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課堂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相互的,而聯(lián)系這兩方面的重要紐帶之一就是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是數(shù)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發(fā)學生興趣、開啟智慧的鑰匙,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有效方法,是師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徑。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發(fā)學生探究數(shù)學問題的興趣,能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使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魅力無窮。
[關鍵詞] 數(shù)學課堂 有效提問 小學生
在課堂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相互的,而聯(lián)系這兩方面的重要紐帶之一就是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是教師在組織、引領和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行為。它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藝術,要掌握好這門藝術,教師就應勤思考、多分析、努力追求有效的課堂提問,使課堂提問能激發(fā)學生探究數(shù)學問題的興趣,能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怎樣追求有效的課堂提問,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課堂提問的目的要明確
課堂提問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而進行的,課堂上應盡量避免與教學內(nèi)容無關的信口提問。在一二年級的數(shù)學課中,我們經(jīng)??梢月牭竭@樣的數(shù)學問題“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你們?nèi)ミ^兒童公園嗎?”“你喜歡玩拼圖嗎?”……很顯然,這樣的數(shù)學問題是教師為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而設的,但是有必要嗎?學生的肯定回答其實也都是在揣摩教師的心思,投其所好的齊聲應付,這樣的提問是無效的。如果學生回答“不喜歡”,老師是否還繼續(xù)?細細思考,還不如直奔主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更簡潔明確。
二、提問要能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
興趣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動力。教師有效的設問,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習情緒處于積極狀態(tài),又可以誘導學生進行“腦力體操”,拓展思維,促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
案例:五年級《三角形的面積》片段
師:在新鎮(zhèn)小的教學樓前還有一塊長方形的空地,環(huán)境設計師想把它平均分成兩塊種上鮮花,你認為可以怎樣平均分?
師:大家想得很好,分的方法有很多種,最后環(huán)境設計師選擇了第三種分法。買花種的數(shù)量要按照面積的大小來計算,你知道這一塊花壇的面積是多少?
生:思考后匯報10×4÷2=20(平方米)
師:為什么要除以2?
生:因為10×4求出來的是這塊長方形空地的面積,再除以2是其中一塊三角形空地的面積。
師:誰來復述一遍?(生復述)請仔細觀察,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三角形?
生:直角三角形。
師:再仔細觀察,這個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
生:思考后回答:長方形的長就是直角三角形的底,長方形的寬就是直角三角形的高。
師:那么,這個直角三角形的計算用公式可以怎樣表示?
生:(思考討論)得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師:剛才,我們借助學過的長方形的面積得到了這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我們知道直角三角形是一種比較特殊的三角形,這個面積公式是否適用于所有的三角形呢?請你利用手中的學具證明一下。
學生活動:利用平行四邊形剪,拼……
前半部分,教師以幫學校設計花壇,計算要用多少花種這樣的事例,激起了學生怎樣去求三角形面積的欲望,將“教”的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的目標;后半部分通過與長方形長和寬的比較及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得到直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不僅使學生找到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與轉化方式,“直角三角形是一種比較特殊的三角形,這個面積公式是否適用于所有的三角形呢?”這一問,更是激起了學生急于想證明自己探究成果的欲望,使學生的探究操作活動變得順理成章。
三、提問要考慮兒童認知心理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玩、爭強好勝、自尊心強。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若不考慮這一點,將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案例:三年級上冊《可能性》片段
師:你們喜歡玩石頭、剪子、布丁游戲嗎?
生:(齊答)喜歡。
師:玩之前,你先來猜猜結果?
生自由猜測(贏、輸)
師:(點頭微笑)嗯,聽清楚了,我再把問題重復一遍——我和你來玩石頭、剪子、布的游戲,會出現(xiàn)哪幾種情況?
師:能確定嗎?(生思索,個別學生在底下說——不能)
師:所以,我們在回答時應該加一個什么詞?
生:可能。
師:這個“可能”加得真好!(師板書:可能)
師:如果我出石頭,你會出什么?結果怎樣?
生:我會出布,我會贏。(情緒高漲)
師:你能說得肯定點嗎?師板書:一定
師:有不一樣的出法嗎?教師巡視全班(重復——有不一樣的出法嗎?)
生:我出石頭,平局。
師:還有別的出法嗎?
生:出剪子,會輸。(情緒低落)
師:會贏嗎?
生齊答:不可能。(師板書:不可能)
……
案例中,教師的一聲表揚使學生情緒高漲?!叭绻页鍪^,你會出什么?結果怎樣?”問題一拋出,學生立刻踴躍舉手回答“我會出布,我會贏?!比欢竺娴沫h(huán)節(jié)卻不盡如人意,教師一再追問,學生的答案卻是“千呼萬喚始出來”。這一環(huán)節(jié),正體現(xiàn)了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往往很容易受情緒的影響或支配。他們有強烈的情緒體驗,對人對事都很敏感,尤其“愛面子”。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教師必須從學生好奇、愛動、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以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提問要促使知識逐漸深化
眾所周知,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掌握,總要經(jīng)歷一個由不懂到懂、由淺到深的認知過程。教師只有在關鍵時刻恰如其分的提問,才能加速深化過程。
案例:四年級下冊《三角形內(nèi)角和》片段
教師用課件出示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
師: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多少?
生:180度。
師:把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兩個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各是多少度?
有學生立即回答:90度。
師:怎么得的90度?
生: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
師:這樣計算對嗎?(課件演示等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的過程。)
生通過觀察和思考:各是180度。
師: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師:畫一個任意三角形,把三個角剪下來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角?
這樣由淺入深、深入淺出的引導提問,層層遞進,使學生茅塞頓開,思維順暢,學生更清楚地知道三角形內(nèi)角和都是180度,與三角形的大小、形狀無關。如此深化知識的提問,先易后難,由表及里,步步入深,引人入勝,使學生積極思考,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化,逐步探索出問題的正確結論并理解掌握結論,啟迪了學生的智慧。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梢姡處熤挥姓J真鉆研,融會貫通,追求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探討知識的源泉,自掘知識的寶藏;才能促思益智,使數(shù)學課堂增添無窮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斯苗兒.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案例透視.人民教育出版社.
[2]徐永紅.當前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智慧的缺失.互聯(lián)網(wǎng).
[3]劉蘭英.啟發(fā)式教學中教師提問的策略.小學數(shù)學教學研究論文集萃,浙江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