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中天然的處于弱勢地位,我國證券市場是一個新興的證券市場,對于中小投資者的保護更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首先分析了我國中小投資者所有者權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如法律法規(guī)制度方面不夠健全,所有者權益受到大股東的威脅等,然后針對分析的主要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小投資者;所有者權益;侵害
一、我國中小投資者所有者權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
1.法律法規(guī)制度方面不夠健全。法制建設是證券市場健康發(fā)展的保障,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guī)并有效地實施是實現(xiàn)投資者權益保護的必要途徑。我國在證券市場發(fā)展過程中,相關法制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2005年10月27日,頒布修改之后的《公司法》與修改之前相比有所完善,但仍存在著原則性強、可操作性差等問題,尤其在對中小投資者所有者權益保護方面的不足突現(xiàn)。
2.所有者權益受到大股東的威脅。由于大股東在決策和獲取信息上的優(yōu)勢,以及巨大的持股數量會帶來巨大的利益,大股東參與內幕交易的可能性也加大。具體表現(xiàn)為:在整體上市之前刻意打壓股價,母公司未來的增長能力會以更高溢價“套現(xiàn)”,從而提升母公司的整體價值;在轉讓股權或考核業(yè)績之前拉抬股價,就可以提高大股東的經營業(yè)績或轉讓收益,管理層也可以從中獲取更多的激勵。大股東直接侵占上市公司資金的行為將可能付出較高的違規(guī)代價,承擔更嚴重的法律責任。所以,大股東更傾向于通過隱蔽的或表面公允實則不公允的關聯(lián)交易來侵占上市公司利益。
3.所有者權益受到高級管理人員的侵害。全流通格局下原有的大股東在減持股份之后,新的大股東的主要目標是投機證券或投資證券,而非控制公司經理人的監(jiān)督被極大弱化。另一方面在高度分散的股權結構里,任何一個股東都缺乏監(jiān)督管理層的足夠激勵,再加上對股東利益的法律保護長期不足,“內部人控制”問題會進一步強化。
4.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規(guī)行為的存在。即使在美國市場發(fā)展較完善、法制基礎較健全、監(jiān)管力度較大的條件下,近年來上市公司重大造假事件仍時有發(fā)生,安然、世通、環(huán)球電訊等巨型公司紛紛傳出財務欺詐丑聞。我國股權分置改革后,面對新的市場環(huán)境,在我國法制不完備、監(jiān)管力度不夠、市場快速發(fā)展條件下,更容易出現(xiàn)上市公司虛假信息披露。
現(xiàn)階段,上市公司通過復雜的交易編造業(yè)績、關聯(lián)交易非關聯(lián)化、非經常交易經?;燃儋~出現(xiàn)的可能性增加,期間造假期末轉回,拉長造假期間,擴大造假范圍、造假地域等造假形式會更復雜。控股股東獲得股票流通權后,利用控股優(yōu)勢、資金優(yōu)勢、信息優(yōu)勢,更容易操縱市場,成為二級市場更大的莊家。還更容易將利益輸送、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等與虛假信息披露結合起來,把二級市場收益和股指期貨收益通過各種隱蔽手段,如非顯性關聯(lián)交易,向上市公司送利潤,同時通過二級市場和衍生品市場獲得更大違法利益。深交所對2005年上市公司年度報告審核結果顯示,上市公司已出現(xiàn)選擇性信息披露的傾向,即上市公司為了吸引機構投資者,將部分重大的未公開信息事先向機構投資者透露。或為配合大股東的資本運作,根據大股東的意圖進行傾向性披露。
二、針對中小投資者所有者權益保護措施完善的對策
1.健全中小投資者所有者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首先,要適當限制控股股東的表決權即當某一股東持有的股份數額超過法律規(guī)定或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限額以上時,超過限額部分多個股份才享有一個表決權或者不再享有表決權。建立該制度能限制大股東利用資本多數決原則控制股東大會,以適度平衡大股東與中小股東表決權的懸殊。其次,要擴大中小股東知情權的范圍,提高知情權質量,減少知情權的限制。目前,妨礙知情權行使的最大障礙是信息披露制度欠完備,財務會計信息欠真實。這兩方面的問題需要盡快配套解決,主要措施是強化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中介機構的責任追究制度。最后,要增強中小股東聯(lián)合的便利性以及保障中小投資者訴訟的便利性。引入表決權信托制度。受托人可能成為許多中小股東的代理人而在股東大會上用中小股東集中起來的“表決權”進行表決,以對抗大股東,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保護中小股東的目的。
2.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優(yōu)化董事會成員結構,董事會成員必須要保持內外部董事的適當比例。選擇適當比例的董事會成員結構,對履行董事會的職責具有重要影響。在董事會下設立專門委員會,專門委員會吸收專家和股東代表組成,可以起到集思廣益,幫助董事會更好地行使決策職能。同時還要強化獨立董事的監(jiān)督作用。
3.提高中小投資者的自身素質。在我國《公司法》、《證券法》相繼修訂并實施以后在中小投資者保護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侵害中小投資的行為仍層出不窮的原因在于我國中小投資者的法律意識淡薄,不主動行使自己的權利。個人投資者不去投票的原因在于大部分人認為投了也沒用。正因為大多數人持有這種想法,主動放棄了自己的權利,從而給了大股東、上市公司與機構投資者操縱表決結果的機會。要想有效維護自身所有者權益,廣大中小投資者應主動利用手中的權利,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利益。當然法律的普及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想增強中小投資者法律意識必須從細處入手。比如在各證券交易場所設立法律宣傳欄,還可以定期舉辦各種法律知識講座等等。
4.加快證券市場建設。隨著我國證券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建立多層次的交易系統(tǒng),滿足市場的需要將是市場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首先,隨著我國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不斷完善,不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必須退市。在退市公司達到一定規(guī)模后,必然需要在主板市場外形成另一層次的市場,即場外交易市場。建立多層次證券市場可以滿足資本市場發(fā)展的需要。建立完善的退市公司的股份和未公開發(fā)行的股份公司股份交易系統(tǒng),可以對該市場體系的交易行為進行監(jiān)管,避免其非法交易行為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其次,從海外成熟證券市場的發(fā)展過程看,證券交易所所提供的集中交易服務一般都有競價和非競價交易兩種方式,而我國只規(guī)定了“集中競價”這一種方式。在一些國家,證券交易所還提供集中交易以外的其他交易服務,從而在交易所內形成了多層次的交易市場,以適應不同交易主體、不同交易品種對于流動性的多樣化需求。深滬證券交易所先后實施的大宗交易制度和協(xié)議收購都是對《證券法》現(xiàn)行規(guī)定的突破。最后,完善證券市場必須增加交易產品,不斷地根據市場的需要,創(chuàng)造出新的金融產品。一方面滿足投資者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為投資者提供規(guī)避風險的金融工具。
5.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為的監(jiān)管。要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達到真實、充分、及時的要求,就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披露規(guī)范化體系。證券市場應倡導上市公司建立公平對待各類股東的公司治理文化,并督促上市公司盡快建立信息披露管理制度,防范出現(xiàn)選擇性信息披露。信息披露范圍不僅包括上市公司的年報、半年報、季報以及重大事件還應擴大到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最終實際控制人,以及機構投資者交易信息披露。明確上市公司、收購人在定期報告或收購報告書中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所有關聯(lián)公司的關聯(lián)關系和資信狀況作出詳盡披露。披露不僅注重真實性,還要注重披露效率。如果本期沒有發(fā)生相關事項也要給予說明而對于一些無關于投資者利益的信息可以略披露或不披露。
參考文獻
[1]謝朝斌,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與股東權益保護,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3)。
[2]姜卉,吳子瑛,對我國上市公司中小股東權益保護缺失的思考,經濟師,2005(4)。
[3]未修峰,高飛,證券市場中的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法律制度研究,法制與社會,2009(3)。
[4]陳萍,制度視角下的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經營與管理,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