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鳳
日前,長沙市海韻貿易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陳榮向媒體實名舉報,稱湖南省財政廳、文化廳、省直機關政府采購中心在2010年的一起政府采購中玩貓膩,放著價廉物美的名優(yōu)產(chǎn)品不選,偏偏高價內定“山寨雜牌”中標,原本1500萬元可以完成的采購,最后卻以3000萬元成交,“不買對的只買貴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就在一個半月前,陳榮針對三部門的行政訴訟一審宣告敗訴,目前此案已上訴至長沙市中院。
這場官司的最終結果如何目前尚不得而知,但作為當事人之一的湖南省文化廳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的一番說辭頗值得玩味。他說這次政府采購之所以“買高不買低”,設置投標產(chǎn)品價格的最低下限,一個重要原因是預算執(zhí)行的需要,“因為如今不僅有預算編制,還有預算執(zhí)行。如果預算沒有執(zhí)行完,財政就要收回,必然會影響第二年的預算編制?!憋@然,這場政府采購官司是政府部門年底“突擊花錢”惹的禍。
年底“突擊花錢”年復一年在上演,成了我國財政支出工作中的一大“痼疾”,不僅大大增加了不必要的行政成本,還容易造成行政機關的腐敗。雖然每到年底,有關部門都會要求各地不得突擊花錢,但往往收效甚微。
一些單位之所以搞年底突擊花錢,或是由于財政資金撥付到位的時間較遲,或是由于工作安排、項目上馬較慢,導致資金使用上的滯后,但更多的是為了花錢而花錢。因為如果不按期把錢用完,財政就有可能把錢收回。同時,下一年度的經(jīng)費預算會因上一年的錢沒有用完而有所減少。于是在“不花白不花”的思維下,財政資金被揮霍浪費成為必然??梢姡斍柏斦A算模式,更像是逼著預算單位花錢,而不管預算單位有無花錢的必要。
要防止突擊花錢,首當其沖是要改革財政資金預算管理模式,體現(xiàn)出對節(jié)約使用資金的支持和鼓勵,以及對揮霍浪費財政資金的懲罰和抑制,使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因此,必須從加強財政資金預算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入手,擠干財政資金預算中的“水分”。特別是要加大財政預算的透明度,把各單位的財政預算支出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各界的監(jiān)督。事實上,政府財政預算公開已成現(xiàn)代法治政府的慣例。
此外,有必要進一步完善財政經(jīng)費使用監(jiān)督制度,特別是要將財政經(jīng)費的使用情況同樣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同時,要加大對年底突擊花錢的處罰力度,讓亂花錢者付出應有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