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來,張向陽,胡 雁,周禮平,高 駟
(荊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骨科,湖北 荊門 448000)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是近年用于創(chuàng)面皮膚缺損、控制創(chuàng)面感染的良好技術,但多數(shù)在2 d內堵管[1],通常需要頻繁更換VSD;增加沖洗可克服堵管的缺點,延長VSD使用時間,提高引流效果,現(xiàn)將增加沖洗后的應用體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共13例,均為本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收治患者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齡45~68歲,平均56.5歲,騾子咬傷致股骨髁上骨折并化膿性骨髓炎1例,糖尿病合并肢體感染6例,骨髓炎2例,殘肢修整術后傷口壞死或感染3例,開放性骨折并感染1例,使用沖洗加VSD引流1~2次后行二期手術,7~9 d更換VSD。
1.2 方法 創(chuàng)面徹底清創(chuàng),放置好沖洗管,腔隙用VSD填充,創(chuàng)面用VSD覆蓋,根據(jù)創(chuàng)面情況行緩慢沖洗,速度以不浸濕貼膜為限。如為創(chuàng)腔則用兩根較大的輸液管修剪成沖洗管,分別放置于創(chuàng)腔深淺部;將小號VSD內的引流管尾端剪開,置入腔隙內填充腔隙,以確保引流通暢,用中號或大號VSD覆蓋創(chuàng)面。對于表淺且在惡化的創(chuàng)面,尤其是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創(chuàng)面,用輸液器前端的小管將其從中間縱行剪開成兩半管,呈“人”字形分開置于創(chuàng)面,見圖1和圖2。
圖1 騾子咬傷患者術前
圖2 騾子咬傷患者放置沖洗引流裝置后
術后全身中毒癥狀迅速緩解或消失,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周圍局部紅腫消退,沖洗液中可見大量的壞死組織流出,無一例堵管,VSD使用時間可延長至7~9 d,5例使用VSD二次,8例使用VSD一次,去掉VSD后見創(chuàng)面縮小,創(chuàng)面良好均可行二期手術,術后愈合均良好。
VSD是引流技術的革新,能使負壓均勻分布于整個創(chuàng)面,全方位徹底引流,不受體位影響[1]。VSD促進毛細血管基底膜恢復完整,降低血管通透性,減少組織水腫,刺激肉芽組織生長,縮小創(chuàng)面[2]。VSD泡沫材料可將部分異物分割塑形成小顆粒而引流排除[3]。但仍有不足,半透膜常有異味散發(fā),持續(xù)負壓可出現(xiàn)泡沫材料干結變硬,顏色改變,大塊異物易干涸而堵管[4],影響引流效果,給患者帶來疼痛及不適感。感染創(chuàng)面克服堵管成了一難題,因堵管而致頻繁更換VSD會增加病人痛苦及費用[5-6]。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上沖洗能夠克服堵管,可以提高引流效果,延長實用時間,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沖洗液可濕潤泡沫材料,預防泡沫材料阻塞干涸,保持創(chuàng)面濕潤,有利于細胞生長;還可以將壞死組織,血液、膿液稀釋浸泡,有利于泡沫材料對異物分割后吸引出來;另外能夠稀釋細菌、毒素、代謝產物,可以延緩材料的變性與分解,沖洗后材料很少出現(xiàn)顏色改變及明顯異味,在沖洗液中可以加入敏感藥物,協(xié)同殺滅細菌控制感染;更為重要的是可防止堵管,延長VSD使用時間,節(jié)約費用。
[1]宋九宏,裘華德.負壓封閉引流技術[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35.
[2]孫 可,尹 東,梁 斌,等.應用封閉負壓引流技術治療四肢地震創(chuàng)傷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0,18(6):512-514.
[3]劉三風,劉志豪,戴志波.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對各種復雜創(chuàng)面修復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09,15(6):66-68.
[4]楊桂云,錢祝銀.負壓封閉引流技術進展[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30(2):149-151.
[5]黃思貴,劉 春,鐘吉華.負壓封閉技術在下肢大面積皮膚撕脫傷的治療探析[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34(1):122-124.
[6]何才勇,周 馳.負壓引流在毒蛇咬傷后軟組織修復中的應用[J].海南醫(yī)學,2010,21(22):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