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三歷史教學中通常用三輪復習法,其中第一輪復習(按教材順序進行的章節(jié)、單元復習)時間最長,是整個高三復習總體戰(zhàn)略的“第一戰(zhàn)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奠基工程。這一輪復習效果的好壞可以說直接關系到高考的成敗。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第一輪復習的策略談點粗淺看法。
一、指導思想
依據(jù)《考試大綱》《課程標準》、教材的基礎知識點和2007年高考試題的分析以及學生的知識儲備實際,按照教研室下發(fā)的一輪復習指導意見進行有效的復習。
二、復習思路
1.扎扎實實做好歷史基礎知識的復習,真正做到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
歷史學科《考試說明》強調的能力要求,第一條就是再認再現(xiàn)歷史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落實基礎知識方面我們應做好以下工作:
?。?)依據(jù)《考試大綱》《課程標準》確定基礎知識點,根據(jù)教材章節(jié)按順序梳理掌握。
?。?)實施教學案教學。教師利用已有的材料,對本章節(jié)的知識加以整合,形成適合學生用的學案。
?。?)實施單元內的小專題復習方法,提高應對高考的針對性。對每一個單元的內容,根據(jù)其特點,歸納概括出若干個小專題,在梳理專題知識點的基礎上,做到一專題一訓練,強化復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實施模塊式專題復習。在單元內小專題復習的基礎上,實行仿高考命題形式的模塊式大專題主干知識的系統(tǒng)歸類復習方法。根據(jù)2007年高考、《考試大綱》《課程標準》、學情、時事等方面的情況,確定若干個主干知識專題,歸納系統(tǒng)相關知識,并輔以專題練習,以便于以后高考考場上更能充分地發(fā)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
?。?)突出重點,以點帶面。著重掌握好中外歷史中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xiàn)象以及歷史線索、歷史階段特征等。
?。?)知道科學的學習和記憶方法,引導學生加強理解記憶、多進行嘗試記憶,最大限度的提高復習效率。
?。?)注意歷史知識的系統(tǒng)整合:如同一時期中外、同一事件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的整合。
2.建立、挖掘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加強系統(tǒng)、歸納和綜合
高考既然強調知識的靈活運用,那就需要進行知識的系統(tǒng)和整合,進行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v向聯(lián)系就是在復習中把學過的知識進行前后對比記憶;橫向聯(lián)系就是對于某一具體知識與發(fā)生于同一時代的同類事件相互比較。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結構體系,對知識的理解要清楚明晰,從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的背景、原因、過程、影響、評價、意義、特點入手,進行定量性的分析,融會這些基本要素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單元內專題知識體系、模塊專題知識體系、熱點問題知識結構體系等,就會打破教材中的章節(jié)界限,使知識的綜合成為可能。
3.準確把握歷史概念,提高歷史思維能力
準確把握歷史概念是完整掌握歷史知識的前提。在一輪復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強化對一些基本歷史概念的準確把握,特別是一些容易被忽視的概念。在知識的梳理過程中,加大對歷史概念的復習和教學,不能僅停留在知道這個概念的低水平上,要對概念的成因、內涵、外延、影響、作用、評價等全面深刻地把握;其次,在牢固系統(tǒng)掌握歷史基礎知識和歷史概念的前提下,還要注意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歷史學科能力的核心,不可能在簡單的歷史背誦中獲得,只能是在全面、系統(tǒng)、牢固、準確把握歷史基礎知識的學習思辨的過程中逐步提高。
4.適度關注未列入《考試大綱》的內容、教材中的楷體字部分、注釋、插圖等
高考試題“超綱”現(xiàn)象幾乎年年發(fā)生。為了從容應對這一現(xiàn)象,在高三復習中不能僅僅機械地、生硬地依據(jù)《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進行復習,要把《考試大綱》《課程標準》教材、社會熱點問題科學地結合起來。除了認真落實掌握好列入考試范圍的內容外,還要注意未列入范圍的有關內容。
5.加強熱點、焦點問題與歷史知識的聯(lián)系
加強熱點、焦點問題與歷史知識的聯(lián)系,實際上就是要求運用歷史知識分析、解決當今社會與世界上發(fā)生的重大熱點、焦點問題,架起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橋梁,以新問題和新情境深化、拓展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和評價。在梳理確定熱點焦點問題時,既要注意與歷史知識直接相關的,更要重視能與政治、歷史、地理學科聯(lián)系起來的問題,提高復習備考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6.加強集體備課,凝聚集體智慧,發(fā)揮集體合力,取長補短,進一步提高歷史成績
總之,一輪復習要采取科學、合理、靈活、高效的教學和復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深入挖掘其潛力,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爭取高考取得好成績。
?。ㄗ髡邌挝?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