重測30人,以檢測其信度,五個條目的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 0.49、0.57、0.76和0.59,關聯(lián)均有差異性(P<0.05)。
3.評價方法。(1)主觀評價。干預前后對“學習綜合情況量表”的問卷調查和資料收集。量表每題分四個備選答案,包括是的、經(jīng)常、偶爾和沒有,分別記4、3、2和1分。每份問卷給予評分,各條目按好、中、差三個層次分類,統(tǒng)計人數(shù);(2)客觀評價。干預前后對理論成績和英語水平的評價。理論成績干預前分析的是生理學、健康評估和護理英語三門課程平均成績和標準差,干預后評價的是內、外和兒科護理學。英語水平評估的的全國英語等級考試(PETS)三級和醫(yī)護英語水平考試(METS)護理類二級的通過人數(shù)。
4.統(tǒng)計方法。用excel錄入數(shù)據(jù),spss 11.0軟件分析系統(tǒng)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2、t檢驗和百分率,以α=0.05為檢驗標準,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247位研究對象在學習綜合情況方面,學習成績和英語水平 (PETS3級和METS2級的通過率)方面,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兩組無差別(P>0.05),有可比性。干預后:(1)在學習綜合情況方面:經(jīng)x2檢驗,兩組有差別(P<0.05),提示兩組研究對象在學習綜合情況方面有差異 (除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得出結論: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提高實驗組的職業(yè)興趣、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見表1);(2)學習成績方面。經(jīng)t檢驗,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說明干預措施對研究對象的理論成績提高有積極意義(見表2);(3)英語水平方面。兩次考試兩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干預措施能提高研究對象的英語水平(見表3)。
表1 干預前、后研究對象“學習綜合情況”比較
表2 干預前、后研究對象專業(yè)課程成績比較
表3 干預前、后研究對象英語水平比較(專業(yè)課成績、公共英語以及專業(yè)英語水平)
(一)任務型教學的基本理念和教學模式
任務型教學 (Task-Based Approach)來源于Krashen的語言習得理論,Karashen認為語言習得是在自然條件下的語言環(huán)境中非正式的無意識的學習。教師通過引導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而學習者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理論知識,發(fā)展綜合職業(yè)能力。這種教學法讓學習者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工作任務,將課堂教學的目標真實化、任務化,既培養(yǎng)了英語運用能力,又實踐了專業(yè)理論,符合涉外護生雙語教學的要求。由于其專業(yè)的特殊性,涉外護理專業(yè)要求教師授課時運用兩種語言媒介實施護理科目教學,即雙語教學。
參照英國語言學家Willis Jane(1996)提出任務教學模式,任務引領雙語教學步驟為:(1)前任務(pre-task),即創(chuàng)設任務的英語情景,教師以英語的形式提出任務的目的和完成方式;(2)任務環(huán)(task-cycle),包括任務、計劃、報告。要求學習者以個人小組形式完成任務,并用英語向全班同學作出書面或口頭報告,教師只是遠處觀察,不糾正其錯誤;(3)后任務(post-task),分分析和練習兩種方式。教師分析和強調任務中涉及的教學目標,學習者再次實施任務,以鞏固教學內容。在本研究中任務設計成臨床護理實例,并強調運用英語進行任務的描述,學習者的交流和報告。
(二)任務型教學有助于提高雙語教學效果
科學的教學效果評價指標的確定必須圍繞教學目標的要求,目前國內教學目標多分為:認知、技能和情感。按任務型教學模式進行在雙語教學,可以從專業(yè)理論的認知、臨床技能的實踐和職業(yè)情感的建立三方面達到教學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該教學法,將護生置于特定的英語情景中,為了完成任務,主動的將其所學的有關護理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專業(yè)實踐)中,即加深了專業(yè)知識,又提高了英語水平,更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完成任務,護生必須主動收集、分析和選擇資料,互相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激發(fā)了職業(yè)興趣,改善了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鍛煉了英語溝通技巧,培養(yǎng)了臨床思維,專業(yè)成績、公共英語以及專業(yè)英語水平的提高就水道渠成,最終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提高。研究結果證明這一論點。
在任務型的雙語教學活動中,體現(xiàn)了“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能力。每個學生都有具體任務,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并運用新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變能力、應用護理英語交流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等重要的職業(yè)崗位能力。
(三)任務型教學能提升雙語教師專業(yè)水平
在雙語教學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教師必須突破傳統(tǒng)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影響和束縛,改變教學思維定式的教學習慣,設計出符合教學目的、適合學生水平和體現(xiàn)英語環(huán)境的雙語任務。這就要求相關教師充分理解教材大綱,查閱、研究大量的國內外護理專業(yè)教材、參考書、CGFNS試題,等教學文件,并結合學生特點,將臨床課程與專業(yè)英語相結合,并融入護理實踐,選取適當內容,認真編寫出護理專業(yè)課程的雙語案例(包括具體情景,角色分配,對白設計等)、建立任務庫(包括:以案例分析為主的課堂教學,以情景模擬為主的實踐教學)。教師在不斷反思、實踐、再反思中提高雙語教學能力,獲得了寶貴經(jīng)驗和較好評價。
(四)采用任務型教學的注意事項
通過多次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任務型教學的實施中應注意:1.教師以英語的形式設計護理任務。任務的設計要有層次性、綜合性、實踐性、創(chuàng)新性和思的空間。任務的設計由簡及繁,由易到難,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由低級任務向高級任務遞進的原則。并且要兼顧護生接受能力、專業(yè)知識程度、英語水平和興趣,涵蓋的知識點不宜過多,重點難點應集中,編排由簡單到復雜;2.改變護生被動學習的習慣,轉變學生依賴教師的被動學習態(tài)度,發(fā)揮她們的主動性;3.英語的運用貫穿始終,尤其是任務實施過程中,鼓勵護生盡可能的運用英語交流。該教學法雖然有積極作用,但有限的課時限制活動不能充分展開,表1提示兩組在干預前后的學習習慣和能力雖有增加,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考慮原因是實施任務型教學的次數(shù)和課時不足,不足以改變護生長期形成的習慣和日積月累的能力。
涉外護理行業(yè)需要護生具有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以及扎實的專業(yè)理論,而任務型教學為進行雙語教學的護生提供了一個英語交流的平臺,又為專業(yè)理論的實踐提供了機會。因此采用任務型教學,能有效的提高護生的職業(yè)興趣、改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幫助提高英語水平和專業(yè)理論成績。但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摸索。
[1]RodEllis.Task-Basedresearchandlanguagepedagogy[J].TeachingResearch,2000(4):193-220.
[2]丁碩瑞.任務型教學法在《現(xiàn)代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的應用[J].大學英語(學術版),2009(1):156-158.
[3]賴昌貴.中學生學習方法測驗的編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4):115-122.
[4]方俐洛,白利剛,凌文輇.HOLLAND式中國職業(yè)興趣量表的建構[J].心里學報.1996(02)24-26.
[5]Self-directed learningin nurseeducation:areview of theliterature 《JournalofAdvancedNursing》O'SheaE,2003,43(1):62-70.
責任編輯 何穎萍
本文系2009年江西省高等學校教改研究基金項目“任務型教學模式在護理專業(yè)雙語教學中應用的研究”(編號:JXJG-09-66-6)成果之一。
G712
B
1001-7518(2011)05-0094-03
戚雯琰(1978-),女,上海市人,江西護理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涉外護理教學;劉蘭芳(1981-),女,江西護理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涉外護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