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有“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的說法,現(xiàn)在又有“教師要有源頭活水”的說法。本人認為這是時代對教師要求的提高,是教師職業(yè)專業(yè)化的表現(xiàn)。多年的教師生涯使我深深認識到教師的源頭活水就是學習。向誰學?學什么?這也是一個應該引起每個教師思考的問題。
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認為最有實效的學習途徑就是向語文名師學習,學他們的教育理念,學他們的教學設計,學他們的教學反思……從他們的教學經(jīng)驗中反思自己的教學,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這樣才有利于自己快速入門,迅速成長。
記得自己剛剛踏上語文教學崗位,非常懵懂,浩瀚的語文教學真的讓我不知從何下手:只有課文,沒有知識點,沒有例題,教什么?怎么教?仿如“老虎吃天,無從下手”。幸好前輩送我魏書生先生的“語文教學六步法”,猶如酩酊灌頂,豁然開朗,按照魏先生的六步法處理教材、備課、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于是知道了語文知識樹,學會了從單元、從整冊書,以至從語文總體知識的角度看,學會了確定重點的方式,同時我也嘗試向魏老師那樣組織課堂。開始也有些僵硬,有些格式化,但是確實讓我很快學會了處理教材,駕馭教材,組織課堂,真正邁入了語文教學的大門。至今想起,我仍然感激魏書生老師的智慧,感謝那位前輩的饋贈。后來,隨著自己的成長,又學習了更多的語文名師的著作和經(jīng)驗,更讓我獲益匪淺。如于漪老師教學藝術特點是“寓教于情,聲情并茂”,她的語文教學主要圍繞“新”“趣”“情”三方面進行。這些寶貴的經(jīng)驗促使我不斷檢討自己的語文課堂,力爭讓自己的課堂也能新起來、趣味起來、充滿感情起來。也正是受于漪教師的啟發(fā),我根據(jù)自己的特點確立了“美讀、精講、巧點撥”的課堂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每讀一位名師的著作都是一次教學享受之旅,都是一場教學盛宴之約。從中既獲得了教學的啟迪,又獲得了教育的營養(yǎng)。記得讀余映潮老師的《例談教學設計的詩意手法》一書,讓我認識到“語文教學美”的標準:教學的內(nèi)容是美的,教師的語言是美的,教學方法是美的,教學的過程是美的。在余老師著作的指引下,我努力地美化自己的課堂,美化自己的教學語言,雖然遠沒有達到余老師的要求,但自我感覺課堂詩意了不少,學生獲益了不少。
總之,每一位優(yōu)秀的語文名師總是以其睿智的教學目光,寬闊的理論視野,豐富的教學實踐給我們以無窮的滋養(yǎng)。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從中汲取永不枯竭的教學活水,讓自己成為源頭活水,永葆教學青春。
(瓦房店市第十六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