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再議《文心雕龍》形象性概念的詮釋

        2011-08-15 00:44:01涂光社
        文學與文化 2011年2期
        關鍵詞:體勢文心雕龍風骨

        涂光社

        形象性概念的解讀一直是《文心雕龍》研究的難點和論爭的焦點,在詮釋“風骨”、“勢”的時候歧見尤多。莫衷一是的原因常常是難免某種缺憾和偏頗:其一是常常割斷范疇義與其移用文論之前原義的聯(lián)系。原義有由形象帶來的靈動性,是古代理論家所以將它們移用于文論的緣由之一,對今人從多角度多層面解讀范疇義也有導向作用。其二是斷章取義。不少詮解和駁議,只以篇中的部分材料、某一論斷為依據(jù)。須知古代的形象性概念在不同語境、不同概念組合中意涵常有差別,對于《體性》、《風骨》、《定勢》這樣以篇題作專論的,其范疇解讀必須兼及全篇所有相關議論。其三是將某些古今概念等同視之,論中輕率地進行代換。須知中國古代理論的形態(tài)和表述方式與基本屬西方體系的現(xiàn)代理論不同,傳統(tǒng)的形象性概念絕少能與現(xiàn)代理論概念完全吻合者。

        一 就《定勢》篇說“勢”

        先說說最難把握、爭議最多的《定勢》篇之“勢”?!皠荨笔莻鹘y(tǒng)理論中典型的形象性概念。其意涵大抵從“由不平衡格局形成的力與運動態(tài)勢”的原義生發(fā),與事物的勢態(tài)、動向、格局以及力的蓄蘊與展示密切相關。它蓄蘊或表現(xiàn)于動態(tài)形體,形成某種運動和力的趨向,其影響和控馭范圍甚至超越于其形體之外。從不同層面去體會,在不同語境中解讀,“勢”的意涵不盡一致。文學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時間的藝術,文學語言在時間的延續(xù)中展示、表達其藝術內涵,文章的“勢”就是其展示過程(或言文學語言的流動)中形成的。

        《定勢》篇首先說:“情致異區(qū),文變殊術,莫不因情立體,即體成勢也?!奔确Q“莫不”,就是說“因情立體,即體成勢”具有普遍意義,是對文“勢”形成過程所做的規(guī)律性概括。加之劉勰隨后強調其所成當是物態(tài)的“自然之勢”、“自然之趣”,有的學者將“勢”理解為趨勢和一種必然性。類似的抽象或許能準確地道出“勢”的某種屬性,但不可能對由其形象性帶來的多層面意蘊做較全面的概括。

        “體”根據(jù)“情”的特點和表現(xiàn)上的需要確立,“勢”又與“體”的特征和規(guī)定相適應。“情”是文學內容的核心,“體”與“勢”則屬于形式范疇。“因情立體”是化無形為有形的階段,因為內容畢竟只是貫注了作家“情志”的材料,“體”(創(chuàng)作體制)才是基本的形式架構,作品最終的藝術形式是由體制發(fā)展而來的,所以“體”的確立也意味著作品風格的定型?!凹大w成勢”,是從梗概的創(chuàng)作體制到選擇決定具體展示方式的階段?!绑w”與“勢”都有形象性,“體”是成形的基本架構,而“勢”是文辭合乎藝術表現(xiàn)需要的動態(tài)展示,從“體”到“勢”也可以說是化靜為動的過程。

        周振甫先生很早就將“勢”歸于文體風格。①周振甫:《定勢(〈文心雕龍〉選譯)》,《新聞業(yè)務》1962年第4期。詹锳先生以為“定勢”就是“確定文章的風格”,1983年在濟南還特地告訴我施友忠先生的英譯本就是這樣翻譯的。王元化先生則指出:“我們把‘體性’稱為風格的主觀因素,‘體勢’就可稱為風格的客觀因素?!雹谕踉骸段男牡颀垊?chuàng)作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59頁。筆者曾在《文心雕龍“定勢”論淺說》中說:“《定勢》篇的‘勢’,是適應內容和創(chuàng)作體制需要,包含著動態(tài)美感和雋永韻味,并在作品中有展開過程的表現(xiàn)方式?!雹圯d1982年《文學評論叢刊》第十三輯,后收入《文心十論》(春風文藝出版社,1986年)。由于力求兼顧全篇的“勢”論,說來總覺略顯生硬。

        元化先生有大理論家的敏銳與嚴謹:《體性》篇所論指向確為風格形成的主觀因素,《定勢》篇的“體勢”論的主旨也在風格形成的客觀因素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體性》是全篇之論,“體勢”卻不然,元化先生未把《體性》、《定勢》兩篇相提并論,僅作了“體性”與“體勢”的對比。似乎透露出《定勢》不止“體勢”論的意味。

        “體”可以針對一個作家和一篇作品而言,也可指一類文章(比如一個或相似的一類體裁)?!扼w性》篇中與“性”相聯(lián)系的“體”與才、氣、學、習相關,“各師成心”之“體”當指一個作家或一篇作品之“體”;從《定勢》篇的“章表奏議,則準的乎典雅;賦頌歌詩,則羽儀乎清麗……文章體勢,如斯而已”可知,“體勢”之“體”分別指風格有一致性的幾類體裁。足見“體”即使指風格而言,在不同語境或不同的理論組合中,其意涵也不無差別,可能側重不同層面。這也許是元化先生區(qū)分風格的主觀因素、客觀因素的原因之一吧。

        “體勢”指稱風格的客觀因素,主要得之其“體”。

        《定勢》篇說“勢者,乘利而為制也”,又以“圓者規(guī)體,其勢也自轉,方者矩形,其勢也自安”,以及“機發(fā)矢直,澗曲湍回”為例,指出事物原有其“自然之勢”?!白匀弧闭咦匀欢灰?,在文“勢”來說指語流自然態(tài)勢的規(guī)律性和客觀性。

        既稱“體勢”,更重要的當是“即體成勢”中“體”所具風格因素的客觀性?!锻ㄗ儭菲摹霸O文之體有常,通變之數(shù)無方”和“名理有常,體必資于故實”足以說明這一點:“體”是人所創(chuàng)設,由寫作和鑒賞的經(jīng)驗中歸納總結得來,當人們意識到文辭寫作有不同目的、不同內容,用于不同場合有不同閱讀對象,須用不同方式和不同風格完成的時候,開始有了不同體式和相應風格的劃分。其規(guī)范因為是審美經(jīng)驗的結晶,一般都因合乎一定的藝術規(guī)律而得以沿襲,通常都有指導、規(guī)范作家寫作的功用。故得言其“有?!?。這大概就是“體”為“風格的客觀因素”之所由。

        《定勢》篇說:“章、表、奏、議,則準的乎典雅;賦、頌、歌、詩,則羽儀乎清麗;符、檄、書、移,則楷式于明斷;史、論、序、注,則師范于核要;箴、銘、碑、誄,則體制于弘深;連珠、七辭,則從事于巧艷。此循體而成勢,隨變而立功者也?!币欢卧捀爬肆愇恼麦w裁語言風格的基本特點,這合乎“循體成勢”的規(guī)律。隨即說“雖復契會相參,節(jié)文互雜,譬五色之錦,各以本采為地”,既表明作家在“總一”的前提下可以對諸“勢”參雜為用,又強調“各以本采為地”——應該以本色的藝術表現(xiàn)作為文章語言風格的基調。

        元化先生在與“體性”的對照中稱“體勢”為“風格的客觀因素”,比把“定勢”理解為確定文章的風格,或把該篇的“勢”釋譯為風格要合理、恰切得多。

        不過,《定勢》篇的“勢”不能只據(jù)篇中部分材料作出解釋。盡管“體勢”論是該篇的重要內容,釋“勢”仍須兼及全篇提供的有關材料?!抖▌荨匪摕o疑是討論該篇之“勢”的基本依據(jù),但《文心》其他篇用“勢”的言說也有助于全面理解劉勰所謂“勢”的意旨。

        如前所說,“勢”除了接受“體”在風格上的規(guī)定以外,還受文學語言構結客觀規(guī)律的制約,有展示態(tài)勢藝術效果等方面的考慮。因此不宜把“勢”的解釋限于風格方面。

        即使在《定勢》篇,不同語境中“勢”的意涵也有區(qū)別:劉楨激賞“辭已盡而勢有馀”,陸云有“尚勢而不取悅澤”的自悔之詞,劉勰強調“勢實須澤”,其“勢”都不是指風格而言?!稗o已盡而勢有馀”的“勢”只能是一種有藝術沖擊力的文章態(tài)勢,它能影響和左右讀者情思;此語可聯(lián)系《詮賦》篇的“寫送文勢”,《附會》篇的“遺勢郁湮,馀風不暢”,以及后人推崇有馀味、馀韻無窮和“文已盡而意有馀”的意旨來理解?!吧袆莶蝗倽伞眲t略有“風骨乏采”的意味。

        其他篇中的“勢”意涵更是多樣:“延壽《靈光》,含飛動之勢”,“兩漢以后,(子書)體勢漫弱”(《諸子》),“順風以托勢”(《論說》),“凡切韻之動,勢若轉圜”(《聲律》),“因方以借巧,即勢以會奇”(《物色》)……它們都不是指風格。

        此外,劉勰在《定勢》篇還將“勢”的擇定視作適應“情”和“體”表現(xiàn)需要的一種“術”。起始有“情致異區(qū),文變殊術,莫不因情立體,即體成勢”,中間批評“率好詭巧”者的“體”系“訛勢所變”,“察其訛意,似難而實無他術”;末尾強調“秉茲情術,可無思耶”,顯然是將“勢”(文章展示的態(tài)勢)的恰當擇定和運用作為強化表現(xiàn)力的一種藝術手段?!对徺x》篇要求作品結束之際“寫送文勢”和《奏啟》篇的“術在糾惡,勢必深峭”,似乎也可作這方面意蘊的佐證。

        看來就全篇而言,“定勢”之“勢”仍然只能說是適應作品內容和創(chuàng)作體制需要,伴隨文學語言的展開呈顯的態(tài)勢;它包含著動態(tài)美感和雋永韻味,且常因接受“體”的規(guī)定而有風格的屬性。在不同語境中其意涵有不同的側重。

        筆者向來懷疑為“約定俗成”的古代范疇作嚴格定義的合理性?!抖▌荨芬黄皠荨钡囊馓N或許尚能勉強概括,欲作涵蓋《文心》所有“勢”(更不用說古文論中廣泛運用的“勢”范疇)的簡明定義則恐為力所不及。

        古代文論解讀中,最為難的就是作形象性概念的今譯。冗長的“概括”尤其不宜寫入譯文。像道、氣、體、勢、風骨、境等形象性概念,筆者主張盡可能“照搬”(直接移用),“融而未明”的地方則加注釋。若在不宜“照搬”處,以形象性概念的原義去替代之或許更合適些。下面筆者就“勢實須澤”和“辭已盡而勢有馀”兩句試作今譯:“(文章)展示的態(tài)勢確實須加辭采潤飾”,“文辭完結時其展開態(tài)勢的影響和沖擊力仍繼續(xù)存在”。如此,不知能貼近古人的原意否?

        二 說《體性》是風格論為何毫無爭議

        雖須聯(lián)系原義來理解其作為文論范疇的意涵,但也要看到,劉勰對所移植的范疇概念都進行了改造,以適應文學理論的需要而“為我所用”。

        在《莊子·天地篇》中有“體性抱神”一語,成玄英疏:“悟真性而抱精淳。”其“體性”是動賓結構,指以體認的方式感悟和整體把握渾樸本真的天性。《文心雕龍》的“體性”是名詞的聯(lián)合結構,其“性”大抵指作家的文學個性;“體”則指一篇作品的創(chuàng)作體制或一類作品的體式、規(guī)范,它也有相應的文學個性(藝術特色)。

        換言之,“體”指作品的體式,就文體而言是一種體裁及其寫作規(guī)范,就一篇作品而言是其形式的基本架構?!靶浴敝缸骷姨鼐叩那樾?,這情性也是作品內容和藝術個性的核心?!扼w性》篇首先強調:“情動而言形,理發(fā)而文現(xiàn),蓋沿隱以至顯,因內而符外者也?!秉c明了“性”和“體”相互間內與外、隱與顯的對應關系與表里的一致性;“性”在先而“體”成于后,“性”是主導的一方等意蘊。

        《體性》篇被公認為《文心雕龍》的風格專論,這是很有啟發(fā)性的。

        “性”與作家稟賦相關;“體”卻非天造地設,是人們從積累的審美經(jīng)驗中歸納出來的。劉勰把風格形成的因素概括為才(藝術才能)、氣(氣質個性)、學(學識修養(yǎng))、習(寫作習染)四個基本方面。其中才、氣大抵屬“性”的一方,深受先天因素影響;而學、習與“體”的關系密切,屬后天因素。其較全面地概括了作家風格形成的所以然。

        “各師成心,其異如面”幾乎是西方理論家所謂“風格即人”的同義語,卻更為精致?!案鲙煶尚摹币徽Z也出自《莊子》,原指人們各守成見、偏執(zhí)一端的意思;在劉勰這里無貶義,“成心”有“內在的,已經(jīng)養(yǎng)成和定型的情靈個性”的意蘊,遵從內在的“成心”創(chuàng)作,外在的“面孔”(風格)必然人各不同。

        《體性》篇列舉典雅、遠奧、精約、顯附、繁縟、壯麗、新奇、輕靡八類文章的風格,認為作家學識和摹習對象不同,形成的文風也就不同。而且指出:“雅與奇反,奧與顯殊,繁與約舛,壯與輕乖?!笨梢哉f劉勰發(fā)現(xiàn)了一種帶規(guī)律性的現(xiàn)象——文學藝術風格的類型往往兩兩對應:有典重雅正的就有奇特新異的,有深奧含蓄的就有淺顯直露的,有繁博富麗的就有精省簡約的,有壯麗雄勁的就有輕柔細膩的……值得注意的是,一種風格受到肯定,與其相反的另一種風格未必就不好。誠然,劉勰對“新奇”、“輕靡”頗有微辭,針砭時弊的用意也很明顯。

        “八體屢遷,功以學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氣;氣以實志,志以定言,吐納英華,莫非情性?!睆暮筇鞂W、習輔佐的必要性說到天賦才、氣的主導作用。隨即舉出賈誼、司馬相如、揚雄、劉向、班固、張衡、王粲、劉楨、阮籍、嵇康、潘岳、陸機的例子,認為他們文章的風格無不是其個性的彰顯。

        作家依憑稟賦個性和對范式的學習能形成自己的基本風格,但也可以和應該學習借鑒其他各體,所以說“八體屢遷,功以學成”,“沿根討葉,思轉自圓。八體雖殊,會通合數(shù),得其環(huán)中,則輻輳相成”?!八嫁D自圓”指不同場合、抒寫不同內容,須采用相應風格之時運思的圓活會通,“會通合數(shù)”指合規(guī)律地“會通”其他風格,“環(huán)中”喻指一切圍繞自己基本風格這個中心“為我所用”,“輻輳”指“通會”以為己用的各體。劉勰肯定作家藝術個性核心地位的同時也主張“兼通”,《定勢》篇就曾說過:“若愛典而惡華,則兼通之理偏?!?/p>

        由上圖可以看出,當TPGDA加入量低于19%時,隨著TPGDA加入量的增加,固化膜拉伸強度增大;在TPGDA加入量在19%左右時,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分別達到最大值;而當TPGDA加入量大于19%時,固化膜的拉伸強度不斷下降。這是因為隨著TPGDA的含量的不斷增加,分子鏈間摩擦阻力減弱,固化膜的柔韌性隨之增大,因此剛開始固化膜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都不斷增大。而由于TPGDA具有對體系具有稀釋作用,隨其加入量的不斷增多,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減弱,體系內聚能減小,因此固化膜拉伸強度有所下降。

        在如何培養(yǎng)好的風格方面,劉勰說:“才有天資,學慎始習,斲梓染絲,功在初化,器成彩定,難可翻移?!睆娬{風格培養(yǎng)要從最初學習寫作的時候著手,若已習染成性、風格定型(就像木器做成、絲已染色),以后再求改變,那就很困難了。他最后提出“摹體以定習,因性以練才”的原則。“摹體定習”是要求通過規(guī)范的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因性練才”強調必須根據(jù)自己的天賦和個性特點去發(fā)展才能,以形成獨具的優(yōu)勢和特有的風格。這個論斷頗具科學性,看來在風格的培養(yǎng)上得根據(jù)素質和條件的不同因勢利導、揚長避短。

        “摹體定習”的“體”指合乎傳統(tǒng)規(guī)范的雅正體式,是合規(guī)律的審美經(jīng)驗的結晶,當屬“風格的客觀因素”。與其前由才、氣、學、習和“各師成心”而來的“體”側重“風格的主觀因素”有所不同。

        才、氣、學、習雖然大致按先天和后天分屬“性”和“體”兩類,它們之間仍然是相互影響和密切聯(lián)系的?!耙蛐跃毑拧钡脑瓌t還表明,“性”固然是“練”的基礎和依據(jù),后天的“練”對“性”的形成和發(fā)展也是必要的?!扼w性》篇末尾的“贊”再次說:“習亦凝真,功沿漸靡?!边@里的“真”是指基本素質(“性”)而言,足見劉勰確實認為后天的學與習可以對才、氣進行陶染和改造。當然“功沿漸靡”強調這是一個長期浸染和漸進的過程,比較困難,也比較緩慢。顯然這種認識基本合乎“性”的發(fā)展、改造和完善的實際情況。

        一般說來,“體”有可供摹習和沿襲的規(guī)范,而“性”無常規(guī)。不過,“體”實際上也是從“性”中得來的:“性”的豐富多樣使“體”的劃分成為必要也有了可能,所以“性”的多樣性是“體”的規(guī)范性的基礎;“體”是對若干“性”的歸納和總結,一個“體”是一類“性”審美經(jīng)驗的結晶。文學發(fā)展的過程中常常是因“性”的豐富變化而導致“體”的產生和分化、變革,所以《神思》篇說:“情數(shù)詭雜,體變遷貿。”反過來,“體”一經(jīng)確立,又對“性”發(fā)揮一定的指導和規(guī)范作用。劉勰之所以強調學、習的必要,就是要求作家吸收和借助前人的經(jīng)驗,防止任“性”而生的新變無視規(guī)范、脫離正確的軌道。

        因此我們說“體”與“性”的關系是對立統(tǒng)一的,相互制約、相互轉換又相互促進。在繼承變革上它們各有側重。

        《文心雕龍》提示今人:風格盡管可以從“體”和“性”兩個方面給它定義,但其本質和核心都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個性。作為個人的風格,是作家、藝術家創(chuàng)作個性的表現(xiàn);作為流派、時代或者體裁、藝術門類等的風格,是某一集群藝術特征的表現(xiàn)。如果取消了個人或者藝術門類、題材內容、表現(xiàn)方式、媒介、地域、時代、民族、流派等方面的個性,也就無所謂風格了。

        三 劉勰對“風骨”原義的改造

        人物品評中的“風骨”得自一種觀感。有“風骨”者器宇軒昂、豐采卓犖不群,顯示出非凡的內質和精神風貌,有令觀照者欽慕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劉勰以“風骨”喻指詩文格調清峻,不墮凡庸,感染力強勁。為此立一篇專論,其中“風清骨峻”一語點出了“風骨”的特征和立論宗旨。

        “風骨”是典型的形象性概念。自然狀態(tài)下風和骨幾乎毫不相干,能合成一個概念與古人對它們的感受、體驗有關。

        兩漢魏晉時,風采、風姿、風神、風儀、風韻已用來品評人物了,雖是觀瞻形貌舉止得到的美感,卻強調它源于一種高層次的、靈動的(智慧的、生動和富有韻味的)精神性內涵。

        “骨”本義是在肌膚之內支撐形體的骨骼,它的結構決定著外在形體的狀貌。至少從秦漢之際起,就有以骨相判斷其人命運前程和禍福吉兇的術士了。骨相由于與人的品貌、氣質、才性相關,用于品評人物比用于文學評論更早一些,三國魏劉劭《人物志》中就有“骨植而柔者,謂之弘毅”,“強弱之植在于骨”和“骨質氣清則休名生焉”的說法。與附著其外的肌膚相比,骨骼是內在的、堅挺有力的,其組合是嚴謹有序的。文藝理論批評之所以移用“骨”,正是要用這方面的特點和內涵去作比擬。

        合成一詞的“風骨”同樣首見于人物品鑒:《宋書》對劉裕有“風骨不恒”和“風骨奇特”之評;劉峻注《世說》引《晉安帝紀》:“(王)羲之風骨清舉也。”所以能合成一詞,是因“風”與“骨”有一致的品評對象和相近的審美尺度,人物的“風骨”是包括形貌、風度、氣質的綜合評價,甚至隱含對其非凡才略抱負和前途的推斷,而且是直接得自形象的觀感。稍早于劉勰的謝赫已用“風骨”評論繪畫了,但同人物品評一樣也是用而不論。劉勰不僅是運用“風骨”論文學的第一人,也是古代唯一對它作全面剖析論證的理論家。

        “風骨”用于品鑒人物,是由形貌顯現(xiàn)的一種精神內質。風采、風姿、風韻的美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骨相能顯示人物的精神氣質;移用文論以后依然有這方面的意蘊。但劉勰在《風骨》篇首先凸顯的是《詩經(jīng)》“風”詩的傳統(tǒng)及其感化力量:“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氣之符契也?!闭J為文章須有“風骨”才能鼓動社會、化育人心。

        “風”與“情”、“氣”關系密切:“深乎風者,述情必顯”,“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意氣駿爽,則文風生焉”,“思不環(huán)周,索莫乏氣,則無風之驗也”……表明作家的情懷和精神意志是文章感染力生發(fā)之源。

        “骨”與“辭”密不可分:“沉吟鋪辭,莫先于骨”,“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從“理辜”的本義上說,“辭”的功能是說明事理,許多場合與“理”有同一性:一方面要求內容正大,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另一方面要求闡述上遣詞精審,統(tǒng)序分明,邏輯嚴謹。故《風骨》篇說:“若瘠義肥辭,繁雜失統(tǒng),則無骨之征也”,“練于骨者,析辭必精”。

        篇中“風”指充實的感情內容產生的藝術感染力;“骨”指有堅實依據(jù)和嚴密邏輯,用洗煉語言表達的“理”,以及由此而來的說服力。文章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動人。《文心》所論包括說理的文章,有必要用“骨”強調“理”的側面?!帮L骨”指詩文作用于社會人生的感染力和鼓動力。

        與劉勰同時代的理論家鐘嶸在《詩品序》中論說賦、比、興的運用以后,要求“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又曾批評說:“……建安風力盡矣?!彼坪跻部梢宰鳛槟軓母袆恿Ψ矫嫒ソ庾x“風”乃至“風骨”的一個旁證。

        詮釋古代概念要充分考慮語境不同帶來的差異,于形象性概念的模糊多義更須留心,不能有些相近處就與當代概念等同互換。這也是筆者不贊成把“風骨”視為文章標準的(或理想的)風格的一個緣故。

        劉勰所謂“風骨”,是對所有文章的要求和期盼,不是指某類文章、某個作家、某個流派或某一時代的風格(如后來所謂“漢魏風骨”)。盡管用了“意氣峻爽”、“骨勁氣猛”、“文明以健”、“剛健既實,輝光乃新”諸多形容,也不宜把“風骨”限于陽剛一格。之所以強調其剛健峻猛,為的是針砭柔靡的時風,而非將一切有別于陽剛的風格(如自然沖淡、深沉靜穆、輕靈溫婉)排斥在“風骨”之外。從他標舉“潘勖錫魏,思摹經(jīng)典,群才韜筆,乃其骨髓峻也;相如賦仙,氣號凌云,蔚為辭宗,乃其風力遒也”也能證明這一點——司馬相如《大人賦》令人飄飄欲仙的情致和潘勖《冊魏公九錫文》引經(jīng)據(jù)典的邏輯論證在風格上無論如何也扯不到一塊去,也不會是有陽剛之美的代表作。

        劉勰綜述了建安時期曹丕、劉楨論文的“重氣之旨”,透露出“風骨”論與文“氣”說在一定層面上的承襲發(fā)展關系:文“氣”本于作家精神氣質與藝術個性,它與“風骨”都可以說是作家超拔的精神內質在作品中的顯現(xiàn)?!讹L骨》篇還集中討論了“風骨”和藻采的關系:

        夫翚翟備色,而翾翥百步,肌豐而力沉也;鷹隼乏采,而翰飛戾天,骨勁而氣猛也。文章才力,有似于此。若風骨乏采,則鷙集翰林;采乏風骨,則雉竄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筆之鳴鳳也。

        藻采是一種形式美,它鮮明、直觀,也較為膚淺,需要內在依據(jù)支持。文章有“風骨”,藻采可加強其表現(xiàn)力;文章無“風骨”,藻采會成為累贅。缺少“風骨”的藻采是柔靡的,缺少藻采的“風骨”是粗獷的?!帮L骨”藻采兼?zhèn)洌拍芟聒P凰那樣達于美的理想境界。盡管缺乏藻采的“風骨”未達至境,但有“風骨”是作品精神品位高的標志,“風骨”之力是首先應當強化的文學感動力量的主干和核心。因此劉勰強調,“茲術或違,無務繁采”,是說即使做不到“風力遒”、“骨髓峻”,也不可追求繁縟的藻采。

        “風骨”的形成主要靠文章的內容(“骨”之“理”兼指結構條理,有某些形式方面的因素)。劉勰雖有“風”主情、“骨”主理的析論,但情中寓理,理中含情,在作品中“風”與“骨”實際是不可截然分離的。作家抒寫的情中必然有理,俗話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動人的情一定合乎某種道理。表述自然科學的理另當別論,文學藝術中表達的理一般也寓于情中,絕不會全是枯燥的邏輯推導與抽象演繹。

        評價人物的時候,有“風骨”是高品位的氣質、才性和精神風貌。劉勰要求作家熔鑄作品的“風骨”,無形中也把作品視同人一樣有靈性的活物,認為應該如同有“風骨”的人物一樣具有高于形質的精神之美,以強勁的藝術魅力感發(fā)和鼓動人心?!帮L骨”之美是靈動超邁的,也是明快勁健的。劉勰不滿文風的柔靡無力,才剖析論證文學感化力、鼓動力的由來,大聲疾呼文章“風骨”不可缺少。千百年來,擁有“風骨”的文藝作品一直能以卓拔的精神內質笑傲塵俗、為人推崇。

        猜你喜歡
        體勢文心雕龍風骨
        小議王鐸書法題跋中關于“勢”的論述
        書畫世界(2024年11期)2024-12-05 00:00:00
        研以一文章,讀出千風骨
        井岡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2
        風骨傲然 英雄當時
        華人時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40
        懷素書法“勢”的視覺意境解析
        淺析懷素草書的筆勢和體勢之美
        藝術評鑒(2017年2期)2017-04-10 18:29:34
        對隸書體勢的全面詮釋
        直言才見真風骨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2:02
        論《文心雕龍》象喻批評的邏輯建構特征
        《文心雕龍》選讀
        月讀(2016年10期)2016-11-05 18:51:09
        《文心雕龍》: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文藝理論巨著
        月讀(2016年10期)2016-11-05 18:50:06
        综合久久加勒比天然素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在| 亚洲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老| 97cp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 亚洲色欲在线播放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av在线播放中文专区|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口爆网站| 97久久综合区小说区图片专区|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饥渴的熟妇张开腿呻吟视频| 少妇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 蕾丝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1色在线|亚洲| 求网址日韩精品在线你懂的|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午夜福利|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精品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久久激情国产片|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少妇| 亚洲色欲色欲www成人网| 少妇又紧又爽丰满在线视频|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亚洲人免费| 精品亚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午夜被窝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 丝袜足控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人成人自拍视频| 亚洲第一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色www| 人妻在线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