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術欣賞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課業(yè)形式,它和繪畫及工藝教學組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在美術欣賞課中,應從美術的“人文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出發(fā),以體現(xiàn)《美術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提高美術教育,上好美術欣賞課。
[關鍵詞] 美術欣賞 以人為本 自主學習 創(chuàng)造思維
美術欣賞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課業(yè)形式,它和繪畫及工藝教學組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從美術教學總的目標和任務出發(fā),欣賞教學在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還應重視思想素質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把他們引向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發(fā)展的道路。中學美術欣賞課業(yè)在美術教學中占用的課時雖然最少,但教與學的矛盾卻常常比較突出,因此也是美術教學中的難點所在。如何提高欣賞課的教學質量,值得美術教師研究和探討。
一、以人為本,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滲入人文意識,必須以人為本,讓學生在情景體驗和動手創(chuàng)造中,激發(fā)學習興趣,以學生身邊的或親歷的生活為中心,讓學生自主地、創(chuàng)造地開展活動,自然地滲透人文意識。只有這樣,才能開展快樂教學。同時,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主觀創(chuàng)造,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轉變觀念,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
以前的欣賞,缺乏人文性的挖掘,缺乏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利于學生表達能力和欣賞能力的提高。
我們的美術教學在較長的時間內(nèi),都是以畫法為中心,以作畫步驟為重點,以技巧為難點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如初中課程設置一般為欣賞、繪畫、制作、設計應用等為內(nèi)容,注重美術的知識性、繪畫的技能性、制作的操作性、設計的應用性等,突出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而教師則以傳授、示范、輔導為常規(guī)教學方法步驟,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形成院體式的教學下學生被動學習的格局,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抑制了人文性的滲透。
因此,我們必須轉變觀念,不要將美術教育視為單純的技術訓練,不要將美術從豐富的人文背景中剝離出來。而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課題,運用現(xiàn)代資源和教學手段,滲透人文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引導學生參與文化傳承和交流,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fā)展。
二、自主學習,注重學生學習實踐
中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tǒng)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8226;表現(xiàn),設計#8226;應用,欣賞#8226;評述,綜合#8226;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自由表現(xiàn),實踐是認知的基礎,實踐是體驗性學習的基本方式,體驗性學習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從而獲得感知認識,完成對客體的認知。如在“游戲樂園”教學中,學生在把玩、撫摸水果的過程中,通過手的觸覺,體驗到水果圓的實體,果皮的細嫩、光滑、舒服;通過鼻子對水果的嗅覺體驗,聞到了水果的清秀與芬芳;通過滾動水果的觀察、視覺體驗,不但認識了圓,而且發(fā)現(xiàn)滾動的水果與靜止的水果的區(qū)別;通過動手繪畫體驗,才發(fā)現(xiàn)平面上的圓與生活中的圓有很大的差別,但又互相聯(lián)系。開展體驗性學習活動,是在感知覺體驗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調動思維和情感的體驗,逐步獲得對知識的感悟和認知。再通過動手實踐制作的體驗,檢驗感知覺的認識,校正和提升認知思維,再進一步獲得創(chuàng)造與成功愉悅的體驗。
在美術教學中,開展體驗性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果按人體的功能可分為感觸覺體驗,視覺學習體驗,動手實踐體驗,思維想象體驗,情感審美體驗。按認知客體內(nèi)容可分為,對物體媒材性能、特征的體驗,對雙基知識的認知過程體驗,對作品塑造的體驗。按體驗性學習的類型可分為:觸摸感覺體驗,視聽情景體驗,活動參與體驗,實踐創(chuàng)造體驗,情感體驗,成功體驗,挫折體驗,評價交流體驗,審美體驗等等。
自主性學習的方式多姿多彩,只要把教材內(nèi)容融入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需求,選擇適當?shù)姆椒ê颓腥朦c,創(chuàng)設恰當?shù)捏w驗學習情景,讓學生在和諧地學習活動中體驗感悟和認知。如“讓我的飛機上藍天”的教學,教師利用送一件看不見、摸不著的禮物給學生的懸念,吸引學生,創(chuàng)設了聽聲音猜禮物的體驗,學生從聲音中辨別是飛機,于是進行了動手制作飛機的體驗,最后讓自己做的飛機在藍天上飛翔。在和諧的體驗學習過程中,小學生不僅僅獲得了學習的興趣,還獲得了制作飛機成功的喜悅,當飛機在藍天遨翔時,也放飛著孩子們的理想。身心愉悅,神物交融,這是多么鮮活的生命體驗。
自主性學習方式是豐富多彩的,各種體驗學習方法既是獨立的,又互相聯(lián)系,學習的主體本身就是一個利用視覺、聽覺、手感觸覺和大腦進行學習的復合體和共同體。各個器官的學習功能既不能互相替代,也無法割裂分離。我們在美術教學中,應以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需求出發(fā),有所側重,既保證體驗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使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意義的領悟,對生命意義的體驗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
三、多種手法,延續(xù)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黑格爾說過:“想象是藝術創(chuàng)作,是最杰出的藝術領域?!?/p>
作業(yè)的評價反饋要及時,不能拖延創(chuàng)造的有效期。對作業(yè)的評價既是對本次作業(yè)的總結,也是下次創(chuàng)作的延續(xù)。教師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以前,評價手段以五角星多少定好壞,過于單一。既缺乏新鮮感,又不知道自己的畫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我就采用多種評價手法。
這是筆者在教學后起之秀中得到的啟示,學生最感興趣的不是五角星的多少,而是作業(yè)后面老師給我們寫了句什么悄悄話。學生知道自己作業(yè)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于是,我在美術教學中也嘗試著寫評語,受到了良好的效果。美術作業(yè)講究創(chuàng)新思維,兒童畫要求有趣,鼓勵和肯定學生大膽創(chuàng)造,對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給予表揚,并通過教師的肯定讓學生得到創(chuàng)作的快樂,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得以延續(xù)。
把學生作品中最大的優(yōu)點挖掘出來,如想象能手,創(chuàng)意能手,大膽能手等。然后供學生課余時間觀察,并把好的方面,需要改進的方面寫在表格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辯別好壞的能力,提高審美意識,學生也可以在看其他同學的作品同時,可以開闊視野,取長補短,拓展自己的思維,積累素材。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在課余的時候得以延續(xù)。
陶行知先生說:“讓我們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鏡,要看事實,看未來;解放頭腦,撕掉精神的裹頭巾,要想得通,想得遠;解放嘴巴,享受言論自由,談天,談地,談出真理來;解放雙手,甩去無形的手套,大膽工作,向前開辟;解放空間,把學生從文化的鳥籠里解放出來,飛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尋覓,去捕捉?!弊屛覀冇掠诎l(fā)掘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的發(fā)展,努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盡自己之力。
參考文獻:
[1]中學美術新課程標準.
[2]美術教育與素質教育淺析.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3]初中美術選修課(試驗本)#8226;美術欣賞.人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