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王寶通
(1.晉中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2.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7)
在目前一再強調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中,大學語文在高職教育中卻面臨著越來越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針對高職語文教育存在的多方不足,筆者結合親身的教學實踐與體會,認為高職語文教育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課程設置隨意。對語文課的開設認知上出現偏差,沒有充分意識到開設語文課的重要和長遠的意義,課程設置隨意。片面地認為學生經過12年的基礎教育,對語文知識有了相當的基礎,完全能應付今后的學習生活,過多開設語文課無異于是浪費時間和資源;而開設僅是出于對上級要求的應付。甚者,有些學校為了強化自身的職業(yè)特色,提升職業(yè)競爭力,往往將語文課壓縮甚至砍掉。
教學設置老套,教學方法單調。目前的高職語文教學的癥結是教學內容的封閉、教學模式的單一和教學方法的陳舊。課程的內容設置沿襲普通高等教育課程的設計或者直接搬用,普教色彩較濃,學生不知學以所用,學習的興致也不高,不能體現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特色。教學方法上基本是中學教法的簡單重復,即教斷句、正音正讀、解釋詞語和句子、朗讀、串講和評點等,談不上有何創(chuàng)新。這種方法在12年的基礎教育中,已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味同嚼蠟。到了大學,依然采用這種方法,不能不使學生發(fā)出“誤盡蒼生是語文”的慨嘆。
教材使用不切實際。 對高職學校大學語文課教育功能深層次的探究不夠,語文課應該教什么?教材應該怎么編?至今沒有一個共識,教材編寫隨意性大,致使語文課的功能至今沒有真正發(fā)揮出來,人們普遍沒有感受到這門課應有的作用。這是造成高職學校語文課“邊緣化”的主要原因。
師資水平參差不齊。 國家教委要求大學開設語文課,有著現實和長遠的意義,也說明了語文課在提升大學生的素質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就對高職語文教師在教學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職的現實情況是,由于對語文課的認識上存在偏差,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并且形成了一些學校的語文課,什么人都可以帶、什么人都敢?guī)У木置妗?/p>
針對當前大學語文教育中的種種問題,作深刻的反思和檢討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應多思考以后的解決辦法。就以上提出的幾個問題談點粗淺的看法:
要對高職語文認識到位并予以正確的定位。高職教育雖然具有很強的職業(yè)定向性與應用性,其生命力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技術,讓學生得以就業(yè),能夠生存,但任何一種技能的培養(yǎng)和提高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礎之上的。再者,職業(yè)技術學院和一般的技能培訓班有本質區(qū)別,在那里只是通過短期學習掌握一門用以養(yǎng)活自己的技能,而我們培養(yǎng)的應是高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人文教育具有基礎性地位,科學教育應該與人文教育相通相融。兩者相通相融,就可能使受教育者的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渾然一體,培養(yǎng)出“全人”,即全面發(fā)展和主動發(fā)展的人。同時,現實情況是,大部分高職生是高考后第五批次錄取的,不可否認他們與本科生相比,存在著諸多的差距,人文素質欠缺是不爭的事實。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語文知識十分貧乏,讀寫能力十分薄弱,書寫很不工整,甚至表述事情是詞不達意;尤其讀書太少,對語言文化常識知之甚少,有相當一部分人竟沒有完整讀過一部文學作品。這些無疑都是對素質教育要求的偏離。
因此,高職院校的掌舵人應該站得高、看得遠,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考慮,力求給學生插上科學與人文的雙翼,使學生在事業(yè)上飛得更高、更遠;而不應該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立竿見影的職效果。
探索一條符合高職院校發(fā)展思路的文科教學新路。高職教育的基礎課與專業(yè)課設置界線分明,基本是單一的學科性課程?;A課程的內容設置沿襲普通高等教育課程的設計或者直接搬用,普教色彩較濃,不能體現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特色。教學方法也基本上是中學教法的簡單重復,枯燥無味。學生不知學有所用,學習的興致也不高。
針對以上問題,應當注重基礎課與專業(yè)課的適應性、吸引性、配適性。具體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開設一些選修課程,如《古典文學》、《演講與口才》、《藝術欣賞》等。相對于必修課的規(guī)定性,選修課有很大的選擇性。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來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以此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和視野。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
舉辦各種文學講座。一堂高水平的講座,就是一本優(yōu)秀書籍的濃縮,能使聽眾短時間內對某一問題得到既全面又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并且講座是面對面的交流,較之閱讀更能使聽眾聚精會神,傳達科學文化的內質,產生強烈的共鳴。
學生文學社團的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學社團活動,能夠吸引更多具有不同才能的學生加入進來,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展示自己各方面才華的機會,給他們提供充分表現自己的舞臺,從而相互影響,相互學習,不斷擴大文學愛好者的隊伍。因此我們可以經常進行朗讀、朗誦、演講比賽,辯論會,戲劇、名著舞臺表演,舉辦影展,播放中外名著改編的影片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結合不同專業(yè)開設不同的中文課程。如計算機工程系的學生接觸計算機多,在辦公室工作的可能性更大,在工作中除了操作計算機之外,日常的公文處理和寫作也會是經常做的,那么就可以為他們開設應用文寫作課程;經管系可以開設演講與口才、公共關系等課程;機電系和建工系都可以開設口語訓練方面的課程;美術系和音樂系開設古典詩詞欣賞、口才與交際等。
編寫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教材?,F在的高職學校所用的語文教材沒有顧及教材與學院自身實情的對接,沒有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狀況來編寫教材,沒有高職院校的特色。高職教材的編寫既要與中學語文對接,又要與高職院校自身的特色相適應。做到具有實用性、寬泛性、易學性。每所學校有各自的特點,教材要體現自身的校訓精神。教材內容要聯系地區(qū)、行業(yè)企業(yè)社區(qū)和職業(yè)發(fā)展的實際,要突出它們的特色,教材能與其他專業(yè)教材相輔相成,促進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提高。教材要結合高職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難易適中,能調動學生興趣的文章來編寫教材。目前的高職生理論知識不及普通大學生牢固,但興趣愛好廣泛、熱衷時代熱點、關注網絡信息、關心職業(yè)前景等。教材要與生活更靠近一點,這些都是編寫教材要充分考慮的因素。
總之,在選編內容上要考慮因人施教,因校施教。
加強高職院校語文師資隊伍建設。從目前我國各類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來看,真正能夠勝任大學語文課教學的教師數量嚴重不足?,F在很多學校在大學語文課教師的配備上比較隨意,有的學校甚至讓沒有任何經驗或能力較差的教師教大學語文課,這樣一來,課程的作用顯現不出來,人們對大學語文課的錯誤認識不能得到根本的改變。加強大學語文課教師隊伍建設,培養(yǎng)一大批既有高超的教學水平又具有教學科研能力的大學語文教師,是高職院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大學語文課的前提,誠望能夠引起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院校的高度重視。
語文教育擁有無法估量的教育潛能,其中熔鑄著一個古老民族的精魂。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tǒng)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可以說,傳承傳統(tǒng)文化精髓就是語文課根本的歷史使命。
應該看到,從短期效應看,對語文課的重視,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一人一事的思想認識;從長期效應看,有助于加強其道德修養(yǎng),樹立民族自信心,增強社會責任感,從而塑造完美人格。而從整個民族的長遠發(fā)展來看,語文課的基礎地位是關乎整個民族精神的傳承和重塑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偉大工具!在任何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規(guī)劃中,語文乃至整個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普及都應該得到強化而不是削弱。在這一點上,很多高職院校還距離目標很遠。一個沒有傳統(tǒng)文明的民族,是一個不完美的民族;而有了傳統(tǒng)文明卻不知道珍惜的民族,則是一個可悲的民族。
總之,語文課,特別是大學的語文課有義務承擔并從當下承擔起其民族精神文化載體的光榮職責。只要我們用歷史的眼光、辯證的方法合理地去發(fā)掘利用,它就一定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參考文獻:
[1]茅衛(wèi)東.黃高才談語文教學[N].中國教師報,2007-5-23(3).
[2]邢宇皓.日益邊緣化是否還有開設必要?大學語文遭遇尷尬[N].人民日報,2004-2-19(13).
[3]黃高才.大學里很重要的一門課——大學語文[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4]蘇步青.蘇步青談語文學習[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