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玲
(許昌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學習現狀表明,絕大多數學生還不具備獨立承擔一切學習責任的能力,其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低,亟待提高,較為適宜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實證研究我們發(fā)現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項目驅動教學法,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思想,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項目驅動教學法簡介。項目驅動教學,或稱項目驅動下的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項目式學習、問題為本的學習等(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和原則,要求學生通過一系列個人或合作完成的任務,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獲取知識和技能。
項目驅動教學法是隨著建構主義思潮的興起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被譽為近年來國內外教育領域最引人注目的革新,對大學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啟迪意義,但是根據我們的文獻調查,關于引入項目驅動教學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研究卻不多。
自主學習相關理論。自主學習就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包括確立學習目標、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價;Littlewood(1999)強調學習者獨立行動的意愿取決于他們的動機和信心的程度,學習者獨立行動的能力取決于他們知識和技能的程度。Dickinson(1996)提出“自我教育”(self—instruction)的概念。他堅持認為,出于實際需要、個體差異、教育目標、學習動機和學會學習的原因,培養(yǎng)獨立的學習技能十分必要。目前,國內對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一些探索,但大多為理論引介或國外成果的驗證,創(chuàng)新性研究不多。
本文將在國內外學者項目驅動教學法及自主學習理論的研究基礎上,通過實證研究探索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具體實施項目驅動教學法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研究對象。本研究的對象為我校大學二年級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兩個班的學生。這兩個班由同一教師任教,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教學課時及所用教材都相同。并且,通過使用SPSS軟件統(tǒng)計分析這兩個班的大學英語期末考試成績得知:兩個班的平均成績、標準差差別不大,學生成績分布離散度差別不顯著,P值為0.445,說明這兩個班成績無顯著性差異,符合實驗條件。教學實驗中,把一班(68人)作為實驗班,在教學中引進項目驅動教學法,把二班(69人)作為對照班,仍然按照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研究的問題。本文將通過實證研究回答下列兩個問題:能否通過項目驅動教學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具體實施項目驅動教學法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在實驗班學生中使用項目驅動教學法,開展基于閱讀英文報刊的項目進行合作學習,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利用網絡英語報刊資源進行各項技能訓練,進行項目驅動下的學習,以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而對照班學生除完成教師布置的教材相關作業(yè)外,自己負責安排課外自主學習。教學實驗結束后,實施問卷調查、訪談,使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對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狀況進行橫向和縱向的研究分析。
研究過程。實驗班班級參加本次教學實證研究,總時間為一學期。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選取研究對象,確定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在英語總體水平上沒有很大差異。并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都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其自主學習能力現狀。
在理論研究及先期的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基礎上,制定并實施項目驅動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改革實驗方案:
使用一個學期的時間,采用獨立于課堂教學的形式,在實驗班學生中使用項目驅動教學法,開展基于閱讀英文報刊的項目進行合作學習。在這期間,教師與學生及時保持交流,給學生指導、灌輸學習策略,提供多家著名的英美報刊的網址,引入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實驗班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5-7人,使其在課外時間利用豐富的報刊資源進行學習。
教師要求每組學生每周閱讀多篇報刊文章,在此基礎上至少精讀一篇報刊文章,并且在精讀完文章后完成以下任務:1.把文章復制到Word文檔,注明此文的出處,并在文章后列出文中的不太熟悉而又需掌握的生詞、詞組、表達等;2.利用網絡資源,搜索此報刊文章的背景知識,以Notes(注釋)的形式在文章后注明;3.模仿四六級考試閱讀理解題型的模式,給每篇報刊文章出五道選擇題,以檢查文章的理解情況;4.列出與所選文章主題相關的、適于學生討論的話題,并對話題進行小組討論,以增強學生思辨能力、增加口語交際實踐。5.完成以上四項任務后,將本小組整理的報刊文章傳至實驗班全班同學的公共郵箱中,以供其他小組共享學習,同時自己小組也使用別的小組整理的報刊資料進行學習;6.讓學生每周寫學習日志,日志內容包括:小組有無進行合作學習、有無對報刊文章的有關話題使用英語進行討論等,以便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況進行監(jiān)控與評價。
教學實驗結束后,再次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其自主學習能力狀況,并對實驗結果使用SPSS進行分析。
橫向比較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問卷調查采用的是李克特五級量表的形式,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表明,實施項目驅動教學法以后,實驗班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責任、對學習策略的重要性的認識及對自主學習的認識和態(tài)度明顯好于對照班。例如,問卷中選項“課外一定的自主學習對提高英語能力非常有必要”實驗班平均得分4.86,對照班平均得分3.77;“我有信心通過努力學好英語” 實驗班平均得分4.28,對照班平均得分3.11;“我經常激勵自己認真完成學習任務” 實驗班平均得分4.33,對照班平均得分3.19。
縱向比較實驗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狀況。實驗班每周用于自主學習的時間為2小時左右,較之先前的不到1小時有了大幅提高。并且,實驗班對本次教學改革的滿意度(很滿意=5,滿意=4,一般=3,不滿意=2,很不滿意=1)平均得分為4.28分。訪談中,93.2%的同學認為通過項目驅動教學法可以有效促進他們的英語學習、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91%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總之,本文的研究對大學英語教學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實施改革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實現了教與學的關系上的創(chuàng)新,能夠正確處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辯證關系,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動性;實現了教學組織上的創(chuàng)新,突破了單一的授課方式,輔之以分組教學、個別教學以及課外與學生交流、輔導,以發(fā)展學生個性,做到因材施教;實現了第二課堂的創(chuàng)設,項目驅動下的學習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課外學習資源,是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和促進,有利于推動更多的語言輸入和輸出,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動機、信心的培養(yǎng),是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Beckett, G. H. Beyo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M].Greenwich: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2006.
[2]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3]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4]Littlewood W. 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 [J].Applied Linguistics, 1999, (1).
[5] 鄧媛,王湘玲.項目驅動培養(yǎng)EFL學生自主能力的實證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