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語文教學 生活化 語文教材
一、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理論基礎
1.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準備;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組或改造?!边@三個命題緊密相連?!敖逃瓷疃皇巧畹臏蕚洹?,是杜威對教育的根本看法。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人類祖先在長期的勞動中鍛煉了自己的大腦,改造發(fā)音器官,逐步具備可說話的能力。共同的勞動又有了交流思想的必要,如恩格斯所說的:“人們已經到了彼此之間有些什么非說不可的地步了?!庇谑牵Z言就在勞動中“并且和勞動一起產生出來”。由此可以說“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準備”,與生活同步發(fā)展。
2.人們是在社會生活中學習語言的,一個人從幼兒牙牙學語就開始在社會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語言,他們在生活中聽說,說聽,模仿著,積累著,不斷地領會和應用,由學前到學齡,由小學到中學,參加社會生活和活動就越來越廣泛,語言能力也就越來越發(fā)展起來。
3.在我們的生活中,語言材料到處都是。語言學習是經常的,大量的,十分豐富,十分生動的;但這種學習又是自發(fā)的,常常帶有較大的盲目性,隨意性,人與人之間在學習的效果上差異很大。因此,還得通過個人不斷地改組或創(chuàng)造,使經驗得以形成,使人與社會環(huán)境得以更好的協調發(fā)展。
二、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方略
1.語文教材逐漸走向生活化
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師在教學大綱指導下組織安排自己教學任務的最重要材料。要語文教學走向生活化,首先要語文教材生活化。語文教材向生活化發(fā)展的方向,應該重視以實踐為主的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
2.語文課堂教學走向生活化
語文教學生活化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施中最生動、最直觀、最具體地呈現出來。語文課堂教學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是導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語文教學的導入如果安排設計得當,就能牽引整個教學過程,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語文導入教學,應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即導入的內容和方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以此為基點,導入還要注意做到自然貼切,新穎別致,緊扣主題,這是語文導入教學生活化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要求。
3.閱讀、寫作教學的生活化
閱讀到寫作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閱讀是學生感知、吸收、消化語言材料的過程,是寫作的準備。寫作除了要學生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外,還需要個體生活的感悟作為催化劑。所以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只有通過對生活的獨到觀察,切身的感悟,深刻的反思,才可能激活頭腦中的已有的知識經驗,事物形象和語言材料,作者才可能文思泉涌,下筆千言,一氣呵成。不是說“人情達練即文章”嗎?因此,閱讀寫作教學,一方面,要擴大信息量,加大閱讀力度;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觀察社會,體驗生活,思考人生,以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欲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與自我意識的文章,避免了千人一面,思想雷同的“克隆”文章。
我國語文教育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太多失敗的教育提醒我們,語文教育一定要走近生活;語文教育一定要在歷史的沉淀中新生;一定要在時代的召喚下奮進;語文教育的發(fā)展才能獲得源頭活水,才會變得生氣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