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志明
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是一種常見的視網膜血管病,也是導致低視力的眼病之一。視網膜顳上、顳下分支靜脈系引流顳上、顳下視網膜血流的主要分支靜脈,而黃斑分支靜脈是專門引流黃斑區(qū)的小靜脈,分別進入顳上、顳下主要分支靜脈[1],是顳上、顳下視網膜主要分支靜脈的屬支。視網膜黃斑分支靜脈阻塞(macular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MBRVO)可單獨發(fā)生。顳上、顳下視網膜主要分支靜脈阻塞時,黃斑分支靜脈有時受累有時不受累。因此,雖同為分支靜脈阻塞,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現(xiàn)確存在諸多差異。本文通過FFA檢查結果對其諸多因素進行分析對比。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眼科2003年11月至2008年11月經FFA確診的BRVO患者300例。其中MBRVO 120例120眼,男57例,女63例;年齡36~89歲;平均年齡58.89歲;右眼52例,左眼68例;病史1 d~7年。初診時視力 0.8 5例(4.2%),視力≥0.5 24 例(20%),視力≥0.2 66 例(55%),視力<0.2 25例(20.8%)。顳側BRVO 180例180眼,男94例,女86例;年齡38~82歲;平均年齡58.48歲;右眼106例,左眼74例。病史3 d~5年。初診時視力≥0.8 34例(18.9%),視力≥0.5 12 例(6.7%),視力≥0.2 56 例(31.1%),視力 <0.2 78 例(43.3%)。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經FFA檢查后診斷。FFA為日本TOPCON-50X。以黃斑為中心,行50度眼底彩色照像后FFA檢查。經資深眼底病醫(yī)生明確診斷,將檢查結果對比分析。
MBRVO中,黃斑上支93例(77.5%),黃斑下支27例(22.5%);動靜脈交叉處靜脈后位117例(97.5%),交叉處靜脈前位者3例(2.5%);阻塞區(qū)毛細血管閉塞、中心凹旁毛細血管部分破壞53例(44.2%);黃斑囊樣水腫18例(15.0%);側支循環(huán)形成者42例(35.0%);阻塞點距盤緣≤1PD 83例(69.2%),阻塞點距盤緣≤2PD 32 例(26.7%),阻塞點距盤緣≤3PD 5例(4.2%);阻塞點強熒光2例(1.7%)。顳側BRVO中,顳上支120例(66.7%),顳下支54 例(30.0%);動靜脈交叉處靜脈后位142例(78.9%),交叉處靜脈前位8例(4.4%),動靜脈比鄰4例(2.2%)。180例顳側BRVO中FFA顯示阻塞區(qū)毛細血管閉塞、中心凹旁毛細血管部分破壞96例(53.3%);黃斑囊樣水腫88例(48.9%);側支循環(huán)形成18例(10.0%);視網膜新生血管24例(13.3%),視盤新生血管4例(2.2%);阻塞點距盤緣≤1PD 136例(75.6%),阻塞點距盤緣≤2PD 28例(15.6%),阻塞點距盤緣≤3PD 10例(5.6%);阻塞點于視神經內6例(3.3%),阻塞點強熒光24例(13.3%);顳側支阻塞時,黃斑分支未阻塞38例(21.1%)。
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對視功能的影響,因阻塞支的大小與所在部位而異。在分支靜脈阻塞中,MBRVO和顳側BRVO病變直接波及黃斑區(qū),早期癥狀典型。鼻側分支靜脈阻塞雖為主要分支靜脈阻塞,發(fā)生率低,又因其血管病變不波及黃斑區(qū),早期癥狀輕或無癥狀因此與MBRVO和顳側BRVO無可比性。
視網膜靜脈阻塞中,顳側主干分支靜脈阻塞(95.6%)。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中,顳側BRVO中的顳上分支(64%)。視網膜黃斑分支靜脈阻塞(27.7%)。本文統(tǒng)計顳側BRVO中,顳上分支120例(66.7%)。與以往基本相符。顳下支 54例(30%)。MBRVO中,黃斑上支93例(77.5%)。黃斑下支27例(22.5%)。MBRVO與顳側BRVO上支發(fā)生率遠遠高于下支原因為顳側動脈靜脈。交叉最多,顳上較顳下多[2]。MBRVO與顳側BRVO病例一樣,絕大多數(shù)動脈、靜脈交叉為靜脈后位,靜脈易受動脈和視網膜后部組織的擠壓而閉塞。而靜脈在前時,可向玻璃體腔隆起而免受擠壓。從而減少發(fā)生阻塞。本文統(tǒng)計中,MBRVO阻塞區(qū)毛細血管閉塞47例(39.2%)。顳側BRVO阻塞區(qū)毛細血管閉塞96例(53.3%)。也同其他類型靜脈阻塞一樣存在缺血型改變。視網膜主干分支靜脈阻塞的主要并發(fā)癥是視網膜新生血管,其發(fā)生率為28.8% ~30.9%[3]。本文統(tǒng)計顳側BRVO中,視網膜新生血管24例(13.3%)。視盤新生血管4例(2.2%)。MBRVO 120例中,無1例產生視網膜新生血管。
在BRVO患者中,中心凹旁毛細血管破壞與否直接影響視力的恢復。即使黃斑水腫自然或通過激光治療吸收,視力恢復的可能性比較小。當中心凹旁毛細血管破壞范圍達到50%,激光治療黃斑水腫吸收后,有可能維持原有視力不在下降。只有拱環(huán)破壞不超過50% 時,治療后視力才有恢復的可能[4]。本文MBRVO患者中,中心凹旁毛細血管破壞53例中,26例(49.1%)的破壞范圍在25% ~50%,27例(51.0%)的破壞范圍≤25%。顳側BRVO中,心凹旁毛細血管破壞的96例中60例(62.5%)的破壞范圍在25% ~50%,36例(37.5%)的破壞范圍≤25%。
阻塞支所屬病變范圍越大,毛細血管擴張滲漏越嚴重,黃斑水腫也就越嚴重;毛細血管閉塞范圍越大,中心凹旁毛細血管破壞范圍則越大。MBRVO患者阻塞支所屬病變范圍較顳側BRVO小得多,當乳斑間存在1~2支小靜脈時,視力較好。顳側BRVO患者中,阻塞點遠離視盤,也就是說有一支黃斑分支未受累,則中心凹旁毛細血管未被破壞,黃斑水腫輕或不水腫的患者視力均較好或正常。
MBRVO所屬病變范圍小,周圍毛細血管豐富,較顳側BRVO病例更易建立側支循環(huán)。MBRVO于阻塞點附近、阻塞病變區(qū)兩側即黃斑鼻側和黃斑顳側、阻塞病變區(qū)對側穿過水平縫,建立側支循環(huán)。顳側BRVO于阻塞點附近、阻塞病變區(qū)黃斑鼻側或盤緣、阻塞病變區(qū)對側穿過水平縫,建立側支循環(huán)。
顳側BRVO 180例180眼中,有6例阻塞點于視神經內,視力均低于0.1。FFA顯示阻塞側半個視盤強熒光,靜脈迂曲、怒張、靜脈壁滲漏嚴重,網膜、黃斑水腫嚴重。有別于其他顳側BRVO,與視網膜中央和半側靜脈阻塞相似。
1 張惠蓉,安偉,雷嘉啟,等.視網膜黃斑分支靜脈阻塞特點.中華眼科雜志,1996,32:441-443.
2 杜振亞,譚家銓,姜德詠,等.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與動-靜脈交叉的關系.中華眼科雜志,1994,30:345-347.
3 張承芬主編.眼底病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199-206.
4 李瑞峰主編.眼科激光治療學概要.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