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妹華
(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常熟學院 江蘇 常熟 215500)
中職園藝專業(yè)學習領域課程開發(fā)方法與實踐
田妹華
(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常熟學院 江蘇 常熟 215500)
基于工作過程的園藝專業(yè)學習領域課程開發(fā),需要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劃分行動領域;再對行動領域進行教學歸納,構建專業(yè)核心學習領域與專業(yè)拓展學習領域;根據學生技能養(yǎng)成和認知規(guī)律,選擇合適的任務載體作為學習性工作任務,開發(fā)學習情境;依據不同的學習情境,設計教學活動,使每個學習情境都對應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學習領域課程實施采取行動導向的教學方式,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任務驅動。
中職;園藝專業(yè);學習領域;課程開發(fā)
2009年9~10月,筆者參加了由中國教育部和德國國際繼續(xù)教育和發(fā)展協會共同組織的農業(yè)專業(yè)師資培訓。培訓期間,筆者對德國的學習領域課程模式有了比較深刻的體驗與認識。相對于傳統(tǒng)的以學科知識體系為內在邏輯的學科課程而言,德國的學習領域課程模式將職業(yè)教育學理論與職業(yè)領域行動體系緊密結合在一起,課程內容指向職業(yè)行動能力的培養(yǎng),以連續(xù)性工作過程情境作為課程教學的參照系,課程內容的傳授采取行動導向的方式。其課程設計思想與教學實施過程為我國職業(yè)教育領域正在進行的課程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一年來,我院園藝學科組借鑒德國學者提出的學習領域課程思想,進行了中職園藝專業(yè)學習領域課程開發(fā)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從行動能力培養(yǎng)的角度對中職園藝專業(yè)的課程內容進行了重組,構建了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課程開發(fā)方法。
課程開發(fā)小組以園藝產品、產品生產設施、產品生產技術、職業(yè)崗位為參照系,與生產一線直接從事園藝產品生產、技術與管理的行業(yè)、企業(yè)專家、園藝專業(yè)優(yōu)秀畢業(yè)生等進行了共同研討。研討確定了中職園藝專業(yè)畢業(yè)生主要從事的工作崗位為:種子種苗生產、園藝產品生產、園藝產品營銷。進一步分析工作崗位的實際工作任務,根據任務的重要程度,得出典型工作任務為:栽培設施使用、果樹育苗、蔬菜育苗、花卉育苗、組培育苗、果樹栽培管理、蔬菜栽培管理、花卉栽培管理、食用菌栽培管理、果品生產經營管理、蔬菜生產經營管理、花卉生產經營管理。再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歸納,劃分出行動領域:園藝設施使用與維護、園藝作物育苗、工廠化育苗、園藝作物栽培管理、食用菌栽培管理、園藝產品經營管理。
依據范例教學論思想,職業(yè)教育的課程內容應著眼于現實世界和職業(yè)領域中最具代表性和價值性且易為學生所接受,對學生現在和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知識和技能?;谠摾碚?,我們分析了所選課程內容對園藝專業(yè)學生當前心智發(fā)展的意義,并分析了學生為將來從事相關職業(yè)通過課程學習在知識和技能方面應達到的職業(yè)資格水平:花卉園藝工(四級)、果樹園藝工(四級)、蔬菜園藝工(四級)。根據園藝設施使用與維護、園藝作物育苗、工廠化育苗、園藝作物栽培管理、食用菌栽培管理、園藝產品經營管理六個行動領域所承載的知識與能力的相互關系,對已確定的行動領域進行教學歸納,所構建的園藝專業(yè)核心學習領域為:園藝設施、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食用菌栽培技術、果樹栽培技術、蔬菜栽培技術、花卉栽培技術、園藝產品營銷;專業(yè)拓展學習領域為:無公害果品生產、有機蔬菜生產、鮮切花生產、觀賞園藝制作。
將學習領域轉化為課堂教學的學習情境,必須分析對教學過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各種要素。根據學習理論教學論思想,教師應分析上課班級的各種條件,包括生源狀況、社會文化背景等。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決定課堂選用哪些目標、方法、主題和媒體?,F以學習領域“花卉栽培技術”為例,說明學習情境開發(fā)的基本思路。
職業(yè)名稱 花卉園藝工。
時間安排 第二學年,80學時。
目標描述 (1)能對當地花卉產業(yè)情況進行調查并制定花卉生產計劃。(2)能進行花卉種苗繁育:有性繁殖技術包括種子的采集與處理、種子壽命與貯藏、種子識別及品質鑒定、整地作畦、育苗技術、幼苗的間苗、移植與定植技術;無性繁殖技術包括扦插繁殖技術、嫁接繁殖技術、壓條繁殖技術、分株繁殖技術;(3)能對花卉進行栽培管理: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包括土壤的選擇與管理、水肥管理、整形修剪;溫室花卉的栽培管理包括溫度的調節(jié)、光照的調節(jié)、濕度的調節(jié)、土壤消毒、整形修剪;盆栽花卉的栽培管理包括花盆與盆土選擇、上盆與換盆、灌水與施肥、修剪與整形、綁扎與支架、摘心與抹芽。(4)能對花卉花期進行調控:播種期調節(jié)、溫度處理、光周期處理、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處理;(5)能控制花卉營養(yǎng)缺乏癥與常見病蟲害;(6)能對花卉進行簡單包裝、貯藏、質量檢驗與市場營銷。
學習內容 花卉生產可行性分析;花卉的各種繁殖方法;花卉各種栽培管理技術;花卉采后技術與營銷計劃。
教學方法 行動導向教學中的項目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實驗教學法。
教學媒體 建設集紙質、電子、網絡資源于一體的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庫。鼓勵開設該課程的每個班都建設花卉栽培技術的相關網頁。
對學生的要求 具有團隊協作能力及健康的心理;具有運用計算機進行技術交流和信息處理的能力;具有操作常見的園藝植物栽培養(yǎng)護機具并進行日常維護的能力;了解園藝作物栽培的過程管理;具有園藝產品質量安全、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相關知識和能力。
對教師的要求 具有花卉園藝工高級工以上職業(yè)資格證書或相應技術職稱;能遵循行動導向教學設計的理念,正確分析、設計、實施及評價教學;能準確把握行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與園藝行業(yè)、企業(yè)保持緊密聯系。
總之,選擇安排合理的學習情境時應考慮其是否符合職業(yè)任務和工作過程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學習情境必須反映行動領域,體現學生職業(yè)能力發(fā)展的目標,充分融合相關職業(yè)資格認證對知識、技能、態(tài)度的要求。
在以職業(yè)行動能力為本位來定向課程內容和以職業(yè)工作過程為基礎來選定課程內容的前提下,教學過程也應以獲得職業(yè)能力為導向的工作過程作為參照,實現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的有效整合。因此,在課程實施階段,針對每個學習情境,教師應設計出相應的引導文。引導文是教師制定的書面任務,學生借以獨立完成行動導向學習任務。下面以學習情境“單面觀花束的制作”為例,說明學習領域課程單元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
學習過程安排 (1)收集信息(15分鐘):學生自主學習單面觀花束的相關知識,明白要做什么。(2)計劃(10分鐘):小組擬定工作計劃,議定花材、工具與制作方法。(3)決策(10分鐘):小組與教師交流,決定花材選用及制作方式。(4)實施(35分鐘):完成單面觀花束制作。(5)檢查(10分鐘):對照評價表,小組自我檢測花束制作是否符合專業(yè)要求。(6)評估(10分鐘):小組互評、教師點評,使學生明白下次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學習內容安排 (1)“讀一讀”。工作任務導入:某歌星9月28日到XX體育館開個人演唱會,當地的粉絲團要組織舞臺獻花,向我校生活創(chuàng)業(yè)園的 “芳草屋”預訂8束單面觀花束,交貨時間為當日16點30分。教師行為:把任務書(詳細內容略)分發(fā)到各學生小組。學生行為:閱讀教師展示的單面觀花束作品圖片及任務書,自行通過上網搜索相關信息、查閱相關圖書資料,學習花束常用花材知識及單面觀花束的構圖和配色方法,了解單面觀花束的結構特點。(2)“議一議”。學生小組按任務書的要求議定花材(種類、色彩、數量)、包裝紙(單張或兩張)絲帶花(法國結、蝴蝶結或繡球結)、工具與制作方法,形成工作計劃。(3)“改一改”。小組與教師交流,教師指出工作計劃中存在的不足,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然后學生修改并優(yōu)化小組工作計劃。(4)“做一做”。花材的選擇與加工:學生通過對單面觀花束結構的學習,根據花束的尺寸規(guī)格和色彩要求,合理選擇花材的色彩與數量,對所選花材進行花材姿容整理、適當的加工造型和必要的裝飾?;ㄊυ簩W生按照花束規(guī)格、花型結構的要求對花材進行適當的剪截,分步驟進行骨架花、主體花、焦點花、填充花的擺放與捆扎,插制后對作品進行調整修飾,完成捆扎操作。包裝紙包裝:學生根據花束的大小規(guī)格、花型特點、外觀效果合理選擇包裝紙并進行包裝。絲帶花扎結:學生根據花束的大小規(guī)格、花型特點、外觀效果合理選擇絲帶花扎結材料進行絲帶花的扎結。扎結完成后進行花束的裝飾,花束包裝完成后進行適當調整與修飾。現場整理:包括場地清理,清理雜物,工具保養(yǎng),擺放整齊。(5)“評一評”。學生行為:學生對照評價表(詳細內容略)進行自評,自我檢測單面觀花束制作是否符合專業(yè)要求。評價包括花束作品評價與學習過程評價兩方面。花束作品評價從花束的花材選擇與整理 (花材選擇合理、花材整理到位),構圖造型效果(比例適宜、造型規(guī)范),設色效果(花材之間、花材與包裝之間、絲帶與花束之間),花束包裝(絲帶花的扎結),插制技法(捆扎正確、花束牢固、加工熟練)五個方面進行。過程評價從工作程序規(guī)范、工具使用合理、現場整理等方面進行。(6)“想一想”。學生小組互評,教師也作出評價,學生在聽取多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思考怎樣進行作品修改。師生共同討論,總結學習內容,交流下次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綜上,在教學實施階段,教師根據由職業(yè)情境設計的學習情境教學要求給學生布置任務。學生在模擬實際的工作場景中,根據所學的理論知識自主地通過收集信息、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的行動過程完成工作任務。教學實施過程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通過明確、具體的工作任務,針對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的行為表現、職業(yè)態(tài)度、任務完成質量等建立評價機制,激勵學生主動、積極、規(guī)范地完成任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任務驅動。
學習領域課程模式不是一般學科意義上的專業(yè)課程模式,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行動導向的課程模式。開發(fā)學習領域課程,需要對專業(yè)課程與專業(yè)教學從整體性行動的角度進行跨專業(yè)的、本質上全新的處理。為避免學習領域課程的開發(fā)浮于形式,確保學習領域課程的順利實施,應注意以下問題:
學習領域課程不能復制具體的工作過程 直接針對應用的學習既不是職業(yè)教育教學論的中心內容,也不是職業(yè)學校教學的根本任務。職業(yè)學校不是培養(yǎng)操作機器的工具,因此,在學習領域課程方案中,可以也應當有綜合課程形式的學習領域存在。
學習情境設計要盡量細化 學習領域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在情境中的行動習得知識、技能與態(tài)度。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專業(yè)對應的典型職業(yè)情境,結合課程目標和內容細化學習情境的設計,模擬真實的工作過程,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需要完成的任務以課題或題目的形式交給學生,讓學生目標明確地在知識和經驗學習的基礎上通過獨立思考解決未來職業(yè)工作可能遇到的復雜問題。
要避免教師教學水平成為制約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的“瓶頸” 從職業(yè)情境中的工作過程到確定行動領域,從對其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教學處理推導出學習領域。再從學習領域轉化為學習情境進行教學,要求教師具備整合企業(yè)現場工作與學校專業(yè)教學的能力。因此,要加大教師進企業(yè)研修的力度,增加教師進企業(yè)的機會,重點提升專業(yè)教師跨學科行動的能力。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yè)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chuàng)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學習領域”課程:概念、特征與問題——關于德國職業(yè)學校課程重大改革的思考[J].外國教育研究,2003,(1).
[3]申文縉,周志剛.從“行動領域”到“學習情境”——對德國學習領域課程模式探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9,(6).
[4]許學明.高職教育園藝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初探[J].連云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19(3):62-64.
[5]郭正兵.高職高專園藝專業(yè)課程體系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2008,(8).
G712
A
1672-5727(2011)11-0051-02
田妹華(1967—),女,江蘇常熟人,碩士,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常熟學院副教授,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為園藝職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