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習慣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之一,學會了預習就等于學會了自學。可能很多老師也要求過學生預習,布置過預習作業(yè),但真正回去認真預習的學生為數不多,久而久之預習也就不了了之了。原因在于老師對預習的認識不到位,預習作業(yè)布置得過于簡單,對學生預習缺乏細化地指導,預習督查跟不上。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精心設計課前預習提綱,注重提綱的引導性、提示性、趣味性、差異性、可行性
仔細鉆研教材后,我把每一節(jié)的課前預習內容打印成了預習提綱發(fā)放給學生。根據內容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有填空,有問題串,讓學生自己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突出課程內容的常規(guī)性知識要求。同時預習提綱上還適時地插入了一些聯系生活實際的數學知識應用題以及近幾年的中考題,促進優(yōu)等生開闊視野,使各類學生各有興趣,各有所得,共享數學預習的樂趣,讓學生慢慢地在不自覺中習慣它,接受它,離不開它。
二、指導學生預習,鼓勵學生質疑,通過質疑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疑是思之始,學之源。學貴有疑,很多事實已經證明疑而后成的道理。
在教學中我就有意識地、耐心地根據學生的實際為學生就如何提問作出示范,啟發(fā)學生體會教師是如何提問題的,在哪兒找疑點,逐漸教給學生在預習中尋找問題的方法。
1.教會學生著眼大處,理清內容綱要
如:在學習“梯形中位線定理”這節(jié)內容時,我引導學生在預習中提出了如下問題:梯形中位線的定義?如何探索梯形中位線定理?本節(jié)內容都運用了哪些數學思想?定理有哪些應用?三角形中位線與梯形中位線有哪些聯系?通過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有一個整體、系統(tǒng)的把握。
2.教會學生著眼大處挖小處,吃透教材
找出每一節(jié)綱要性的問題后,要注意深挖細節(jié)問題。如:學習概念時,要在概念的生成,內涵的挖掘上多問幾個為什么,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中為什么二次項的系數要規(guī)定不等于零?
3.教會學生變換視角提問題,開放思維
學生無處不可生疑,無時不可生疑。可以引導他們既可以正面問,又可以反面問,例如,依次聯結四邊形四邊中點所得四邊形具有什么特點?反之知道了所得新四邊形的特征,原四邊形有什么特點?學習完一個定理后可以考慮它是否存在逆定理?
4.教會學生有條理地述說自己的問題
在引導學生提問題這方面,我們還要教會學生有條理地述說自己的問題,在關鍵處扶他們一把,正確引導他們的思維方向。對于提問題積極的學生,我給予表揚鼓勵;對于學生所提的問題即使再淺顯幼稚,我也給予肯定。
三、檢查到位,落實預習,讓學生品嘗到預習成功的喜悅
預習檢查不到位是過去預習不了了之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將預習切實地落實到位,老師的督查指導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對于那些基礎較差的、自律性較差的學生。對預習提綱的檢查,我主要采用交談的方式進行預習檢查。在交流中,老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指導學生明確重點、難點、易錯點,同時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和數學語言表達數學知識。課堂上盡量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發(fā)表自己所提問題的機會。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又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問題被大家一起研究的自豪,在品嘗了預習成功喜悅的同時增強了自信。
有效的課前預習給了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鍛煉了他們的自學能力,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對課堂有貢獻的人;有效的課前預習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不再把學習當作苦差事,而是當作了樂事,這種快樂將會讓他們受益一生。
?。ㄗ髡邌挝?河南省濮陽縣城關鎮(zhèn)第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