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新課標還是舊教材,都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師利用其深厚扎實的知識功底,嫻熟的教學基本功,對教學大綱和教材的透徹理解和熟練的駕馭能力,扮演著“教”的角色,成為學生的領路人。另一方面,教師以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現(xiàn)狀和生活實際為前提,用學生的眼光去審視將要學習的新內容,扮演著“學”的角色,和學生一道成為新知識、新技能的探求者。在課堂上,教師集這兩種身份于一身,并不斷地進行角色轉換,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和諧發(fā)展。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活課堂教學氣氛,使教師變?yōu)橹鲗д?/p>
利用多媒體教學是我們有效處理好教師作為主導者的工具,能激活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思維。
案例一 新課標《數(shù)學》必修4第6頁給出了“弧度制”的定義:“把長度等于半徑長的弧所對的圓心角叫做1弧度?!睂W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
(1)為什么可以用等于半徑的弧所對的圓心角作為角的度量單位呢?
(2)這個弧度數(shù)是否與圓半徑大小有關呢?
為此(如圖1,圖2),我先用計算機畫一個圓,并在圓上截取等于半徑OA,再作射線OB,便得到一個圓心角∠AOB,這個角就是1弧度的角。按此方法,再畫一個與上述圓半徑不同的圓,同樣得到另一個圓心角∠COD,經測量,∠COD=∠AOB。
經過測量,同學們可以發(fā)現(xiàn),當圓心角一定時,它所對的弧長與半徑的比值是一定的,與圓的半徑大小無關。
二、為學生搭橋,使學生順利過橋
教師每節(jié)課要精心設計,所提的問題學生要能想得到,要處在學生的位置考慮,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體現(xiàn)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時間應用,切勿過橋時設置過多的障礙,為學生搭好橋,使學生過好這座橋。
案例二 新課標第38頁“周期函數(shù)”的定義:“對于函數(shù)f(x),如果存在一個非零實數(shù)T,使得當x取定義域內的每一個值時,都有f(x+T)=f(x),那么函數(shù)f(x)就是周期函數(shù),T是函數(shù)的周期?!碧貏e強調“存在”“都有”這種詞語,并結合圖像,與學生們一起了解f(x+T)=f(x)的實際意義;同時還讓學生們回憶“存在”“都有”這些詞語在哪些概念當中也出現(xiàn)過?同學們很容易就想到了函數(shù)的奇偶性、單調性(最值),從而讓學生更清楚周期也是函數(shù)的一個重要性質。另外還把f(x+T)=f(x)變成f(x+T)=f(-x),讓學生課后去探索、思考。
三、與學生共同探究
案例三 新課標《數(shù)學》必修1第80頁探究題:在指數(shù)函數(shù)y=2x中,x是自變量,y為因變量;如果把y當成自變量,x當成因變量,那么x是y的函數(shù)嗎?如果是,那么對應關系是什么?如果不是,請說明理由。隨著y=2x和x=log2y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x是y的函數(shù),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兩者圖像間的關系(關于y=x對稱),進而得到了指數(shù)函數(shù)與對數(shù)函數(shù)是一組反函數(shù):互為反函數(shù)的兩圖像是關于y=x對稱。
再探索,比如說知道了y=x3-1,作關于y=x的對稱圖像,那么它的解析式是什么?進而去研究關于y軸對稱呢?x軸對稱呢?原點呢?然后學生一一作答。這樣既搞清了反函數(shù)的概念,又弄清了圖像間的一些關系(高考中的重要部分)。
這種“螺旋上升”的教學設計,在學生嘗到了勝利果實的同時,更能體現(xiàn)出新課標下學生主動性的原則,也鍛煉和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三大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素質化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就是要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發(fā)展數(shù)學認知結構的過程,構造一種主動“再創(chuàng)造”的情境,是每位學生在自己的可“同化區(qū)域內”改變認知結構,實現(xiàn)知識重組,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素質,其指導思想是“重過程,重情境,重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
四、使學生感到學數(shù)學的樂趣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連自己都感動不了的戲你千萬別去看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學比演戲的要求更高,因為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共同表演的舞臺,高明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情不自禁地參加到這種表演中來,并始終樂在其中。
利用數(shù)學美使學生在刻苦學習的同時獲得了享受,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的美,教師首先要提高對于這種美的鑒賞能力,然后和學生一道去揭示、探求、認識這種美。
五、在新課標下,教師作好角色轉換應嚴防以下幾點
(1)嚴防過分地夸大主導者地位。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地向上攀登。
(2)嚴防教師高高在上的思想。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fā)現(xiàn)“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xiàn)交流。
(3)嚴防課改中只講究“花架子”,遇到問題就研究、探索。在新課標下,學生仍然要參與國考,進一步在大學里深造,所以精講精練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特別是練習。它能夠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也是對教師教學的一種檢驗,同時也是落實三基的不可替代的一種常用且重要的形式。認真抓好練習、反饋與講評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
因此,在新課標下,首先,教師在角色轉換的同時,要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主的教學理念,要注重讓學生經歷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促進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要引導學生主動從事觀察、概括、猜想、推理等數(shù)學活動,在運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活動過程中增強應用意識,加深對數(shù)學的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發(fā)揮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主動性,在設計問題的練習中,盡可能讓所有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chuàng)造、再發(fā)現(xiàn)”過程。其次,教師要積極改變數(shù)學教育觀念,使教學目的大眾化,學生地位主人化,學習方式多樣化,教師角色多重化,教學過程活動化,學生評價多元化,努力從各個方面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
(瀘溪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