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英
“挑戰(zhàn)”祥林嫂
■朱紅英
2009年9月,我以一折《祥林嫂·天問》參加江蘇省“紅梅杯”小戲小品比賽,并獲得銀獎。回首那一段往事,我百感交集,心緒難寧……
眾所周知,越劇祥林嫂改編自文壇巨匠魯迅先生的小說《祝?!?,是越劇舞臺上的著名劇目。袁派創(chuàng)始人袁雪芬先生親自主演祥林嫂一角,從1946年至今,該劇已有60余年的舞臺歷程,無以計數(shù)的演出場次,并拍攝成電影,從而廣為流傳。幾十年來,不僅陶琪,方亞芬等越劇名旦都曾塑造過這個人物,更有許多其他藝術(shù)劇種排演過該劇。顯然,在觀眾心目中有著一個個鮮活的、已成為定式的祥林嫂!而我選擇這個戲,這個人物,無疑是對自身的一次挑戰(zhàn)。
1987年,我從江蘇省戲校畢業(yè)后進入南京市越劇團工作,20多個春秋寒暑,我雖然參加了無數(shù)場的舞臺演出,但略顯朦朧和稚氣的我,從未主動爭取過角色,也不愿為一個人物去苦思冥想,只對自己說“平平淡淡才是真”。源于此,如何把握和飾演好這個人物,如何理解這個角色,怎樣演出一個既是我心目中的,又是觀眾認可的,能達到神情兼?zhèn)涞南榱稚?,就成為我藝術(shù)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機遇和挑戰(zhàn)。
記得那是2009年的年初,我找來了魯迅先生的小說《祝?!罚I來了《祥林嫂》的電影光盤,搜集了越劇,京劇,秦腔的舞臺錄像,下載了袁派各位前輩的唱腔選段……一天到晚,一遍遍聆聽,一頁頁翻看,我的心潮隨著祥林嫂悲慟,跟著祥林嫂蹣跚,伴著祥林嫂問天,扶著祥林嫂吶喊……心隨情動,情為人牽,讀懂了這個悲情人物,理解了那個悲愴世道帶給主人公的必然結(jié)局,我的心在激動,我的情在亢奮,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挑戰(zhàn)自我,挑戰(zhàn)祥林嫂!
從那一刻起,近三個月的時間,我請上我團國家一級演員魏老師來到秦淮河邊一處鋪滿綠蔭,野花簇擁的古亭旁,開始了我這輩子都值得回憶而有趣的創(chuàng)作,一句句唱詞從我的心中彈出,一聲聲道白飄入綠草池塘,圍觀的市民回首顧盼,散步的叔嬸住足聆聽,他們成了我這個劇目的第一批忠實觀眾,是他們在給我力量,給我支撐,給我鼓勵,促我提升。
袁派的特點是淳樸而委婉,深沉而流暢,既善于敘事,又長于抒情,其唱腔節(jié)奏變化多端。其唱法講究和重視運腔,氣口,以及力度的對比和韻味的濃郁。正是因為這些特征,袁派才深受觀眾的推崇與垂愛。而我自身的嗓音條件并不優(yōu)越,為了唱出袁派的特質(zhì),我誠心實意地不斷求教陶琪老師,百次千次的練唱,并錄下自己的學(xué)唱與各位前輩做反復(fù)的比對,每句唱腔,每次運腔,哪處吸氣,哪處換氣。我都在細細琢磨,用心把握,直到“相似”和找到感覺方可罷休。
《祥林嫂·天問》一折,在舞臺上是一個老旦的形象,她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她拎著籮筐,亦步亦趨,她對著九天,老淚縱橫……而我從戲校開始,就是學(xué)的花旦,為了“形似”這個人物,我在用心去貼近她的同時,退下女兒妝,換上破衣衫,拄著拐杖,拎著籮筐,端著飯碗,對著衣鏡,從步履到回首,從眼神到表情,從跌倒到坐起,一點一點的學(xué),一步一步的練,一招一式的過,跨越著自我,也跨越著從”形似”到”神似”的過程!
皇天不負苦心人,通過不懈的努力,我走上了舞臺,走進了賽場!一次人生的挑戰(zhàn),我戰(zhàn)勝了自己,戰(zhàn)勝了角色而劃上了一個“分號”,我不會將這份探索,這份執(zhí)著打上一個”句號”,因為我深知,我的藝術(shù)人生還有漫漫長路在等待我的前行與跨越!
感謝陶琪老師和魏小梅老師,感謝團長,感謝評委,感謝觀眾,感謝蕓蕓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