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伯泉 張芳
(山東省萊陽市古柳中心小學)
注重心理品質(zhì)教育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馮伯泉 張芳
(山東省萊陽市古柳中心小學)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知識,還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既教書又育人,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及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從而塑造小學生的健全人格。
心理品質(zhì) 氛圍 快樂成長
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其根本任務是為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zhì)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是人生中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fā)展和充實技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yōu)美的品質(zhì)。(蘇霍姆林斯基,1984)”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知識,還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既教書又育人,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擴展視野,從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
氛圍是指課堂的教學氣氛和教學情境。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直接影響到師生的關系,雙方信息和感情交流,乃至整個教學效果,他是教師教學的基礎,是進行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必要條件(雷超月,2001)。馬克思說過:“自由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睂捤珊椭C、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有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學生良好心理品質(zhì)的形成。
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開始學習英語,畢竟英語不是他們的母語,如果教師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對英語不太感興趣,上課不認真聽講,完不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就訓斥他們,批評他們,無形中會給學生形成一種害怕上英語課的恐懼心理。因此,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下的英語教師,我們要笑對每一個學生,從多元的角度去評價學生,理解他們的思想、情感與課堂行為,隨時能從“假如我是學生”出發(fā)去思考,經(jīng)常與學生接觸,培養(yǎng)師生之間的情誼,密切彼此的關系。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心理變化,運用適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他們在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樹立自信心,品德得到長足發(fā)展,從而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學習觀和價值觀。在每節(jié)課的Free talk中,Is everybody here? How are you today? What music do you like?……通過回答,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和同學的關心。同時也明白應該關心他人。課堂中當同學表現(xiàn)好,老師發(fā)sticker時,要求全班都對他說Good!Excellent!Clever!Well done!Fantastic! 得獎的同學應說:Thank you,Ms Zhang!對于受表揚的學生來說是鼓勵,下次會爭取更優(yōu)秀,培養(yǎng)了學習興趣,調(diào)動了積極性。對于那些基礎較差、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來說,老師和學生的鼓勵性語言,對他的合理評價,更是一種積極向上、樹立自信心的有利因素,從而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
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思維品質(zhì)。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課堂教學管線,改變沿襲多年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科教學模式,代之以“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pairwork、roleplay、debate、等多種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對一些朗朗上口的chant、listen and do,富有故事情節(jié)的英語課文,可以讓學生來表演,分角色朗讀,在課本劇《Rooster and Fox》中,為了共同的目標,學生們一遍遍不厭其煩的排練著,誰說錯了及時糾正,不會說的虛心請教。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干到自己能夠被尊重,能夠平等與他人相處,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同學的發(fā)言,尊重學生的語言成果,不嘲笑別人。課內(nèi)外互相學習,真誠幫助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共同取得智育與德育的進步。在這種有競爭有合作的形式中,我欣喜地感受到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友愛,在為集體爭取榮譽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努力的完善著自己,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溢于言表。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偶然失誤是難免的。如上課時忘了帶書,考試成績不理想,與同學鬧別扭等等。在這個時候,教師一定要理智,切莫感情用事。一要善于理解學生,理解是產(chǎn)生關心和愛的前提,不善于理解學生則很難去關心他,很難產(chǎn)生愛的情感;二是進行角色互換,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去思考、體驗。這樣一來,就會理解他們,就會想到畢竟他們還是一群年幼的孩子,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過失,應當寬容他們,寬容而不放縱,用親切的他們便于接受的語言開導他們。給學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責備;多一份溫柔,少一份生硬,不要吝嗇有利于加深師生情感的任何舉動,哪怕是一個關愛、信任的眼神。在師生間架起一座理解和信任的橋梁,使教育工作如風似細雨般滋潤學生的心田,處于這種愉悅的人際關系中,學生也就能健康、活潑、愉快地成長。
總之,在教學中只要我們不固守傳統(tǒng)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以和藹平等、愉快樂觀的態(tài)度與學生們一起去探索、研究,激活他們的上進心,強化他們的自信心,一定會使我們的學生形成積極進取、拼搏創(chuàng)新、競爭向上的健康心理品質(zhì),從而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
[1]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雷超月.素質(zhì)教育教學技能[M].教科文出版有限公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