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學 文
(雞西大學,黑龍江 雞西 158100)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的主要矛盾方面,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促進者。以當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改變過去的以教師、課本、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舒適的教學、實踐環(huán)境,正確調整教師、課本、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注重結合講授內容,堅持“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思路,建立一種既能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模式,為學生知識提升提供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進入一種積極探索的主動學習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精神,達到有效掌握知識獲得能力的目的。
有效利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課件、flash動畫等形式展示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教學素材直觀形象,把不可見的課程內容變?yōu)榭梢姷?,靜態(tài)的變?yōu)閯討B(tài)的,枯燥的變?yōu)橛腥さ?,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針對不同的知識側重點有取舍地選擇教學內容,處理好內容廣度與深度的關系。在內容組織上要運用技術處理,使圖文并茂,便于學習,對于重要的概念、術語、性質要重點介紹,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掌握,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奔訌娝刭|教育,倡導“精講多練”。教師不要都講,學生不能少想,老師要引導學生去學,去想,去練,去理解、感受、擴寬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由于課程理論知識的枯燥、抽象,所以,在堅持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前提條件下,以精講、反省對話、分析討論提供師生互動氛圍,注重穿插學生感興趣的能引起學生注意的內容,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與此同時,通過協(xié)調、合作形式,多做相關知識點的習題,通過反復的講練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關知識內容,從而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此外,在課堂講授過程中,適當?shù)夭贾靡恍┚C合性的有一定深度的作業(yè),讓學生通過思考研究、合作、查找資料等多種途徑去完成,這樣可使學生對課堂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拓展其知識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基礎起點不同,課堂教學采用分層、差異教學的目的就是為體現(xiàn)因材施教原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立不同要求,解決“受不了”和“吃不飽”的矛盾,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相關知識及算法程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分層、差異教學改革。
首先,授課教案從內容上進行分層、分級設置,體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
其次,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在教學中采用互動式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及案例教學等多種方法。變過去的以教師講授為主,逐漸轉變?yōu)樵诮處熤笇碌膶W生參與性學習,將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己探索有效結合,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協(xié)作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另外,實踐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編寫算法程序調試運行及解決問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改革實踐授課方式,在重視理論知識的掌握上,更重視應用,學生根據(jù)自身對內容的難易掌握情況循序漸進自由選擇編寫算法、調試程序。這要求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思考,從而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對于基礎理論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教師在實驗時應布置一些難度稍大,較復雜的內容,以使這部分學生能在其原有能力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解決“吃不飽”問題。
最后,改革課程評價考核方式,遵循考試只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手段而非最終目的的原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承認差別,區(qū)別對待。變過去的期末統(tǒng)一考試為各單元模塊分散考核和終結考核相結合原則,重視過程評價。這對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更加充分地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
從近幾年的課堂改革實踐情況來看,效果顯著,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校系兩級督導評價反饋及學生調查問卷顯示,本專業(yè)學生對該課程的評價滿意度逐年提升,得到了校系領導的一致認可。
(2)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普遍提高,具備良好的協(xié)作精神。在后續(xù)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態(tài)度更加端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思考過程中來,布置作業(yè)完成情況良好。
(3)因材施教,差異化、分層次教學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突出。一些尖子學生、高年級的學生被聘為“課內助教”,參與到學生的課堂教學過程。目前,已有6名學生協(xié)助教師進行課件制作、編選習題、輔導學生答疑,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學生基礎差異較大,教學資源又相對緊缺,在這種情況下,研究貫徹執(zhí)行“因材施教”,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對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具有積極重要的指導作用。
[1]張世和.數(shù)據(jù)結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Patricia L.Smith.教學設計(第三版)[M].龐維國,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方向.因材施教——計算機基礎分級教學勢在必行[J].計算機教育,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