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江
目前,我國許多省份和地區(qū)都采取初高中分離辦學的模式,初高中教師很少進行教學交流,更不用說認真學習和剖析初高中教材體系的差異了。而初中和高中分別屬于中學教育中兩個不同的階段,初中生和高中生無論在生理還是心理上均有著很大的不同,無論高中教師還是初中教師,如果對這一點沒有清晰的認識、充分的準備,很難最大程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fā)掘?qū)W生的學習潛能。因此,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問題是英語教育教學中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解決好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問題,是推進英語新課程順利實施的保證。
初高中英語教學的不同影響因子
1.學生心理。初中孩子升入高中以后,面對全新的環(huán)境和教材肯定會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有的或許對高中學習充滿了向往,有的或許帶著些許“恐懼”。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心理,及時掌握學生心理的變化。
2.課程標準。初中階段英語教學其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和英語學習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以及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個性。而高中教材內(nèi)容豐富,知識容量大,詞匯量要求也大大增加,句子結(jié)構(gòu)更為繁雜,可以說是由記憶層面向運用層面進行轉(zhuǎn)變。
3.教學方法。初中英語教材內(nèi)容形象直觀,知識單一,課時較充足。因此,課堂容量小,進度慢,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用大量的時間反復操練同一個句型或一個語法點,學生能有足夠時間進行鞏固。而高中英語教材內(nèi)容多,知識綜合性強,課時卻并未增加。因此,課堂容量大,進度加快,教師對重難點內(nèi)容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反復操練。
4.學習方法。初中英語學習,學生的依賴性較強,常常是被動吸收,以機械性記憶和練習為主。而高中英語教材容量大,涵蓋知識面廣,這就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jié),學生要自主學習,主動質(zhì)疑。然而,很多新生往往繼續(xù)沿用初中學法,致使學習上困難較多,缺乏預習、復習及總結(jié)等自我消化、自我調(diào)整的時間。
5.試題形式。初中試題立足于課本和有限的教學資料,只要熟悉課本并通過一定的練習,考試成績一般比較理想。而高中試題范圍廣泛,課本只是基礎,學生必須在熟悉課本的基礎上,借助大量的課外知識。學生還需具有借助邏輯思維進行分析、判定和歸納的能力。
初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
1.注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新課程標準將學習策略定義為“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學習策略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增強學習意識、降低學習者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具體到英語學科來說,可以包括聽說策略、詞匯策略、語法策略,閱讀策略、寫作策略等幾個方面。
2.以閱讀為依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進入高中以后,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孩子興趣的激發(fā),一味以題海戰(zhàn)術(shù)向?qū)W生反復強調(diào)考點,從而導致學生失去對英語這門語言的熱愛。無論是教材中的課文部分,還是考題中的閱讀理解部分.教師都不能僅從語言點或選擇題的角度進行教學,而應該培養(yǎng)學生從欣賞的角度去閱讀這些文章。同時,還可以增加英語課文教學以外的延伸,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可以拓展詞匯量、拓寬知識面,提高閱讀能力和水平,可謂“一舉多得”。當然,我們不僅要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和興趣的英語讀物,還應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和訓練,把重心放在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上。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當他們升入高中后,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又較容易接受老師的意見,如果我們能在高中的初始階段對他們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那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誦讀的習慣。語言是要說出來的,而我們學外語缺少語言環(huán)境,所以誦讀是很必要的一個訓練方式。它既可以幫助練口語,又可以幫助記憶,培養(yǎng)語感,因此要養(yǎng)成誦讀的習慣。我們可以讓學生背誦大量優(yōu)美文章,收聽和模仿英語廣播或錄音,觀看英語電影和電視劇。
預習的習慣。初中教材難度較小,課堂容量不大,就算沒有做好預習工作,大部分孩子課堂聽課也不成問題。但到高中以后,英語課文的篇幅加長,內(nèi)容增多,難度加大,如果沒有搞好預習根本適應不了課堂的教學進程。所以,高中英語教師對學生的預習不能只是泛泛而提,而要把它當作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指導。
總之,初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無論對于教師的高效教學還是學生的高效學習,都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