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是諾基亞的第一大市場,但它仍需要楊偉東這樣草根出身的人來真正擁有東方思維。
看上去,這并不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剛從中國最大電腦制造商聯(lián)想集團來到諾基亞市場部門的楊偉東,第一封郵件就遭到質(zhì)問——他還沒有搞清楚跨國公司必須用英文寫郵件的規(guī)矩,就貿(mào)然用中文發(fā)出第一封工作郵件,得到的上司回復是:“你需要我再為你翻譯一遍嗎?”
常識性的錯誤最可怕,也最容易讓人喪失信任感。以這樣錯誤開始的楊偉東或許最應該擔心自己是否該打包回家了。但到今天,楊偉東已是諾基亞大中國區(qū)營銷及活動市場總監(jiān),一切進入中國和為中國量身訂做的諾基亞產(chǎn)品,都由他及其團隊策劃宣傳。
這一節(jié),顯然不是能寫一封地道的英文郵件就可以得到的。
2003年,初到諾基亞的楊還只是市場部級別最低的市場專員。當時,諾基亞遠未成為中國市場的第一大手機公司,摩托羅拉仍處在高峰期。
摩托羅拉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早在1999年就推出針對中國人手寫習慣的A6188,這也是摩托羅拉在華銷量除V3之外最大的手機、“明”系手機的前身。直到2003年,諾基亞才終于也在中國推出帶有手寫功能的6180。在此之前,諾基亞從未有過針對中國市場開發(fā)的產(chǎn)品,所有產(chǎn)品都來自歐洲總部,市場營銷方案往往也是中國部門參考已有的總部方案。
負責為6180做宣傳策劃的正是楊偉東,而且?guī)缀跤伤蝗霜毩⒉僮?。壓力隨之而來:6180是諾基亞第一款針對中國市場開發(fā)的手機,只在中國和個別亞洲國家發(fā)售,并沒有全球的策劃范本和經(jīng)驗,大家甚至還不知道6180的包裝盒是什么樣,等著楊拿出方案。
“諾基亞永遠不會給你太多時間?!睏顐|對《環(huán)球企業(yè)家》回憶道。曾在聯(lián)想筆記本市場部門工作過的楊深知聯(lián)想倡導的“結(jié)果導向”的力量。這意味著,只需在最后期限前完成工作,其中遇到的困難自己克服,無需上報。
既然這是一款針對中國的產(chǎn)品,楊偉東希望能夠讓6180真正體現(xiàn)諾基亞的本土化優(yōu)勢,開始建立諾基亞與中國的實質(zhì)聯(lián)系,并非此前給人的國際化的印象。
他大概用了3個多月完成6180的策劃,毛筆字體、“妙筆生花”和背劍武士等中國元素,貼切地與為中國定制、手寫輸入、手寫筆別在后蓋上等特性呼應。這場策劃讓更多人知道了楊偉東,市場部的人都跟他說,這是一戰(zhàn)成名。
“我希望諾基亞在我手里不會貶值?!睏顐|這樣詮釋自己的角色。
不斷進階
不同于跨國公司中常見的名校畢業(yè)生,楊偉東畢業(yè)于南京海河大學中文系。當時他向往的是南方的廣州,而不是從未來過的北京。但在父親的壓力下,楊接受了在國家電力公司做文員、為機關領導寫講話稿的工作。
很快,楊偉東成為辦公室著名的孤僻者。同事們常用一個小時談論一件與工作毫無干系的事,楊偉東就帶上耳機隔離“噪音”,占用辦公室里唯一一臺電腦學習。為此,他愿意接受任何需要用電腦的工作,只要這臺電腦能夠一直在自己手中。入職半年,楊就開始四處投簡歷,還報名參加英語學習班。在此期間,他考下微軟的工程師認證,盡管文科出身的他并不擅長計算機。
到水電部的第3年,楊偉東終于看到外面的世界。他被借調(diào)到世界銀行工作,每天與外國人打交道,用外國人的思維工作。不難想象,在這之后他回到那個以清閑著稱,每周二下午固定組織讀報學習的國家機關度日如年時究竟是怎樣的感覺。
投出五六百份簡歷后,楊偉東終于得到聯(lián)想集團的工作機會。事實上,他并不知道自己想去哪家公司,唯一確定的是他不想留在機關。喜歡動的楊本能地認為銷售和市場方面的工作適合自己,而在長城電腦和聯(lián)想集團間他選擇了后者。
當楊偉東再次選擇離開時,已擁有在國內(nèi)最大電腦制造商工作的經(jīng)驗。他可以選擇去國內(nèi)家電業(yè)第一的海爾,但從未經(jīng)歷過的跨國公司顯然更有吸引力。在同時拿到諾基亞、摩托羅拉和賽門鐵克的聘書后,楊偉東認為不應該去已經(jīng)是第一大的公司,比如摩托羅拉,因為那樣的公司模式已經(jīng)很成熟,對他這樣沒有外企工作經(jīng)歷的人信任感有限,不如選擇還在擴張中、機會更多的公司。于是2002年,楊來到諾基亞,在經(jīng)歷過最初的語言和溝通上的最艱難時光后,一戰(zhàn)成名。
在諾基亞,楊偉東受其高級副總裁梁玉媚影響頗深。梁不久前接班趙科林(Colin Giles)負責大中國區(qū)、韓國以及日本的銷售業(yè)務,此前她就在諾基亞總部負責市場營銷工作,是楊偉東的直接上級。
盡管當時梁玉媚只負責市場營銷工作,但她經(jīng)常在會議上直接建議其他部門應該做什么,甚至會對產(chǎn)品部門或者售后服務部門提出質(zhì)疑。某種程度上,這些全局觀也是幫助梁玉媚坐到今天這個位置的臺階。梁玉媚的“多管閑事”讓楊偉東也開始學習在工作中超越市場營銷,從財務、產(chǎn)品、行政以及服務體系等全方面思考問題,參與意見。
視野上的準備是得到機會青睞的必要條件之一,而始終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楊偉東顯然不是一個會讓機會擦身而過的人。他從不停止學習,每個周末都要留出半天時間讀書,早上遛狗時也要看看微博。他喜歡跟有想法的人交流,愿意主動給對方出謀劃策以鍛煉思維。比如,他會從市場的角度建議做唱片業(yè)的朋友利用新媒體營銷,甚至會建議修改歌名或歌詞,“畢竟唱片還是需要賣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