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平等主義的形式原則初探

        2011-04-11 11:28:48佟德志
        黑龍江社會科學 2011年5期
        關鍵詞:平等主義資格分配

        李 論,佟德志

        (1.吉林大學行政學院,長春130012;2.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天津300387)

        平等主義的形式原則初探

        李 論1,佟德志2

        (1.吉林大學行政學院,長春130012;2.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天津300387)

        約瑟夫·拉茲的嚴格平等主義,其原則無法包容作為平等主義基礎的道德平等原則。通過這一線索,將平等的通貨依照是否可以無限提供和是否可以計量兩個標準劃分為四個種類,即可無限提供并且可以計量和可無限提供但不可計量,以及稀缺但可以計量和稀缺并不可計量四個種類,并努力探索對應不同種類的平等通貨的平等的形式原則。當然,這里的平等的形式原則并不能窮盡所有平等主義的原則,甚至對于平等通貨的分類也不可能窮盡所有平等通貨的本質特征。但是推論平等主義的原則都應該符合這些形式原則,或者至少在邏輯上是與它們等價的。

        平等;平等主義;嚴格平等主義;形式原則;約瑟夫·拉茲

        本文的任務是尋找這樣一種標準或者形式,使我們能夠非常明晰的區(qū)分平等主義原則和非平等主義原則。按照拉茲的歸納,這種原則必須“首先,它們與平等有聯系,而這種聯系在某種程度上又是其他原則所沒有的;其次,他們能夠說明平等主義的平等主義特征;最后,我們尤為關注的是那些認為存在著基本的平等權利的主張”[1]223。這表明,平等主義原則區(qū)別于非平等主義原則的那些具有規(guī)范性意義的特征,就是我們所探求的原則的指示物。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這種探討絲毫不涉及具體的平等主義理論,特別是那些對“什么的平等”這一問題的回答,也就是被柯亨歸納為平等的通貨,或稱平等空間的理論,都與我們的探討無涉。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所追求的乃是“什么是平等主義”這一問題的解答。此外,本文所進行的分析是以拉茲的嚴格平等主義為理論基礎的,因此可以看做對拉茲的嚴格平等主義的一種嘗試性的修正。

        本文的討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肇始于學界對于什么是平等主義這一問題還存在爭論,然而對于平等這一概念的基本含義,學界還是能夠達成共識的。斯坦福哲學在線的平等詞條認為,平等就是“相比較的不同的對象、人、過程或者境遇,至少在一個方面而不是所有方面,都擁有相同的質或量”。而拉什木森則認為平等意味著“人們應該獲得諸如資源、福利等這些益品的相等份額,或是有相等的機會和途徑去獲得這些益品”[2]。由此可見,學者們都認為平等至少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平等意味著兩組不同的人們在某一方面是相同的;二是這種相同并不能擴大到所有方面,如果兩個人或兩組人在所有方面都相同的話,那么與其說是平等,還不如用“同一”這個概念更為合理。

        一、拉茲的嚴格平等主義

        拉茲關于平等形式原則的討論集中于《自由的道德》一書的第九章。①拉茲在1978年曾把這一章的主要內容以“平等的諸原則”為題單獨發(fā)表,其中譯本收錄在葛四友主編的《運氣均等主義》一書中。在《自由的道德》一書中,拉茲在這一部分進行了一定的改寫和擴充。這種討論以一種對慣常的平等觀念的批評開始。如果我們把平等主義理解為對某種平等權利的獲取,那么支持這種獲取的資格原則就與平等建立了緊密的聯系。拉茲將這種資格原則的一般形式總結為:

        (1)所有F都有對于G的資格

        這種將平等理解為某種平等權利的資格原則的做法看來似乎符合我們的道德直覺。例如“所有的公民都應該受到政府的同等尊重和關切”,這一判斷一般認為是一個平等主義的主張,而且不需要嚴格的分析我們就可以發(fā)現它完全符合原則(1)的要求。但是也很容易發(fā)現,符合原則(1)的也有可能是一個嚴重違反平等的種族主義原則:“所有的白種人都應該受到政府的同等尊重和關切。”這一判斷也符合原則(1)的形式要求,但我們拒絕承認這個判斷是平等主義的,因為它很可能排斥有色人種獲得政府的平等關切和尊重。這說明,原則(1)對于平等來說可能是一個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如果我們把原則(1)理解為一個普遍資格的原則,似乎更為恰當。這樣一來,所有F就必須被理解為所有道德主體(或許是所有人),而不是道德主體中的某個特殊人群,這樣就避免了上述種族主義的判斷混入平等主義理論中來。事實上,很多哲學家正是這樣做的。“一些哲學家認為,平等主義原則就是普遍資格原則以及由它們衍生的原則。由于它們的一般性,所有原則都同等的適用于不同等級的人們”[1]226-227。然而,拉茲正確地指出,普遍資格原則也不一定就是平等原則。原則(1)只是確保了F有獲得G的資格,但是它不保證所有的F都獲得同等的G。例如“所有人都有資格使其財產得到尊重”這個判斷就完全是一個普遍資格的原則。然而,這個原則是否是一個平等原則呢?如果我們考慮具體的財產數目,那它明顯不是一個平等原則;但如果考慮所有人的財產權利都得到了平等的考慮,那么它似乎又是一個平等主義原則。

        拉茲明顯采納了前者的建議,認為“所有人都有資格使其財產得到尊重”這個判斷并不是一個平等的原則,并且他的批評還不僅止于強調普遍資格原則并不是平等原則的必要條件。此外,他還指出:“某些盛行的所謂均等主義原則僅僅相當于認可人道主義。所有人有資格得到平等關切、尊重或照顧,或得到平等對待與平等保護等的陳述,對它們的共同解釋僅僅意味著:每個人應該得到計算,利益不應該基于排除一些人的福利的根據來分配?!保?]8如果他的批評是正確的話,那么這種所謂的平等原則就可以化約為普遍資格原則,而普遍資格原則的目標又似乎并不是增進平等,而只是對道德人道主義的確認,那些看似平等的原則僅僅是一種副產品罷了。拉茲上述對平等主義原則的批評的目的是要提出他稱之為“嚴格的平等主義”的原則,他認為這些原則的目的就是為了增進平等,因而是平等主義的。他將這些原則的典型形式初步總結為:

        (2)如果有n個Fs,每一個Fs都有資格得到G的1/n

        這是一個完全符合拉茲要求的平等原則,它不僅保證每一個F都有資格獲得G,而且保證每一個F都能獲得相等數量的G??赡苡腥苏J為原則(2)不過是原則(1)的一種特殊形式。這樣的判斷是沒有明確這兩個原則的區(qū)別,而這種區(qū)別也正是拉茲認定原則(2)的目標就是平等的依據。這種區(qū)別就是,對于原則(1)來說,每一個F的資格都是獨立的、非排他的,絲毫不影響其他F的資格;然而,對于原則(2)來說,每一個F的資格都與其他F的資格密切相連。因為原則(2)對符合條件者的數量表示敏感,符合條件的人數越多,每個人得到的G的數量就越少。這種人數與分配數量的調節(jié)機制在拉茲看來,就是該原則以平等為目標的依據。

        緊接著,拉茲將原則(2)進一步概括為:

        (2.1)在稀缺中,每個有同等資格的人都有資格得到相等的份額。

        該原則是拉茲所稱的嚴格平等主義的一個典型形式。但是,他認為還有另外一種類型的原則,他稱之為“非歧視原則”,其形式如下:

        (3)如果有某些Fs具有G,那么所有未具有G的Fs有資格得到G

        拉茲強調:“非歧視性原則,并不對合格者的數量表示敏感。相反,就相關的利益而言,它們對在相關群體成員間存在的不平等敏感……非歧視性原則對于現存分配的敏感性是他們作為均等主義原則特征的關鍵指示器。成為一個F本身并不使一個人有資格得到G,正是實際存在的分配不平等產生了這個資格。這個資格是設計用來消除特殊類型的顯存歧視?!保?]11可見,該原則對現存分配不平等的糾正是它以平等為目標的依據,因而我們能夠說它是一個平等主義原則。并且原則(3)的合理性依據并不在于F是否有資格獲得G,而在于G獲取資格分配上的不平等。承認這條原則意味著,在擁有相似內在性質,并處在相同境遇下的F之間進行不平等的資格分配本身就是不正義的。

        現在,我希望我已經勾勒出了拉茲的大致觀點。他首先批評了普遍資格原則不僅不是平等原則的充分條件,而且還試圖證明這些所謂的平等原則可以化約為一種對道德人道主義的確認,而不是以平等為目標。同時,他又提出原則(2.1)和原則(3),認為這兩條原則才是嚴格平等主義的原則。以這兩條原則所統(tǒng)轄的理論才是平等主義理論。除此之外,即使冠以平等之名,那也只是一種修辭性的義涵。

        二、道德平等的缺失

        簡要回顧拉茲對于平等主義的評論就會發(fā)現,拉茲的兩條嚴格平等主義的原則都不能包容可以“無限供給”或是無法計量的平等通貨。拉茲認為,作為普遍資格原則的平等原則并不是真正的平等原則;相反,他本人提出的原則(2)則是一個平等主義原則。而且,這兩個原則的實質性區(qū)別就是原則(1)對合格者的數量不敏感,而原則(2)則正相反。原則(3)也存在同樣的現象。拉茲在論述非歧視性原則的時候,認為這種非歧視性原則可能會造成浪費,“因此,這種非歧視性原則通常導致浪費。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可以分配,我們必須浪費它,而不是給予或者允許某些人占有它們”[3]11-12。這個判斷的前提是,要進行分配的平等通貨必須是稀缺的。這種局面可能給嚴格平等主義帶來的困難是,這些原則完全不能包容類似于道德平等這種很可能可以無限供給或者無法計量的平等形式。也就是說,如果拉茲的判斷成立,那么我們就得承認平等的通貨必須對合格者的數量表示敏感。然而,聯想歷史上平等主義所主張的政治訴求,大多并不對合格者的數量表示敏感。給予黑人投票權并不會減少白人的投票權,賦予女性言論自由也并不會減少男性的言論自由??梢?,拉茲的嚴格平等主義似乎要挑戰(zhàn)平等主義運動發(fā)展史上那些一貫堅持的原則,并堅稱這些原則是人道主義的原則而非平等原則。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激進的批評。平等理論的發(fā)展似乎正在反過來質疑平等運動設定的初始目標,這種趨勢在近代的平等主義理論中也得到了關注和批評。喬納森·沃爾夫評論說,當今的平等主義理論過分注意諾齊克對平等的批評,將精力完全放在個人責任、選擇和公正上,卻忽視了傳統(tǒng)平等主義所關注的個人尊重和承認、壓迫和支配。而這種批評在伊麗莎白·安德森那里也獲得了較為系統(tǒng)的發(fā)展。她在《平等的意義何在?》一文中指出,我們必須回顧歷史上均等主義政治運動,平等主義所反對的非均等主義體系“主張把社會秩序基于人類等級的正義或必然性……那些優(yōu)越等級的人被看成有資格對低劣者實施暴力,把他們從社會生活中排除或分離,蔑視性地對待他們,強迫他們服從,不互惠的工作,放棄他們自己的文化。這正是楊(Iris Young)所確認的壓迫的各種面孔:邊緣化、地位等級制、支配、剝削和文化帝國主義。這種不平等的社會關系產生了分配自由、資源和福利上的不平等,并被認為對后者進行了辯護。這些是種族中心主義、性別主義、民族主義、世襲等級制、階級和優(yōu)勝學等非均等主義理想的核心”[4]245。而平等主義應該反對這些判斷,應該堅持人具有相同的道德價值。這就是道德平等的基本含義?!熬戎髁x將社會與政治的平等要求權基于普遍的道德平等這個事實”[4]246??梢姡驳律J為道德平等是當今社會平等與政治平等理論與運動所共享的基礎?,F在,拉茲所面臨的困境更加富有戲劇性。如果道德平等真的是平等理論的基礎,那么拉茲的批評就等于在拒斥這種平等的基礎。沒有了道德平等,任何平等理論(包括拉茲自己的嚴格平等主義)都變成了怪異的空中樓閣。因此,任何值得辯護的平等原則都應該支持道德平等的信念。然而,應該支持是一回事,嚴格的平等主義或者它的某種修正版本是否真的能包容這一觀念則是另外一回事。拉茲認為,作為普遍資格原則的平等原則只不過是對道德人道主義的重復。在這里,他實際上是在暗示平等主義的內涵是空洞的,除了認可道德人道主義的主張之外,平等主義并沒有獨特的道德力量。因此,這些原則并不以平等為目標,即使獲得了平等的后果,也是一種副產品。這個批評非常熟悉,因為彼得·懷斯坦系統(tǒng)性地闡述了這個觀點。他在論文中指出“平等是一個空殼,沒有任何獨特的實質道德內容”[5],認為平等待人不過是“恰當地對待每一個人”這個古老信條的翻版。他舉例說,“考慮到性別,法律下的平等權利不容否認”這一判斷與“考慮到性別,法律下的權利不容否認”這個判斷的規(guī)范性含義毫無二致,并且后者的表達比前者更加清晰簡練。這與優(yōu)先性理論對平等主義的批評非常類似。他們認為,恰當對待每個人有一個一致的客觀標準,恰好在這個標準的同一境遇下的人就會得到相同的對待。這種考慮是非比較性的。而平等主義是比較性的,并且沒有為上述觀點作出任何貢獻。

        這種批評將平等還原為某種應得理論,“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就是“給予每個人他所應得的東西”。盡管有些時候平等確實沒有提供應得之外的規(guī)范性內容,但是如果把平等理解為應得理論的某種構成性要素,正如平等是正義理論的某種構成性要素一樣,那么上述批評就顯得極為怪異了。況且,即使應得理論與平等原則在某些情況下獲得同樣的結果,也并不能夠說明平等的內容是空洞的。實際上,支持平等的理據與應得理論的理據并不相同。應得的根據在于某種應得的基礎;而平等的理據在于我們如何對待某一個人,我們就得同樣對待與這個人處于“相同處境”①指在某種平等空間之下,沒有特別的理由使一個人與其他人區(qū)別對待。下的其他人。肯特·格林納沃爾特在論述平等的規(guī)范性力量時曾舉例論述過上述理據上的差別:假設S和T兩人都在考試中獲得了91分,按照規(guī)定,他們都應該獲得A—,假如S獲得了A—,我們是否應該也給T一個A—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是作者認為,給T一個A—除了他的分數應得A—之外,還有額外的理由,那就是與他分數相同的S獲得了A—。為了聚焦這一區(qū)別,作者將例子稍作修改。假設S實際上得了89分,這個分數在事先確定的標準中應該得到B+,結果老師錯誤地給了他A—。后來盡管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老師已經通知了S他將獲得A—,所以不能修改分數。假設T也獲得89分,由于沒有其他人的分數在87-89分之間(這是B+的范圍),那么S的分數是否成為給T一個A—的理由呢?規(guī)定性平等的回答是肯定的。這也許就是平等原則不同于應得理論的規(guī)范性力量。在不確定是否應得、甚至不應得或是非應得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對待一個人本身就成為如何對待另一個人的理由[6]。

        三、不可計量的形式原則

        要讓嚴格平等主義融貫道德平等的要求,它就必須能夠接受不可計量的,并且可以無限提供的平等通貨。這里的不可計量是指某種平等通貨的持有者在價值分配的含義上只有“有”或“沒有”兩種狀態(tài),而不存在程度上的差別,也不能再細分。例如,假設人們擁有一雙鞋子就能滿足其需要,那么給予某人一雙鞋子就是不可計量的,一個人只有有鞋子和沒有鞋子兩種狀態(tài),而給予某人一雙鞋子在規(guī)范性含義上則沒有任何意義;相反,給予人們資源則是可計量的,人們所掌握的資源是可細分的,并且有程度上的差別。而可無限提供的平等通貨就可以按照字面上的理解,是指這種通貨在合理的范圍內可以無限提供。例如考試分數,理論上老師可以無限提供,它不對合格者的人數表示敏感;而與之相反的稀缺性卻是我們所熟悉的,它表示我們可能沒有足夠數量的某些平等通貨來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例如石油。進行這種區(qū)分的目的就在于,本文所說的道德平等實際上就是指那些不可計量的,并且可以無限提供的平等通貨。誠然,對道德平等的解釋多種多樣。但是,安德森所堅持的道德平等的基本含義是承認所有人擁有相同的內在價值,而本文相信這種承認是不可計量的(你只能承認或否認“所有人擁有相同的內在價值”這一判斷,而任何在程度上區(qū)分人的內在價值的理論都肯定被平等主義所反對),并且可以無限提供(承認別人生而為人的內在價值并沒有什么成本,也不對人的數量表示敏感)。很明顯,上文已經論述過,拉茲的嚴格平等主義的兩條原則都不符合條件,原則(2)及其變體(2.1)要求該分配對合格者的人數表示敏感;原則(3)則要求其平等通貨是稀缺的(如此才可能導致浪費)。而面對不可計量的,并且可以無限提供的平等通貨,這兩條原則都無能為力。

        上述關于道德平等的論述以及平等通貨的分類為我們提供了修正嚴格平等主義的線索。從是否可計量以及是否可以無限提供兩個方面,平等的通貨可以分成不可計量并且可以無限提供的、不可計量并且稀缺的、可計量并且可無限提供的、可計量并稀缺的四類。顯然,嚴格平等主義忽視了可無限提供的部分。對民眾宣稱“我們不能提供足夠的選舉權,所以只好剝奪你們所有人的選舉權以保證平等?!睙o疑是十分荒謬的。傳統(tǒng)的平等主義的追求表明,很多平等主義的目標是不對合格者的人數敏感的,也是不可再分的。下面我們對這四種分類下的平等的通貨及其形式原則逐個進行考察。我們先分析不可計量的部分,在此基礎上可以分為可無限提供的和稀缺的兩類。

        本文一直傾向于認為,將道德平等的通貨理解為,至少部分是不可計量并且可無限提供的是恰當的。但嚴格平等主義拒絕這一觀點,認為傳統(tǒng)的道德平等都表現為普遍資格原則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并不能保證所有滿足其要求的原則都是平等主義的。然而,這種批評是不恰當的。當我們探討平等的形式原則的時候,應該與實質性的平等原則無涉。我們可以把滿足普遍資格原則的各種理論看成是相互競爭的平等主義版本。只要將道德平等作為這些原則的前提,那么無論普遍資格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么,都可以看成是一個平等原則,盡管其中有的可能更為合理,而有的似乎不值得為之辯護。但是,作出這樣的判斷應該是探討實質性平等原則的討論的目標,而不是本文的目標。如果將道德平等與經過修正的普遍資格原則進行組合,本文確信這種組合就能成為一個平等主義原則的充分條件。

        現在我們開始實質性的修正普遍資格原則。我們需要的原則既要與普遍資格原則等價,又要體現上一部分論述的規(guī)定性平等的規(guī)范性力量。前者是包容道德平等的必須,后者是該原則是平等主義原則的根據。理查德·弗萊斯曼的分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類似的原則。他認為平等一般是作為普遍化原則(簡稱GP)出現的,而普遍化原則的一般形式是:“如果把X給A是恰當的,那么想把X給B、C、D……N也必定是恰當的,除非A或者它的境況與B、C、D……N或者它們的境況如此不同,以至于應該把A排除在外?!保?]這其實是以下理論推理的變形:

        如果把X給A是恰當的,

        并且A、B、C、D……N以及它們的境況是相似的,

        那么,把X給B、C、D……N也必定是恰當的。

        如果參考Kent Greenawalt的分析,我們把上述推理修改為:

        如果把X給了A,

        并且A、B、C、D……N以及它們的境況是相似的,

        那么,把X給B、C、D……N也必定是恰當的。

        這個推理符合我們的要求,它在邏輯上與普遍資格原則是等價的。并且把X給了A本身就成了平等待人的理由,無需涉及應得理論,這就是該原則以平等為目標的根據。再加上之前對平等通貨的分類以及道德平等的前提,我們得到下列原則組合:

        原則(4),當平等的通貨不可計量并且可以無限提供的時候,

        并且承認所有道德主體的內在價值一致,

        如果把G給了F1,

        并且 F1、F2、F3、F4……Fn以及它們的境況是相似的,

        那么,把 G給 F2、F3、F4……Fn也必定是恰當的。

        這個原則就是一個平等的形式原則。

        我們會發(fā)現這個原則非常類似于非歧視性原則,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恢苯永矛F成的原則呢?實際上,上文已經討論過,非歧視性原則不對合格者人數表示敏感,這說明這個原則所處理的平等通貨是不可計量的。但是拉茲批評它會造成浪費,說明它處理的平等通貨是稀缺的。而上述原則(4)則沒有對稀缺情況下的分配進行說明。所以,非歧視性原則不能代替原則(4)。而且,我們看到非歧視性原則應用于不可計量的稀缺情況下,而這正是我們本節(jié)需要的另一個形式原則,即:

        原則(3.1),當平等的通貨不可計量并且稀缺的時候,

        如果有某些Fs具有G,那么所有未具有G的Fs有資格得到G。

        上文提到過,非歧視性原則應用于不可計量的稀缺情況下,并且它對分配不平等的敏感使得它確實以平等為目標,因而是一個平等主義的原則。

        至此,原則(3.1)和原則(4)就是我們在平等通貨不可計量的條件下所需的兩個平等的形式原則。

        四、可計量的形式原則

        現在我們來考慮平等通貨可計量的情況。根據上述平等通貨的分類,我們在此將其分為可計量并且可無限提供和可計量但稀缺兩種情況。我們先考慮前者。平等通貨可計量并且可以無限提供的情況,可以考慮上述教師打分的例子。在理論上,老師可以無限提供給學生們分數,而并不需要什么成本;并且,分數本身是可以計量的,有程度上的差別。這種通貨的兩個特征暗示了對相應的形式原則的要求??捎嬃康奶卣饕笃湫问皆瓌t必須對程度上的差別表示敏感;另一方面,可無限提供的特征則要求這個原則對合格者的人數不敏感。因此,一個對程度上的差別表示敏感,而對合格者的人數不敏感,并且以平等為目標的形式原則,就是我們這里需要的原則。

        面對可無限提供的平等通貨,一種慣常的懷疑是,既然可以無限提供,那不就可以實行按需分配的原則了嗎?作者反對這種判斷。這里有兩個理由:其一,我們假定現在討論的通貨,就是某一種實質性的平等理論主張應該進行平等分配的通貨。這樣一來,我們討論的每一種類型的通貨,都應該進行平均分配,而不論其具體的理由是什么。這就是文章一開始我們所強調的,這里討論的是“什么是平等”,而不是“什么的平等”。其二,盡管理論上可以無限提供,使每個人都可以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數量,但是總有某一種應得理論在限制這種無限制的分配。我們還不能僅僅依照需求進行分配。以上述教師打分的情況為例。盡管老師可以給所有學生滿分,但是這樣做明顯是不合理的(除非每個學生都應得滿分)。所以,這里隱藏著一種“每個學生都應該得到與他在考試中的表現相稱的成績”的假設。如果這一假設就是一種應得的基礎,那么在可無限提供的平等通貨的情況下,我們就必須依賴某種特殊的應得理論來分配這樣的平等通貨。因為這兩條理由,我們發(fā)現不能單純的以個人的需要為平等分配的依據,有時候起作用的是特殊的某種應得理論。上文我們提出的兩條平等的形式原則都不能滿足這里的要求。無論是原則(4)還是原則(3.1),在平等的通貨可計量的情況下,都沒有提供任何關于分配方面的指導。無論是“把X給A”還是“所有Fs都擁有G”都沒有指向任何分配的量的問題。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排除了按需分配原則,并且確定了我們需要的原則的一些初步的要求??疾熨M利克斯·E·奧本海姆的《作為描述性概念的平等主義》一文,會給我們帶來一種可能的候選原則。他認為“一個原則,只有在它均等化,或者至少減少了內在所有物的差異,才可以稱之為平等主義原則”[8]33。他舉例論證說,假設A擁有8單位的可分配物,而B擁有2單位的可分配物,這是分配T;如果將A所擁有的分配物,給B 3個單位,這是分配S。那么按照奧本海姆的原則,T分配所造成的所有物的差距是6(8-2),而分配S所造成的所有物的差距是0(5-5)。毫無疑問,根據奧本海姆的原則,分配S更為平等[8]33。在他看來,平等主義作為一個再分配的原則,必須與先前的分配進行比較和對照。并且,一個原則是否是平等主義的,在于同先前的分配相比,是否將所有物的差距降到最低。我們將此總結為:

        原則(5),當平等的通貨可計量并且可以無限提供的時候,

        擁有G的數量最多的F1擁有G的數量為T1,

        擁有G的數量最少的F2擁有G的數量為T2,

        則必須保證T1-T2=0。

        原則(5)具有諸多符合我們期望的特征:它對數量上的差別非常敏感,并且能夠精確的反應任何一個原則是否為平等原則,或是兩個非平等原則哪一個離平等原則更為接近,這使它滿足平等通貨可計量的要求;它對合格者的人數并不敏感,也就是說它對有多少個F并不在乎,而只在乎F所擁有的G的數量,這符合平等通貨可無限提供的特征;它對不同F間的G分配的不平均非常敏感,這表明它是一個以平等為目標的原則。

        在平等的通貨可計量并且稀缺的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對數量上的差別以及合格者的人數都敏感的原則。幸運的是這樣的原則并不需要我們去尋找,拉茲嚴格平等主義的原則(2)就符合要求:

        原則(2)如果有n個Fs,每一個Fs有資格得到G的1/n。

        根據我們第一部分對該原則的分析,我們確信該原則對數量上的差別以及合格者的人數都敏感,并且該原則隨著合格者的人數來調節(jié)每個人的配額的性質也說明它是一個平等的原則。但是這里值得強調的是,這個原則還揭示了另外一個奧本海姆極力強調的事實,那就是在平等分配中,我們不僅要關心每個人所分得的分配物的數量,還要關心在可計量并且稀缺的條件下,平等通貨的不同所有者在平等通貨的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奧本海姆舉了另一個例子,假設A有97單位的分配物,B有3單位的分配物,他們之間的差異為94(97-3),那么假設從A那里拿走3,從B那里拿走2,分配格局就轉變?yōu)锳有94(97-3),B有1(3-2)。那么,這個分配就變得更加平等了嗎?首先從擁有較多的A那里拿走的多一些,似乎很公平。從奧本海姆之前提出的標準看來,再分配之前的差距是94(97-3),而之后的差距是93(94-1),既然差距變小了,那么這種再分配應該就是一個平等主義的再分配。然而,考慮到兩個人在前后兩種分配中所占的比例的差別,形勢就發(fā)生逆轉了。假設再分配之前,A在總量中所占的比率是97%(97/100),B在總量中所占的比率是3%(3/100),而再分配之后,由于總量減少到95,A在總量中所占的比率是99%(94/95),而B在總量中所占的比率是1%(1/95)[8]34。

        由此可見,即使從直覺上看,這個再分配很難說是一個平等主義的再分配,但對我們的啟發(fā)是,對于原則(2),不僅要考慮到不同Fs之間在數量上是相等的,還要意識到不同Fs之間在占總量的比率上也是相等的。這對我們在比較不同的分配原則哪種更接近平等主義原則時極有助益。至此,我們結束了關于平等通貨的分類,以及相應的平等原則的歸納。當然,這里并不能窮盡所有的平等主義原則,甚至也可能沒有窮盡所有關于平等通貨的分類。我們有理由推測,任何真正的平等主義原則即使在形式上不同于本文所歸納的原則,但是這些原則應該與本文所歸納的原則在邏輯上是等價的。

        [1][英]約瑟夫·拉茲.自由的道德[M].孫曉春,等,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NILS HOLITUG and KASPER LIPPERT.Rasmussen Egalitarianism:New Essays on the Nature and Value of Equality[M].London:clarendon press oxford,2007:2.

        [3][英]約瑟夫·拉茲.平等的諸原則[C]//葛四友.運氣均等主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4][美]伊麗莎白·安德森.平等的意義何在?[C]//葛四友.運氣均等主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5]PETER WESTER.The Empty Ideal of Equality[J].Harvard Law Review1 ,2003,96(3):547.

        [6]KENT GREENAWALT.Prescriptive Equality:Two Steps Forward[J].Harvard Law Review1 ,1999,110(6):1270-1271.

        [7]RICHARD FLATHMAN.Equality and Generalization,a Formal Analysis[M].in the Notion of Equality ed.by Mane Hajdin,2000:39.

        [8]FELIX E OPPENHEIM.Egalitarianism as a Descriptive Concept[M].in the Notion of Equality ed.by Mane Hajdin,2000.

        D0

        A

        1007-4937(2011)05-0019-06

        2011-06-28

        李論(1983-),男,遼寧錦州人,博士研究生,從事政治學理論研究;佟德志(1972-),男,遼寧朝陽人,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從事政治學理論研究。

        〔責任編輯:王雅莉〕

        猜你喜歡
        平等主義資格分配
        2023年,這四類考生擁有保送資格
        平等、運氣與分配正義:論科克-肖·譚的全球制度性運氣平等主義 *
        應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級探討
        遺產的分配
        一種分配十分不均的財富
        績效考核分配的實踐與思考
        第二道 川菜資格人
        反運氣平等主義
        社會觀察(2016年10期)2016-11-26 05:27:36
        反運氣平等主義
        求是學刊(2016年3期)2016-06-27 09:39:20
        資格
        小說月刊(2015年9期)2015-04-23 08:48:20
        亚洲旡码a∨一区二区三区| 91九色免费视频网站 | 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国产69口爆吞精在线视频喝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日韩人妻免费视频一专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精品久久久无广告 | 无码va在线观看| 大学生被内谢粉嫩无套| 亚洲老熟妇愉情magnet| 国产av一区二区制服丝袜美腿|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 亚洲欧美精品suv| 久久人妻公开中文字幕|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欧美肥妇毛多水多bbxx水蜜桃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国产麻无矿码直接观看| 无码天堂在线视频| 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好大| 好大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视频|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自拍视频免费看| 一二三四五区av蜜桃|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电影|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影院|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女同| 久久精品国产91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看| 97人妻视频妓女网| 加勒比特在线视频播放| 日本高清乱码中文字幕| 特级a欧美做爰片第一次|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苍井空| 成人在线视频自拍偷拍| 一二三区无线乱码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