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重現】
2010年3月份,在大陸從事飲食連鎖加盟的B臺商企業(yè)(以下稱B公司),收到了某國A株式會社(以下稱A公司)的股權收購意向,要求收購該公司60%股權,收購價格十分誘人,並許諾完成併購後,將通過一系列複雜的交易方式可以尋求到海外上市,使B公司獲取更多的融資及回報。
B公司管理層認為,這將是公司的大好機會,同意A公司進行收購,並允許A公司的專業(yè)人員進駐,開始向A公司披露有關資訊。此後,A公司有關人員,開始派人進駐B公司管理層,獲取更多B公司的相關資訊,並提供戰(zhàn)略協定讓B公司簽署。
雙方在資訊披露及戰(zhàn)略協定磋商上大約進行了一個月,B公司某高層覺得事情有點異常,便向律師團隊諮詢,律師團隊在認真聽取及閱讀了該併購案的相關細節(jié)後,向B公司出具法律意見書,對該專案中交易模式、操作細節(jié)、合約條款、交易目的中存在的風險做了詳細提示和說明。B公司隨後採納律師意見,要求A公司在繼續(xù)獲得B公司相關資訊前,簽訂股權收購意向書,並要求針對收購專案的退出機制和交易模式做相應的防範性約定,此後,A公司立即停止收購。三個月後,B公司從他處獲得消息,A公司幕後股東企業(yè)為某國外同行業(yè)公司,該次收購,不排除競爭對手為獲得B公司核心競爭力資訊的可能性。為此,B公司暗自慶倖採納了律師建議,成功地對A公司的「潛伏」進行了阻擊。
隨著大陸地區(qū)經濟發(fā)展,臺商中許多從事連鎖加盟的企業(yè)獲得了較大的發(fā)展,在市場競爭中具備了一定的優(yōu)勢,為此亦受到眾多內外資資本的青睞和追逐,越來越多的連鎖加盟類企業(yè),收到了外來資本方要求收購其股權的意向或合作機會。
對大部分的被收購公司即目標公司而言,既是機遇亦是挑戰(zhàn),為此,本文擬從目標公司的角度,簡要討論連鎖加盟企業(yè)作為被收購方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zhàn)。
【律師意見】
從本案可以看出,連鎖加盟企業(yè)獲得外來資本的收購「橄欖枝」,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如果未對收購行為進行深刻的理解和防範,將會陷入不見硝煙的戰(zhàn)場。為此,本文擬依據本所律師承辦案件所獲得的經驗,探討分析連鎖加盟企業(yè)被股權收購時,所面臨的主要風險。
首先,從交易目的角度而言,可能遭遇競爭對手為獲取商業(yè)機密或其他關鍵資訊、核心競爭力優(yōu)勢而特意設計的併購迷局,由於被併購的連鎖加盟企業(yè)在產品或服務的銷售管道上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或市場支配地位,致使意欲進入該領域的資本或企業(yè)對此虎視眈眈,除了通過正常的並購或合作獲取管道獲得準入外,通過惡意收購等進行「潛伏」,以便獲取關鍵資訊,從而能迅速進行複製進入該領域,相對而言,成本更小,收益更大,為此,在併購交易中,連鎖加盟企業(yè),應該防範不良交易目的的存在。
其次,從交易模式角度而言,由於連鎖加盟企業(yè)自身大多並不具備專業(yè)的團隊從事交易模式設計和風險防範,從而導致在併購交易中處於下風,收購方可能通過複雜的交易模式設計,導致整個併購案的流程和結果受收購方操控。從初步接洽到股權交易完成,整個股權交易涉及的程式複雜,工作量龐大,並非簡單的一紙股權轉讓協定可以全部涵蓋,為此,對於利好誘人、流程複雜的交易模式,連鎖加盟企業(yè)在面臨被收購時,應多思考和分析。
再者,從併購流程手續(xù)及流程的操控角度而言,許多連鎖加盟企業(yè)存在一定的誤區(qū),認為自身作為被收購企業(yè),只要配合好收購方做好收購,即可順利完成交易,不必像收購方一樣,將風險考慮的那麼周全。其實,作為被收購方,亦應該認真對待併購交易,按照併購交易的流程和規(guī)律,聘請專業(yè)人士,全程把關,主動防範風險和控制風險,在每個交易環(huán)節(jié)和節(jié)點,做好預防及準備工作。否則,極有可能面臨進退兩難、騎虎難下的尷尬局面。
總的說來,連鎖加盟企業(yè)面對資本的追逐和青睞,應以平常心對待,要充分認識收購方和自身的優(yōu)勢和缺陷,深刻理解股權併購交易的模式和規(guī)律,紮實做好交易流程的每一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