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將英國石油公司(RP)和諾基亞最近更換CEO的舉動,視為其各自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因為它們均聘請了公司歷史卜的首位外籍CEO。對于一向習慣于傳承式家族管理模式的歐洲及日本公司來說,這可以稱得上革命之舉,甚至需要非常大的勇氣——要知道,它們將面對的很可能是深入到內部文化的徹底變革。事實上,類似的案例無不發(fā)生于危機的時刻,而這也意味著,保守的企業(yè)們已經(jīng)到了該脫胎換骨的時候了。
史蒂芬·埃洛普——諾基亞首位非芬蘭籍CEO
今年9月21日上任的埃洛普即將面臨的,除了從蘋果等競爭對手那里收復失地的艱巨任務外,還有緩慢、僵硬的企業(yè)文化的挑戰(zhàn)。外界認為,由于埃洛普在微軟的工作經(jīng)驗,能夠給諾基亞手機在軟件方面帶來提振,此前諾基亞的Ovl商店及眾多網(wǎng)絡應用程序都乏善可陳。而諾基亞一度堅持Symbian手機軟件,妨礙了其銷售——尤其是在北美市場,并錯失在高速增長的智能手機市場上的獲利機會,埃洛普的上臺有望改變這一局面。
羅伯特·達德利——BP首位非英籍CEO
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處理過程中飽受批評的托尼·海沃德終于要離開了,而今年1O月1日接替他的則是達德利,幾個月前,他已全權接手了海沃德對漏油事故處理的拿控權。這次事故猶如一個分水嶺,使得BP亟需用一個新的領導人顯示出改變的決心,尤其是重新樹立其在美國的聲譽,該公司4O%的股東和雇員都在大西洋的這一端。達德利的美國身份,顯然對此大有裨益。當然,其挑戰(zhàn)也不小,除了需收拾墨西哥灣的“爛攤子”外,他還要面對BP今年第二季度171.5億美元的巨額虧損。
卡洛斯·戈恩——日產(chǎn)汽車首位非日籍CEO
1999年戈恩從雷諾“空降”日產(chǎn),并于兩年后成為了所有日本汽車公司中出任CEO的第一位外國人。甫—上任,他就為這家面臨倒閉的公司推出了“日產(chǎn)復興計劃”:減少一半零部件供應商、三年內裁員2萬余人、關閉5家工廠、賣掉所有非汽車產(chǎn)業(yè)。不到兩年的時間,連續(xù)七年虧損的日產(chǎn)首次實現(xiàn)盈利。而今,他也幾乎成了日本的民族英雄。
羅旭德——西門子首位非德籍CEO
羅旭德2OO7年7月上任時,不僅是西門子16O多年歷史上首位外籍CEO,也是首位外聘CEO。彼時,西門子正在遭受賄賂案件的影響,信譽連同股價大降。而他身上不但肩負著西門子“黑金事件”終結者的重任,還需充當這家步履已日趨沉重的百年老店的“拯救者”。羅旭德上臺后,對西門子的文化以及架構都進行了改變。原本的六個業(yè)務縮減為能源、工業(yè)和醫(yī)療三大核心業(yè)務,他也因此被視作敢于改變歐洲公司血統(tǒng)的勇者。
霍華德·斯金格——索尼首位非日籍CEO
眾所周知,保守的日本人素來不歡迎“外鄉(xiāng)人’。而事實上,當一頭灰白色卷發(fā)、身材高大的斯金格,2OO5年6月站在一群日本人中間,用英文大聲宣讀就任宣言時,也沒有幾個人將此視為和諧一幕。如今,這位美國人已經(jīng)在索尼CEO的職位上穩(wěn)坐了5年,去年底索尼還高調宣布他還將任職至少3年。斯金格一直力圖讓這一電子消費品巨頭逐步向內容服務商轉型。上任之后,他關閉了其9家工廠,停止了一系列高端電子產(chǎn)品。而索尼也在他的帶領下磕磕絆絆地度過了電池召回危機及金融危機。
史蒂芬·沃德——聯(lián)想首位非中國籍CEO
自2OO5年5月聯(lián)想正式完成對IBM個人電腦業(yè)務收購后,此前擔任IBM副總裁并主管其個人電腦業(yè)務的沃德就開始擔任聯(lián)想集團CEO。這一任命無疑具有強烈的過渡性質,果然,當年底,沃德的職位就被另一美國人威廉邯可梅里奧所代替。而已在國際化的進程中繳納了充足學費的聯(lián)想,如今的管理權又回到了中國人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