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用技術課程中的“工藝”的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技術素養(yǎng)和動手能力的有效途徑。本文通過教學方法上的一些嘗試和探索,來提高“工藝”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工藝;教學方法;有效性
普通高中階段的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以提高學生技術素養(yǎng)為主旨,立足實踐,注重創(chuàng)造,體現(xiàn)基礎性和通用性,并與專業(yè)技術課相區(qū)別的一門高度綜合的課程。在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的第七章模型與原型的制作中,“工藝”的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尤其是動手制作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學生通過“工藝”實踐,了解常見的材料加工工藝,掌握常用工具設備等使用方法和操作規(guī)程。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策略進行了嘗試與探索。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對“工藝”的認識和理解,確實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 嚴格把好基本訓練,夯實“工藝”基礎
“工藝”是指利用工具設備對原材料半成品進行技術處理,使之成為產品的方法。在工藝技術活動課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實踐,掌握常用的工具與設備的使用方法,能根據(jù)自己的設計目標,采用正確的加工方法完成對設計產品的制作過程。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加深對工藝的理解,必須把好基本訓練關。
首先,根據(jù)教學活動內容,學生先從掌握正確操作方法、操作姿勢、操作要領開始。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是以講解法和示范法為主,活動開始前向學生詳細地講解各項加工工藝方法和操作要領,讓每個學生明確工藝活動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如在畫線過程中,劃針的頭要保持銳利,畫線時劃針要緊貼導向工具等。
其次,教師在操作臺上給學生作示范。在作示范時,要讓學生清楚動作要領和正確操作姿勢,并分析操作過程中技能技巧。如在銼削訓練中,先講解銼刀的握法,雙手用力的平衡和速度的掌握,以及動作的連貫性和協(xié)調性。
最后,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在訓練過程中,教師進行巡視時應及時糾正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動作,培養(yǎng)學生正確使用工具及設備。然后根據(jù)學生練習結果,來分析練習效果,并結合課本中的“工藝”思考問題,如在銼削練習中容易出現(xiàn)的平面中凸或傾斜的問題,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析原因。
這樣,教師充分利用模仿教學方法,嚴把基本訓練關,并在教學中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就能對“工藝”過程很好地掌握,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合理選擇活動項目,激發(fā)學生的活動激情
在技術活動中,如果只進行練習鋸割、銼削、鉆孔等工藝,那么這種缺乏新意的、機械的、單調的練習,學生很快就會覺得乏味和無趣,學習興趣也將很難維持。這時應進行教學方式的改變,來提高學生對技術活動的興趣,例如讓學生自己設計有新意的、有價值的小產品、小工具等,既可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又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在平常教學中,我嘗試讓學生制作了小鐵錘、簡易書架、一副合頁、一只小板凳等,感覺效果不錯。這樣,學生在各項工藝技能得到練習的同時,還收獲了學習成果。在學生完成后,教師要讓學生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交流自己的體驗,討論在加工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三、在技術活動中通過找問題,引導全體學生一起主動解決
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通常會遇到一些共性的問題,教師可結合課本中的“思考”和“馬上行動”,引導學生合理、主動地去解決。對于課本中提出的問題,也是實際操作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引導組織全體學生共同參與解決,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正確的加工工藝,也提高了思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案,相對于在理論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告訴學生怎么加工,應注意些什么事,學生表現(xiàn)得更為主動,也更善于思考,對工藝過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四、分小組活動,有效管理課堂
按照學生個體差異,有些同學基礎好、能力強,而有些同學基礎能力相對較弱。為了滿足全體學生的發(fā)展要求,實行分組練習,將班級分成八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組長由學習好、接受能力強的優(yōu)秀學生擔任,并由組長負責其他同學的學習和小組管理。這樣既提高了教學效果,教師的管理難度也降低了,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實踐操作。如在學生在做鉆孔練習時,組長就在組內監(jiān)督,既起到了“小教師”的指導作用,又保證了操作安全。這樣,通過小組形式進行練習,同學們相互聯(lián)系、相互配合、相互觀察、相互交流,深刻體會了技術動作要領。教師對于合理的帶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訓練步驟和工藝方法,讓小組之間相互交流和總結,鼓勵學生動腦筋想辦法,再通過分組完成任務,提高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得到了提升。
五、利用合理教學評價,提高教學效果
1. “工藝”操作過程的評價
沒有良好工藝活動過程,就沒有良好的工藝效果。教師要結合課程目標,制定考核辦法,督促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技術活動。在紀律考核評價中,應要求學生遵守通用技術專用教室操作規(guī)程,服從教師的管理,安全操作,維護專用教室的工具和設備。對過程的評價,要貫穿于活動的全過程。如在小三角架的制作工藝技術活動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1)正確安裝鋸條;(2)起鋸方法和動作要求;(3)銼削操作要領;(4)畫線準確性;(5)鉆孔的操作要領和步驟;(6)直角的垂直度檢查等。
2. “工藝”活動結果的評價
對技術制作成果的評價,教師要給學生展示作品的舞臺,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一方面,學生作品的自我展示,對其他同學在思想上是一種啟發(fā)和促動;另一方面,通過評價結果讓學生看到長處和不足,教師也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狀況。如在三角架的制作技術活動中,對三角架進行評價分析:孔位是否正確,鋸割斷面是否平整,材料間鏈接是否緊合可靠,結構是否穩(wěn)定,能否有一定的抗重能力,產品是否美觀等。
3. 個別評價
在實際活動過程中,由于學生存在差異,起點不同,掌握的程度也不同。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通過觀察、詢問、對比,了解學生的差異,再進行個別輔導。對于學困生,教師要看到他們的長處,給予良好的評價和鼓勵,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六、利用對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拓展學生工藝知識
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的表現(xiàn)力、強大的吸引力、良好的交互性、省時高效和實現(xiàn)資源共享的優(yōu)勢,在通用技術技術課堂教學以及評價過程中,發(fā)揮著強大的輔助作用。在活動課前,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尋找與工藝相關的視頻資料等。這樣,在學校通用技術專用教室不能完成的工藝操作,學生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了解更多的工藝知識,補充和擴展了教學內容,完善了通用技術的課堂教學,提高了他們的技術素養(yǎng)。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裝配工藝的知識,我通過網(wǎng)絡下載了電動自行車裝配工藝視頻,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了解電動自行車裝配工藝流程。
總之,通用技術中的“工藝”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通過工藝過程的操作,對“工藝”有更深的了解。因此,教師應不斷總結經驗,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手段,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才有助于通用技術課中“工藝”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任海.通用技術課中“工藝”的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與評
論(技術教育版),2009(5).
(永康市綜合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