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課堂的確要有深度,但這個“深”絕不是內容上的“艱深”。教師要以“一個人”的身份與學生交流,而不是以“學科知識”或教材代言人的身份與學生交流。在教學資源一定的情況下,深度與廣度的均衡分布,是最有利于課堂效率最大化的。
【關鍵詞】《課堂密碼》 學科深度 教育廣度 課堂結構
暑期有幸拜讀周彬博士的大作《課堂密碼》。全書共有五輯:第一輯“打造有效課堂”,第二輯“營造有趣課堂”,第三輯“塑造有序課堂”,第四輯“課堂中的學生”,第五輯“課堂中的教師”。作者要我們莫把課堂只當課堂,莫把課堂只當教學,莫讓課堂止于安靜,要以學生為師,以同事的課堂為友。讀完全書隱隱覺得我今后的課堂多了點趣味性和有效性,因為我從《課堂密碼》中的一個公式——課堂結構=學科深度×教育廣度中得到了許多啟示:
一、學科深度:是內容的艱深還是理解的深刻?
教師在學科上要有深度,并不是要求教師在學科知識的內容上要艱深,而是要求教師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要深刻?!墩n堂密碼》P18
【閱讀體會】高中課堂的確要有深度,但這個“深”絕不是內容上的“艱深”。比如教詩歌,來點“艱深”,教學生學格律,平平仄仄平,即使教師功底很扎實,試問又有幾個高中學生能真正弄明白老師所教的格律知識呢?既然學生接受不了、消化不了這樣“艱深”的知識,倒不如將我們寶貴的課堂時間投放在誦讀詩文、解讀內容和情感、賞讀藝術手法上。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對學科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就拿歸有光的名篇《項脊軒志》來說,全文借項脊軒的興廢,寫與之有關的家庭瑣事,表達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也表達作者懷念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感情。教師在課堂上的其中一個任務就是要帶領學生真正讀懂文中的這些情感。要讓學生讀懂這些情感,教師自己必須對這些情感有深刻的認識。比如回憶母親和祖母時,無論是泣還是“長號不自禁”,作者都是流下了熱淚。為什么在寫亡妻時,卻不見一滴眼淚呢?果真無淚嗎?教師要能讀懂淚在字里行間。淚在“吾妻死,室壞不修”。為何不修?因為愛妻已死,無心修室。修室又與誰居?淚在“其后二年,余久臥無聊”。為何兩年還臥病無精神寄托?因為思念亡妻至深至切。回憶往事,又想修復舊室聊以慰藉痛苦的心靈,“乃使人復葺南閣子”。淚在“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為何又不常居?因為居此間,睹物思人,更加令人無限傷悲。全段沒有一句說到妻子,但處處傳達出對妻子的深深思懷,句句無淚,卻處處含淚。教師有了這樣深刻的理解,才能引導學生析其言、品其味、悟其旨。如果你的課堂中缺乏這樣深刻的理解,那我想你該讀點書了,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使人看得更遠。
二、教育廣度:是“人在學知識”還是“學知識的人”?
學生并不是學習特定專業(yè)的學員,盡管學習是他們的專職工作,但在眾多學科中喜歡上哪一門學科,致力于哪一門學科,并沒有強制的限制?;谶@種情況,可以把學生稱為業(yè)余選手,將之描述成“一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專業(yè)教練教業(yè)余選手,第一步應是如何吸引這些業(yè)余選手,以便讓他們在專業(yè)學習這條路上愿意走下去?!墩n堂密碼》P19
【閱讀體會】“人在學知識”和“學知識的人”的差別在“主動學”與“被動學”。教學最理想的狀態(tài)當然是“主動學”,所以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應當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愿意學、樂意學。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讓書面化的學科知識生活化”是個好方法。比如在作文教學中,反復強調,語言上要注重遣詞造句,寫出文采來,但效果甚微。偶然一次我講評作文時跟學生們舉了幾個我兩歲半女兒的例子:
有一次,我夫人去西藏旅游。她走后,我問女兒你想媽媽嗎?她說:“我想媽媽的。爸爸,你要去旅游,我更想你?!蔽乙恢v完這個例子,學生都樂了,覺得這小丫頭嘴真甜。于是我趁機對他們說:“你們看,兩歲半的小孩副詞用的妙吧,一個‘更’字,馬屁味十足?!彼麄兏鼧?。
又有一次我在房間睡午覺,我女兒推門進來叫我陪她到客廳去玩。我翻了個身沒睬她,她就跑到我跟前對我說:“爸爸,窗口有只大灰狼!”見我沒反應,她又一本正經地補充說:“饑餓的大灰狼噢。”“饑餓”這個詞形象性極強,仿佛真有一只餓扁了肚子的大灰狼站在窗口,要沖進來吃掉我,它使?jié)撛诘奈kU性直線飆升。借助“饑餓”這個形容詞,女兒在暗示我:你不要睡覺了,一個人待在房間里很危險的,大灰狼現(xiàn)在肚子很餓,要進來吃掉你,你快跟我一起逃到客廳去吧,從而達到要我到客廳陪她一起玩的目的?!梆囸I”這個詞含蓄、深遠又不乏機智。
在分析了這兩個生活味極濃的事例后,學生似有所悟。我就趁機點撥他們:“一個兩歲半的小孩,都會巧用副詞和形容詞,大家都已經是高中生了,豈不更應該注重遣詞造句?”
在這個基礎上,我讓學生看了一段感動中國人物謝延信的視頻資料,然后要求他們寫一段100—200字的頒獎詞。第二天作業(yè)交上來一批,發(fā)現(xiàn)語言上大有進步,有不少優(yōu)秀作品。當我批到這樣的作業(yè)時,心情是激動的。因為語言上要注重遣詞造句、寫出文采來,這樣的要求不止說過多少遍了,現(xiàn)在終于在這個生活化的事例的啟發(fā)下見了成效。實踐證明,“書面化的學科知識生活化”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對一個教師而言,“書面化的學科知識生活化”的要求是相當高的,不僅要求教師對學科知識融會貫通,而且要求教師從對學科知識的過度關注中走出來,以“長者”或“過來人”的身份去體諒與關心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用他們可以搞清楚的邏輯,來解釋與重新表達學科知識。要求教師要以“一個人”的身份與學生交流,而不是以“學科知識”或教材代言人的身份與學生交流。
三、課堂結構:深度與廣度的均衡配置
學校管理并沒有為教育廣度提供多大的空間,但卻為學科知識的深度大開綠燈。
對教師個人而言,對學科知識的專業(yè)歸屬感,遠勝于對教育教學的認同。
由于班主任的存在,在傳統(tǒng)的意識中,往往把對學生的關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等教育廣度方面的事,都歸為學生德育工作,由班主任承包。這就更加強化了學科教師只對學科知識負責的意識,也是當前課堂教學中學科深度越來越深,而教育廣度越來越窄的一個重要原因。——《課堂密碼》P22-23
【閱讀體會】在教學資源一定的情況下,哪一種課堂深度與廣度的分布,會讓課堂變得最有效率?周彬博士利用數學中在周長一定的情況下,當長與寬一樣長時,面積最大,來闡明了他的觀點:在教學資源一定的情況下,深度與廣度的均衡分布,是最有利于課堂效率最大化的。同時指出,在當今的教學中,無論是學校的管理還是教師的教學都存在著重深度、輕廣度的現(xiàn)象。他的這番論述提醒了我們,要均衡配置課堂結構中的深度與廣度,優(yōu)化課堂結構,從而打造“有效課堂”。
★作者單位:浙江省嘉善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