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開展課外羽毛球運動是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有效措施之一。學生通過學打羽毛球,不僅增強體質,還能培養(yǎng)羽毛球興趣愛好,增進與同學間的交往合作能力,增強遵守社區(qū)體育場館的文明公德。同時,為校運會增設羽毛球項目,豐富學生的體育活動,并為推動廣州市球運動的廣泛開展,努力打造廣州亞運名片。
[關鍵詞] 羽毛球運動 陽光體育 團隊精神 社區(qū)公德 普及開展
羽毛球運動是一種全身運動項目, 無論是進行有規(guī)則的羽毛球比賽,還是作為一般性的健身活動,都要在場地上不停地進行腳步移動、跳躍、轉體、揮拍,合理地運用各種擊球技術和步法將球在場上往返對擊,是一項發(fā)展身體素質的優(yōu)良運動。此外,羽毛球運動要求練習者在短時間對瞬息萬變的球路作出判斷,果斷地進行反擊,因此,它能提高人體神經系統(tǒng)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性,還能培養(yǎng)他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不甘落后的品質。羽毛球運動是廣州市的市球,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天時地利的自然條件,一些重大的國際羽毛球賽也因此選擇在廣州。我校開展小學生課外羽毛球運動已有3年的歷史,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羽毛球運動愛好者,每年還組織優(yōu)秀選手參加“市長杯”羽毛球賽,為發(fā)揚家鄉(xiāng)傳統(tǒng)體育項目做出了貢獻。
一、開展課外羽毛球運動是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有效措施之一
利用社區(qū)體育資源開展課外羽毛球運動,不僅解決了學生放學后無處可去的難題,還激發(fā)了學生的鍛煉興趣,豐富了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內容,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學習課堂上接觸少而又受場地、器材等教學條件限制的運動項目,為他們今后參與家庭體育鍛煉、校運會和區(qū)市的比賽,展示自我風采,從中獲得自信心和自豪感提供了舞臺。同時,它保證了一部分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鍛煉,也帶動了家長參與羽毛球運動的熱情。所以,開展課外羽毛球運動,充分發(fā)揮了課外體育活動在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與健康意識上的作用,具有指導、監(jiān)督和普及的功能。比如,有一小部分學生原先投擲協(xié)調能力很差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羽毛球學習,提高了投擲揮臂的技巧,都能順利地通過體能測試投擲考核;還有一些肥胖的學生經過羽毛球運動也開始降體重了,體型太瘦屬營養(yǎng)不良的學生運動后飯量也大增了,變得結實了;有近視眼的學生也提高了視力。
二、羽毛球運動能帶動班級學生群體參與,有利于培養(yǎng)團隊精神
羽毛球運動具有游戲的特性,既可單兵作戰(zhàn),又可集體會戰(zhàn)。集體會戰(zhàn)則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協(xié)調配合的習慣,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體驗共同參與的樂趣。因此,它吸引了同班三五成群對羽毛球有興趣而自己在田徑、籃球等校級運動方面無優(yōu)勢的學生一起參加學習和鍛煉,努力把自己培養(yǎng)成具有與其他同學不同的體育特長。還有不少家長也意識到參加課外羽毛球運動不僅可以避免孩子迷戀電子游戲,還是增進人際交往的一個良好途徑。所以,積極為性格內向又不合群的子女報名參加羽毛球班學習,讓孩子逐步變得性格開朗和善于交往,使其受益終生。兒童喜歡結伴而行是天性,每當下午放學,我們可以看到同一個班有七八個學生喜歡共享一個場地,大家輪流進行單打或雙打比賽,而不愿意離開集體到別的場地打,這就是羽毛球給他們帶來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同時,有的陪練老師來自他們自己的任課老師,也起到了帶動和凝聚的作用。師生們融為一體,盡情地感受羽毛球運動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情感。除此之外,有時候,高年級的學生會協(xié)助老師給低年級的小同學當陪練,以提高他們的練習密度,熟練掌握動作,這種兵教兵的方式同樣體現著良好的團隊精神。
三、培養(yǎng)學生遵守社區(qū)體育場館文明公德是開展羽毛球運動的有力保證
體育館在大學社區(qū),與本校相鄰,具有得天獨厚的鍛煉條件和安全便利條件。為了讓學生在社區(qū)體育館里運動受歡迎,管理者承諾對體育館的有關安全管理,教育學生嚴格遵守紀律,不得在場內追逐打鬧、大聲喧嘩,不破壞場地設施,包括場館外圍的公共設施、綠化帶等,共同營造和諧的運動環(huán)境。對個別學生的違紀行為及時進行批評教育,使學生養(yǎng)成遵守社區(qū)公德的文明行為習慣,做到運動、文明雙豐收。
四、開展課外羽毛球運動為校運會增設該項目創(chuàng)造了條件,學生大展球藝
往年的校運會根據本校運動條件和運動特色設立了籃球、乒乓球、田徑項目,顯得單一,體能素質較差的學生基本上沾不上邊,只能當觀眾。如今組織學生開展了課外羽毛球運動,吸引了身材、體能各異的有志學生齊齊參與鍛煉,所以有了一定的普及度,使低、中、高年級每個班均有幾個羽球選手可代表本班參加比賽,豐富了校運會的比賽項目,呈現百花齊放的氣氛。在班際競賽中,羽球健兒不僅比球技,更比球風、班風,還有同班同學助陣的啦啦隊,令球館熱鬧非凡,儼然是兒童樂園。通過校運會羽毛球賽,大大激發(fā)了廣大學生積極參加羽毛球學習的熱情,學生在學習和觀看比賽時,了解了羽毛球運動的特點,掌握了羽毛球比賽規(guī)則,有利該項目的進一步普及和發(fā)展,同時競賽也拉平了各班的校運會總成績,使班集體的凝聚力和榮譽感不斷得到提升,也為學校選拔優(yōu)秀選手參加區(qū)級的比賽奠定了基礎。此外,學生參與校運會的比賽人數明顯增多,充分體現出大家參與陽光體育運動的目的。
六、實施戶外運動和“1+1”模式,推動羽毛球運動的深入發(fā)展
羽毛球運動耗費較大,人稱“貴族運動”,其實不然,南方悶熱少風的氣候特點為羽毛球愛好者進行戶外打球創(chuàng)造了條件。學生在培訓班里學到的技術,通過日常的戶外打球得以鞏固和運用,同樣具有鍛煉和簡便實用的價值,是最易開展的體育項目之一。平時,學生每周完成一兩次或基礎班一期的培訓后,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告訴學生可以在戶外和同學或者家長一起練習,并通過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帶著任務在戶外完成,以熟練所學動作。
有些學生周末住在郊外的高檔小區(qū),他們也充分利用小區(qū)的體育場館聘請教練繼續(xù)學球;還有住在本大學社區(qū)的,則聘請本大學羽毛球教練繼續(xù)學技,使得這部分學生能夠吸取不同教練的優(yōu)秀之長,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球技水平。因此,“1+1”學習模式不僅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通過他們帶動了不同社區(qū)的羽毛球愛好者參與羽毛球運動,使該項運動得以不斷地普及和發(fā)揚光大。
學生學會了打羽毛球就會越打越喜歡,因為樂在其中,其樂無窮!組織開展課外羽毛球運動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培養(yǎng)綜合素質的同時,也播灑了陽光體育運動的燦爛光芒,為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機會和挑戰(zhàn),為廣州市群眾羽毛球運動的廣泛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也為迎接廣州亞運會的到來營造了濃濃的氛圍。
參考文獻:
[1]廣州羽毛球協(xié)會.羽毛球運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