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學生來說,良好的班級能給他們的學習和成長提供向上進取的動力。班級文化一經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就會形成一種親密融洽的氛圍。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親密無間,有問題認真幫助解決,有爭議一同討論;大家互相督促,學會競爭,形成濃厚的學習風氣,每個學生都是班級主人……這些對學生的成長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班級是學校的基層組織,能否建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團結、合作、勤奮、進取的班級精神,對于學生的成長和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班級文化包括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精神文化等。如何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呢?結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實踐在此談點體會。
重點抓好教室文化建設,因為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室文化就是d+7MLgs8SppWq7+fFGaOTA==指教室里的布局、設計和各種裝飾等,這是可視部分。這些充分體現了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與學生的能力,是其智慧的結晶,對學生起著不可低估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進入教室,見到的是整潔、優(yōu)美的環(huán)境,給人以清新的感覺。這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優(yōu)美、催人奮進的學習環(huán)境。后面黑板上是同學們自辦的圖文并茂的黑板報,教室兩邊墻壁上掛著幾幅格調清新、催人上進的名人名言……讓人覺得協調自然。這種氛圍,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起到開發(fā)學生智力、挖掘學生潛力的作用。
制訂具體的宿舍管理辦法,抄貼在宿舍內。如被子折疊,洗漱工具、清掃工具的擺放等,都有明確要求。進入宿舍就讓人有一種舒心之感。懸掛、張貼書法、美術作品及催人奮進的名言,以及舍內簡單的花草點綴……這些,能有意無意地感染著學生,熏陶著學生。
要注重精神文化,對班級而言,精神文化指班風、班貌,班級全體人員所共有的價值觀、審美觀等。這是班級文化中深層次的內容。這種文化是無形的,是班級文化的核心,一旦形成,就給班級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使班級具有較強的凝聚力、感染力。我每學期都組織學生開展各項活動,進行各種競賽……這些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地開闊學生的視野。注意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樹立“班級興衰,我們有責”的使命感、榮譽感。這些風氣一旦形成,學生就會以我是某班學生而自豪、自信。即使學生有點小缺陷,他們也會自我督促,自我改進。
總之,良好的班級文化有良好的育人效應,它的形成有著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班級文化的建設。
?。ㄗ髡邌挝?云南省宣威市務德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