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華
(仙桃市姚嘴中學,湖北 仙桃 433026)
新課程改革已在全國各地全面展開,對廣大一線教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課程改革的“關注點”逐漸從熱鬧的形式回歸到實在的本質,由轉變教學方式轉移、聚焦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課程改革正經(jīng)歷著一個由外及內、由表及里的深化過程。那么,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初中歷史教學回歸本色,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初中歷史教學要從“教法”的研究向“學法”的研究轉移,教學活動圍繞著如何發(fā)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是“主演”,學生充當?shù)氖恰坝^眾”。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從“主演”變?yōu)椤皩а荨保龑W生去學,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動腦思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新課程中的“活動課”就是以自主學習、直接體驗、主動思考為基本特征,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為目的的動態(tài)教學形式。凡是學生能自己獨立思考、操作、表達的,教師應該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切不可一手包辦,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形成鮮明的對比。例如,在講授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的內容時,把電影《火燒圓明園》的相關場景制成多媒體課件進行播放,使學生進入歷史情景,接著用投影儀放映圓明園被燒的殘跡的圖片,然后提問幾個問題,這樣不僅可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且可啟迪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鞏固初中歷史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練習,練習要有目標性和針對性,能通過練習來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如問答題可練習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文字歸納能力,材料題能夠練習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選擇題能夠考查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把握水平,等等。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學習心得、課堂小結的方式來總結歸納知識結構和教材內容,對舊知識加工梳理,對所學內容提煉要點,清理知識間的聯(lián)系,找出內在的規(guī)律,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清楚、完整和系統(tǒng)的印象。
要想提高課堂效率,首先得讓學生聽你的課,在此基礎上才能讓學生學會,進而達到會學。因此,教師必須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當然,在講到枯燥無味歷史知識時,可以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入手,也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教師應把課堂還給學生,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榇龠M者、引導者,即老師不再局限于向學生問問題,而是引導學生提問題;從“神壇上”走下來與學生融為一體,與學生在同一平臺上互動研究,從“舞臺劇的主角轉變?yōu)閷а荨?。最終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
第一,學生平時學習成績和課堂上參與情況應在學期歷史學習總評成績中占一定比例。既引導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積極參與,發(fā)揮主體作用,又將歷史學習納入一個開放性的環(huán)境中,使學生的視野不再局限在課堂這個封閉狹小的圈子,而是放眼更為廣闊的歷史學習空間。第二,采用“閉卷+開卷”的組合評價方式。閉卷部分在減輕負擔的前提下,力求以反映學生的價值態(tài)度、學習技能和基礎知識相統(tǒng)一的學科教育內容為評價指標,通過筆試完成;開卷部分讓學生在較長的時間跨度上根據(jù)個性特點自主選擇題目來完成相關任務。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開放式的題目,如:“某位歷史人物的功過論”等。第三,學業(yè)成績考核還要有實踐活動。比如鼓勵學生進行歷史演講、課堂劇編演、手抄報編寫、歷史小制作、歷史參觀考察等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自己搜集資料,撰寫歷史名著讀后感、歷史影視作品觀后感、專題歷史問題探究小論文、歷史名勝小游記,等等。
要想增強初中歷史教學效果,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口頭語言,而且要有形象的身體語言。教師應充分利用眼神、面部表情和手勢動作等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幫助教學。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表達思想感情的無聲言語,若恰當利用眼神來幫助教學,常常能收到出神入化的效果。當學生回答對了一個問題時,一個贊許的眼神會給學生以莫大的鼓舞;當學生思維開小差時,一個嚴肅的注視會使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迅速改正。在教學過程中,一個恰當?shù)难凵窨蓜龠^一次苦口婆心的長談,正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演員通過面部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師也可以用面部表情來增強教學效果。學習中,常常有疑惑、受阻、進展、成功的過程出現(xiàn),教學時,伴隨這些過程,教師應運用面部表情來烘托和渲染氣氛。如發(fā)現(xiàn)問題時就滿臉狐疑,而學生為想知道究竟會積極思索;遇到困難時,可緊皺眉頭而引起學生低頭沉思;遇到挫折時,可顯得樂觀、堅毅,給學生以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遇到成功時,可眉梢一動,露出舒心的一笑,好像眼前真是一派“柳暗花明”,學生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在演繹教材內容的深層次上,要具有藝術表演的風范,善于應用豐富的表情來展示教材內容,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啞劇演員的動作勝過千言萬語,課堂上教師的手勢動作也能使課堂生輝。教師應善于以手勢助說話,復雜難懂的知識優(yōu)勢可用簡單的動作解釋得明明白白,難以言傳的內容可通過形象的動作直接表達出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表示出相應的舉動和手勢,起到非常好的輔助教學語言的作用。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日益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這是課程改革逐漸深入的一個表現(xiàn),值得深入探討。
[1]袁勇.淺談歷史課堂教學的情境創(chuàng)設[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1):152-155.
[2]馮寶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幾點思考[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6,(3):147-149.
[3]姜思敏.談初中歷史課堂的創(chuàng)新教學[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4):1116-119.
[4]于有蘭.談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科學教育,2009,(6):120-123.
[5]萬偉.新課程改革下的困惑與思考——來自教師的回應[J].當代教育科學,2003,(2):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