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定國
(沭陽縣建陵中學,江蘇 沭陽 223600)
磨 礪, 一 把 解 “牛” 刀
諸定國
(沭陽縣建陵中學,江蘇 沭陽 223600)
莊子在《養(yǎng)生主》一文中寫道:“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边@段話從橫向對比的角度談了三種人解牛的不同方法、不同因果。文章旨在告訴人們解牛、養(yǎng)生、對待事物都應遵循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的道理。其實,這個道理也非常適用于今天的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按照教材本身的特點,知識集成的規(guī)律,學生思維的規(guī)律,精心設計,上出優(yōu)異的課來。說到底,就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磨礪教師的教學藝術這把解牛刀,提高教學專業(yè)化水平。
下面,我就一堂學校教學業(yè)務匯報課談些教學體會,并附上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和聽課評價。
上課課題叫《庖丁解牛》,是一篇文言文,選自江蘇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讀本》(必修三)。我認為:作為定篇課文,除了要像教學現(xiàn)代文那樣,遵循文章的閱讀規(guī)律,上課條理清晰,節(jié)奏緊湊,體現(xiàn)體裁特點,外還要讓學生把重點實詞、虛詞、句式弄清楚。因此,我設計、施教了《庖丁解牛》的課堂教學(見附錄)。
備課認真仔細,教材鉆研深,施教手段恰當;能遵循閱讀規(guī)律,整體把握,授給方法;虛詞、實詞、句式等知識點清晰,理解到位;分類歸納、梳理相關知識、練習,便于學生積累、應用;上課思路明晰、簡捷,問題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讀、講、議、練有機結合,學生踴躍參與。
教學目標:
1.依照注釋疏譯文句。
2.掌握成語和虛詞的意思和用法。
3.認識掌握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意義。
教學重點:
1.掌握“目無全牛、肯綮、游刃有余、躊躇滿志”等實詞意義。
2.掌握古今異義詞“會、天理、固然、未嘗、至于”。
3.了解虛詞“為、乎、然、之、于”的用法。
教學難點:
理解“養(yǎng)生之道”與“解牛之道”的聯(lián)系。
教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共同做一道成語練習題,老師說出四個成語的本義、比喻義,學生一齊歸納出這些成語。如下:
目無全牛 切中肯綮(qìng) 游刃有余 躊躇滿志
老師依成語的先后,略對課文內容作點撥 (接觸成語,產生興趣,對課文形成大致印象)。
引導學生填空。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蒙人,道家學派重要人物,他繼承并發(fā)展了老子思想,世稱老莊,一生隱居、貧困。
課題是后加的。本文選自《莊子·養(yǎng)生主》,是一則寓言,愿意講養(yǎng)身之道,養(yǎng)生主,指養(yǎng)生的關鍵。學習本文將得到一定的啟示。
1.提示。
聽清字音、停頓、語氣。
2.正音形。
要求:1.依注釋初步理解課文。
2.理清思路(學生讀完后,教師引導學生抓首尾節(jié)和關鍵詞句,理思路,對內容作整體把握)。
板書:解牛(1節(jié))—經驗(2、3節(jié))—引道(4節(jié))
采用SPSS21.0軟件統(tǒng)計與分析本研究相關并發(fā)癥情況,采用x2檢驗;若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逐段誦讀、翻譯,師生互動。
2.落實虛詞。
(1)為:A.為文惠王解牛。 wèi,替、給,介詞。 B.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兩個都是動詞,都讀wéi,前一個的意思是“解”,后一個的意思是“作為”。C.視為止,行為遲。都讀wèi,因為,介詞。 D.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都讀wèi,因為,介詞。
(2)乎:A.技蓋至此乎? (呢,疑問語氣)B.進乎技矣(于,可不譯)C.依乎天理(于,不譯)D.而況大● 乎! (呢,疑問語氣)E.恢恢乎(形容詞詞尾、表強調,寬綽地)
(3)然,(4)于(見作業(yè)部分)
3.古今異義詞。
(1)會(古義:節(jié)奏;今義:開會);(2)天理(古義:天然的生理;今義:自然的道理);(3)固然(古義:本來的樣子;今義:①引起轉折;②承認甲也不否認乙);(4)未嘗(古義:未曾;今義:未必不可);(5)至于(古義:到;今義:表達到某種程度和另提一事)。
4.通假字。
5.活用。
歲(名作狀) 目(名作狀) 視(動作名,目光) 行(動作名,動作)
6.句式。
①判斷句:“臣之所好者,道也”(注意:所+動詞,所+形容詞)。
③賓語前置主要形式:A.疑問代詞作賓語:“何陋之有? ”B.否定句:(不、未、弗、否、毋、無、莫)“技經肯綮未嘗(碰)”;C.用“之”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7.難句。
(1)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2)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
(3)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1.齊讀第一段。問:開頭怎樣描寫解牛場面?這樣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2.學生分層讀第二、三段。問:庖丁答文惠王的話分幾層?是用怎樣的對比手法表明技藝(經驗)的?
明確:四層。先總說,再按時間(開始到現(xiàn)在)縱向描寫技藝提高。再把良庖、族庖、自己作橫向對比。最后解牛時的謹慎與之后的喜悅。
3.結合《秋水》討論莊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明確:想象奇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且有浪漫主義藝術風格;《莊子》散文有哲學、文學價值。
4.分四人一小組討論主旨。
問:“解牛之道”與“養(yǎng)生之道”有何聯(lián)系?本則寓言對今人有何啟示?
明確:借解牛之道闡明養(yǎng)生之道。啟示:一切事物都有其客觀規(guī)律,只要反復實踐,積累經驗,就能認識和掌握規(guī)律。
1.寫出虛詞然、于的用法(附參考答案)。
(2)于: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詞,引出對象);②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介詞,從);③其于游刃有余地矣(介詞,對于);④雖然,每至于族(動詞后綴)。
2.閱讀下文,完成1—4題。
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莊周聞其風而悅之。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以見之也。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周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天下》)
(1)寫出下面加點詞在文中意思。
A.以重言為真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D.孫臏以此名顯天下
4.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A.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
B.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