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藝術是一種矛盾沖突的藝術,沖突是教學藝術的靈魂和精髓;沒有沖突,就沒有高超的教學藝術,也就沒有理想的課堂效果。教師要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制造矛盾沖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教學沖突 沖突目標 教學藝術
戲劇往往通過激烈的矛盾沖突來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那么,教學活動是否也需要通過矛盾沖突來提高教學質量呢?回答是肯定的。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就主張在教學中利用“沖突”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即人為地為掌握知識設置各種矛盾,在互相沖突中促使學生的學習質量不斷上升。
那么,什么是教學沖突呢?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使用的,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依據(jù)教學目標的總要求,從教材中精心提煉出能啟迪學生思維、發(fā)展學生能力的有價值的內(nèi)容和需要學生解決的關鍵性問題,通過巧妙地引導和點撥,使學生的興趣和思維的焦點凝結在這些內(nèi)容和問題上,于是二者之間產(chǎn)生矛盾“沖突”。這時,學生的情感亢奮,思維高速運轉,苦思冥想,質疑辯難,互相討論,發(fā)言交鋒,從而使沖突達到高潮,而最終能在劇烈的矛盾沖突中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和途徑。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教學藝術是一種矛盾沖突的藝術,沖突是教學藝術的靈魂和精髓;沒有沖突,就沒有高超的教學藝術,也就沒有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學沖突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激活學生思維,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能改變教學活動單調(diào)、呆板的狀況,使之起伏跌宕、搖曳多姿,呈現(xiàn)出迷人的藝術魅力。
在學生認知過程中,會遇到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矛盾——學生未知的知識,它們像一座座堡壘橫亙在學生前進的道路上,這就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幫助學生認準主要目標,進行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攻堅戰(zhàn)。學生在情感和意志力的支配下,思維蘊蓄著巨大的勢能,像一把利劍,切入“目標”的內(nèi)核,然后進行劇烈的運行、突奔,找尋突破口,從而使沖突達到“白熱化”,最終以摧枯拉朽之勢,突破缺口,徹底摧毀“堡壘”,繼續(xù)前進。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器官積極主動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是通過這一次次尖銳的矛盾沖突、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逐步得到提高的。因此,可以說,教學沖突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原動力。贊可夫說過,發(fā)展是自我運動,它的源泉是內(nèi)部矛盾。而且,矛盾沖突愈劇烈、愈尖銳,沖突的質量就愈高,教學效果愈理想。沒有矛盾沖突的教學活動是不可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認清學生發(fā)展思維的根本原因,善于抓住主要問題,正確引導,巧妙激化矛盾,并使之達到高潮,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制造矛盾沖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落實以下兩點要求:
1.選準沖突目標。選準目標是制造教學沖突的前提,目標選得好壞優(yōu)劣,將直接影響著教學沖突的質量。這就要求教師所選定的沖突目標,首先要突出、醒目,并從眾多矛盾的“背景”中徹底分離出來,容易引起學生注意;其次,選定的目標要有價值和針對性,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教學目的,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不搞形式,不擺花架子,不亂放炮;再次,目標的切入點要準,既能啟迪學生思維,開發(fā)學生智力,又有利于解決問題。當然,問題還要提得適時,要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之時,抓住時機,迅疾出擊,就能“一石激起千層浪”,從而形成高質量的矛盾沖突。可見,沖突目標選得準,就能為下面產(chǎn)生矛盾沖突奠定良好基礎。
2.巧妙激化矛盾。目標選定之后,只是將問題擺了出來,然而究竟能不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掀起思維的波瀾,形成劇烈的矛盾沖突,還需要教師運用科學的方法來推波助瀾,巧妙地激化矛盾。在這方面,成功的范例很多,這里僅舉三種。
(1)誘導啟發(fā)式。從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和現(xiàn)代心理學有關思維的實驗研究來看,誘導啟發(fā)式是教師在教學中揭露教材中存在的矛盾,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制造教學沖突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它要求教師善于借助質疑、對比、聯(lián)想、點撥、暗示等手段,誘導學生開動思維機器,充分識記、理解教學內(nèi)容的精髓,并經(jīng)過主觀上的努力,形成劇烈的矛盾沖突。這個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索未知領域,就要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去思考問題;教師的啟發(fā)以學生的積極思考為前提,其主要作用是“開其言”、“達其辭”,使學生的思維力在劇烈的矛盾沖突中得到發(fā)展,能從具體事例中,概括出普遍原則,擴大認識范圍,升華認知能力。
(2)質疑辯難式。許多教師的教學實踐證明,質疑辯難式也是激活學生思維、制造矛盾沖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據(jù)史書記載,清人黃宗羲就很重視這一方法。他在主講證人書院期間,經(jīng)常在激烈的論辯中完成教學任務。質疑辯難既可以在學生中間展開,也可以在師生之間進行。質疑的對象可以是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也可以是學生對某一問題的解答,還可以是教材本身的注解或說明等等??傊还懿捎煤畏N形式,辯難什么內(nèi)容,都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形成劇烈的沖突。但需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一是教師要指導學生緊緊圍繞中心問題展開切磋討論,不能枝蔓開來;二是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點撥,發(fā)揮推波助瀾作用;三是討論接近尾聲,需要師生共同整理、歸納,明確結論,使沖突達到高潮,使問題得以徹底解決。
(3)綜合分析式。綜合分析式是教師在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思維運動量大、矛盾沖突劇烈的復合型教學方法。它適用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理解,不同課文中同類現(xiàn)象的類比和理性升華,配合教學內(nèi)容的隨堂檢測等等??傊皇菍虒W內(nèi)容某一點的剖析,而是對教學內(nèi)容中綜錯復雜問題或整體內(nèi)容的綜合分析。唯其適用的對象問題多、難度大,需要指導學生綜合運用諸如分類、比較、聯(lián)想、想象、抽象、概括、系統(tǒng)化等多種思維形式,從而產(chǎn)生劇烈持久的矛盾沖突,逐個解決問題,最后圓滿完成教學任務。這一方法要求教師在具體設計教學時,要按照內(nèi)容之間的邏輯順序,層層設疑,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一個問題是基礎,后一個問題是深化,如此層層深入地向前推進。教師要指導學生緊緊圍繞這些問題,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開展思維活動。如此,則沖突不斷,高潮迭起,最終能全面徹底地解決問題,切實落實教學目標。由此可見,綜合分析式對開啟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莫大的裨益。
總之,教學沖突是教學活動中最有生命力的表現(xiàn),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動力。愿大家都能重視這一問題,認真研究,探索規(guī)律,以期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深化語文教改。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開發(fā)區(qū)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