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曼曼
(湖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功能翻譯論在旅游翻譯中的應(yīng)用
岳曼曼
(湖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本文從旅游翻譯的功能和目的性出發(fā),結(jié)合旅游文本的特點以及旅游翻譯所要達到的特殊目的,以探討旅游翻譯的有效途徑。
目的論;旅游翻譯;功能;讀者
全球旅游業(yè)正在迅猛發(fā)展,據(jù)世界旅游組織預計,到2010年全世界跨國旅游者數(shù)量將達到近10億人。在新的形勢下,德國的功能主義翻譯目的論可以在旅游翻譯方面給我們以有效的指導。本文擬從目的論角度探討旅游的翻譯策略。
功能翻譯理論是由德國學者賴斯于1971創(chuàng)建的,是當今世界頗具影響力的翻譯理論學派之一。賴斯是在等值觀念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功能文本類型理論的。此后,學者諾德對文本分類做了更為細致的分析,她把文本功能分為:指稱功能、表達功能、呼喚功能和交感功能。文本類型理論認為,一種文本的功能很少是單一的,大多是以一種功能為主,兼有其他幾種功能[1]。文本類型及其功能的理論對翻譯的啟示在于,文本功能可為譯者的翻譯提供參考,“文本類型”和“翻譯方法”之間要彼此關(guān)聯(lián),不同類型文本要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和方法。所以譯者在翻譯之前必須明白待譯文本的類型。本文所指的旅游文本,是以國外普通游客為對象,介紹中國旅游事業(yè)和旅游資源的各種資料。根據(jù)文本類型理論,旅游文本目的是向外國游客介紹中國古老文明、獨特文化和相關(guān)旅游信息,激發(fā)他們到中國旅游、參觀的興趣,同時對外傳播中國文化。所以,旅游文本兼有指稱功能和呼喚功能,是兩個功能的結(jié)合體。要想實現(xiàn)“向外國游客介紹景點情況,傳遞有關(guān)信息”的信息功能和“讓國外普通旅游者讀懂、看懂、聽懂,并且喜聞樂見”,因此實施旅游行為的呼喚功能,就要求譯者不僅注意譯文的可接受性,還要在具體翻譯策略上盡量多的保留中國文化特色[2]。為了實現(xiàn)旅游翻譯的最終目的,作者認為最好從厘定文本功能入手,以注重譯語讀者的需要為根本,實現(xiàn)文本指稱功能的對應(yīng)轉(zhuǎn)換;以注重譯語讀者效應(yīng)為中心,實現(xiàn)呼喚功能的充分“對等”。
旅游文本是指稱功能和呼喚功能的結(jié)合體。它包括旅游景點介紹、旅游宣傳廣告、旅游告示標牌、民俗風情畫冊、古跡楹聯(lián)解說等各方面的內(nèi)容,而其中尤以景點翻譯最具旅游文本特色,也是旅游翻譯中的重點和難點。旅游文本是一種大眾化的通俗讀物,目的就是要讓普通游客讀懂看懂并喜聞樂見,并從中獲取相關(guān)的自然、地理、文化、風俗方面的信息。指稱功能旨在傳遞信息,呼喚功能旨在誘導行動,因而其語言表達必須準確、通俗、明了,富有吸引力,能雅俗共賞,有利于不同層面讀者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旅游翻譯中,為有效傳遞信息,感染受眾,譯者必須顧及譯文讀者的欣賞習慣和心理感受,在譯文中盡量使用他們所熟悉的語言表達形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旅游翻譯注重的應(yīng)是原文與譯文間信息內(nèi)容和文本功能的對等,而不是語言形式上的對應(yīng),更不是展示原語語言文化異質(zhì)性的場所。它的功能更像商品廣告,目的就是要傳遞信息,吸引游客,最大限度地取得旅游產(chǎn)品的預期效果[3]。根據(jù)功能翻譯理論的觀點,旅游翻譯應(yīng)注重突出譯文的呼喚功能,注重信息傳遞的效果,用符合譯語規(guī)范和文化標準的語言形式來表達原文意義,使譯文盡可能取得近似原文的讀者效應(yīng)。譯者在翻譯時應(yīng)該充分揣摩譯文讀者的文化心理和審美習慣,必須充分考慮譯文讀者的期待和消費心理,考慮譯語文化環(huán)境。從原文中選取他們易于理解并樂于接受的旅游信息。諾德認為,為有效實現(xiàn)旅游翻譯的誘導功能,對文本中的部分內(nèi)容做“適當重寫”,“若原文內(nèi)容阻礙譯文誘導功能的發(fā)揮,譯者則有理由對某些原文信息進行刪減甚至忽略不計”[4]。這就告訴我們,在旅游翻譯中,為突出呼喚功能,對原文進行調(diào)整和改寫是完全可以的??梢?,功能翻譯理論十分切合旅游翻譯的實情。因為傳遞信息,誘導行動,雅俗共賞,喚起受眾,才是旅游翻譯的根本功能和最終目的。
目的論注重的不是譯文與原文是否對等,或譯文是否“完美”,而是強調(diào)譯文應(yīng)該在分析原文的基礎(chǔ)上,以譯文預期功能為目的,選擇最佳的翻譯方法。在這一部分,筆者將應(yīng)用功能翻譯理論對旅游文本翻譯進行分析。
例1:柳葉湖自然風光秀麗,北有太陽山、月亮山、花山、白鶴山環(huán)繞,西南有柳葉湖和沾天湖遼闊湖面,形成了山水相依的特色景觀。柳葉湖文化底蘊豐厚,留下了屈原、劉禹錫、寇準、黃庭堅等名人先賢的足跡和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明代卿龍膺、楊嗣昌、清代髡殘、武昌首義智囊劉復基的出生地,也是劉??抽?、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神話傳說的發(fā)源地。
譯文:Liuye Lake is endowed with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It is surrounded with the Sun Mountain,the Moon Mountain,F(xiàn)lower Hill,Baihe Mountain in the north and vast Liuye Lake and Zhantian Lake in the southwest,which creates featured landscape.Many renowned people and intellectuals such as Quyuan, Liu Yuxi, Kou Zhun, Huang Tingjian visited here and left many well-known poems,thus creating profound cultures of this area.It is the birthplace of Long Ying,grand ministerin Ming dynasty; Yang Sichang, grand secretary in late Ming dynasty;Kun Can,famous painter in Qing dynasty;Liu Fuji,brain truster of Wuchang uprising.It is also the place of origin of such myths and legends as the story of woodcutter Liu Hai,the Goddess Chang-Er flying to the moon and Hou Yi shooting down 9 Suns etc.
原文出自一篇旅游景區(qū)宣傳資料,原文用詞精當,流暢通達,朗朗上口,一目了然。旅游宣傳往往側(cè)重于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譯者不能站在中國讀者的立場上去翻譯,因為其中歷史人物的身份,年代等有關(guān)資料都是我們已經(jīng)了解的,它們隱含在人物姓名之中傳達給了讀者,而如果譯文讀者缺乏理解原文所需要的漢語或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或者以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理解譯文就會造成誤解[6]。而這些往往是外國人理解旅游資料所必需的,否則,旅游宣傳的目的就無法達到。因此,譯文以增詞解釋法說明了歷史人物卿龍膺、楊嗣昌、髡殘、武昌首義智囊劉復基的身份及所處年代,這些也是理解原文內(nèi)容的關(guān)鍵信息,有助于保證信息的準確,增進海外游人對景區(qū)的了解,使得譯語讀者獲得了與原語讀者相同的信息傳遞。
例2:迪慶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區(qū)交界處,這里有冰山、雪川、江河峽谷,湖泊草甸,美麗而寧靜,州內(nèi)以藏族居民為主,還居住著傈僳族,納西族等20多個民族,長期以來,這里各民族和諧相處,創(chuàng)造了獨特而燦爛的文化——山川秀美,民風淳樸,歷史悠久,文化豐富,與詹姆斯·希爾頓筆下的香格里拉極其相似。
譯文: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Yunnan and Sichuan provinces and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the scenery in picturesque Diqing, filled with glaciers, deep canyons,meadows and lakes,remarkably resembles that of the Shangri-la described in Hilton’s novel.Residents here are mainly Tibetans who coexist peacefully with over 20 other ethnic groups,including Lili and Naxi groups,thus creating a rich and unique culture.
譯文采用了篇章整合的形式,打亂了原文句序,將這段末尾句子提前,全段按內(nèi)容調(diào)整為兩個邏輯層次分明的復合句,重點突出主題信息的表達,并將破折號后漢語慣用的描寫性話語“山川秀美,民風淳樸,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省略不譯。這樣,譯文結(jié)構(gòu)和語義更加緊湊,信息更加明確。
例3:六月的高山花園是一個山花爛漫的世界。這里有雍容華貴的高山杜鵑、婀娜多姿的長白罌粟、晶瑩剔透的冰凌花、金黃嬌艷的鳳毛菊,有紅燦燦的百合、紫盈盈的龍膽、矮墩墩的石松,一片生機盎然。有詩為證:百花爭艷不覺奇,姹紫嫣紅香萬里。置身花間云飄處,疑似天堂花園里。
原文中出現(xiàn)許多修飾性詞語和一首詩,對于國人來講頗具美感,而對譯語讀者卻顯得累贅;有些植物名稱都是拉丁語術(shù)語一般外國讀者也不熟悉,所以在譯文中適當更改了原文文本,省去了眾多修飾性成分,植物名稱或通俗或刪減;而詩則一筆而過;有效地實現(xiàn)了呼喚功能。因此呼喚功能的充分“對等”并不意味著原文與譯文語言形式、結(jié)構(gòu)、內(nèi)容的完全對應(yīng),而應(yīng)以譯語讀者為中心,充分考慮到他們的文化背景、認知習慣、審美情趣以及閱讀心態(tài)等,或增或減,或改或編,或并或縮或述,進行“變譯”處理,以達到“說服”讀者的呼喚功能。
從以上分析可知,翻譯的目的與功能決定翻譯策略。其目的就是通過翻譯使譯文具有原語文本的兩大功能:傳遞信息和誘導行動。所以為了實現(xiàn)文化旅游資料的預期功能,譯者在進行文化信息的翻譯時不要追求一一對應(yīng)的翻譯效果,更不要進行死譯和硬譯,而是要根據(jù)翻譯目的熟練應(yīng)用各種翻譯技巧來達到目的。旅游文本翻譯應(yīng)突出其“呼吁功能”和信息功能,以譯文讀者獲取信息為目的。根據(jù)旅游文本的翻譯要求和譯文的預期讀者,譯者采取適當?shù)姆g策略,決定原文本的哪些內(nèi)容可以保留,哪些內(nèi)容可以省去,哪些需要改寫。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我們應(yīng)將旅游翻譯視為一種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際活動,必須重視譯文的交際功能,把重點放在譯語文化和讀者身上,使旅游資料實現(xiàn)自己的功能,達到吸引國外游客來中國旅游的目的。
[1]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陳剛.應(yīng)用文體翻譯理論與實踐 [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3]方夢之,毛忠明.英漢-漢英應(yīng)用翻譯教程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顧雪梁,李同良.應(yīng)用英語翻譯 [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5]賈文波.應(yīng)用翻譯功能論翻譯 [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
Abstract: The paper, beginning with the purpose and the function of tourism translation, selects translation texts and analyzes them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translate tourism texts thus to enhance the exchange of different tourism cultures.
Key words:Skopostheorie; tourism translation;function; Reader
Tourism Translation from the 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
Yue Man-man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Hunan,415000)
H059
A
1008—6772(2011)01—0108—02
2011-1-17
岳曼曼(1984-),女,湖南邵陽人,湖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中南大學翻譯碩士口譯方向在讀研究生,研究口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