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職業(yè)技術學院商貿分院 侯亞軍
1994年前,中國實行官方匯率與調劑市場匯率并存的匯率制度。1994年1月1日起,將二者并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單一的有管理浮動匯率。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美元/人民幣官方匯率由8.27調整為8.11,人民幣升幅約為2.1%。同時還宣布廢除原先盯住單一美元的貨幣政策,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人民幣與美元的兌換也進入了“6”時代。2010年的6月,在G20的第四次峰會召開的前夕,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這預示著人民幣匯改將重啟。
資本賬戶開放是一個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與國際經(jīng)濟貿易深度融合所必須面對的問題,是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要求。然而實現(xiàn)經(jīng)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均可兌換的人民幣完全可兌換是中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長遠目標。在國際市場的風云變化莫測之時,必然承擔可能產生的巨大金融風險。
游資往往通過短期投機,來獲得高額回報。目前,我國對短期資本流動實行較為嚴格的管制,通過政府干預能夠維持匯率的穩(wěn)定。若資本項目逐步開放,交易成本逐步減少,投機資本勢必乘虛而入。面對長期失衡,政府的干預顯得力不從心,維持匯率穩(wěn)定必然隱含巨大的風險。
中美雙邊貿易是我國最重要的貿易關系,每年,為有效平衡中美貿易都要進行艱難的談判。但是,人民幣匯率實行 “一籃子”機制,使中美雙邊貿易演變?yōu)橹小⒚?、日、歐盟的多邊貿易,美國為實現(xiàn)貿易利益,可通過控制日元、歐元而影響中美貿易,使我國在中美貿易談判中喪失主動權。
這種差別導致了對人民幣匯率變動的預期。在2000年,我國已經(jīng)對外幣利率實行了開放政策,而對人民幣的利率仍然沒有實行市場化。目前國內外幣的利率與國際市場近似,但本幣利率不能由市場供求反映,按“利率平價”理論,本幣與外幣的利率差必然會引起大規(guī)模投機資金的流動,對遠期匯率產生升水和貼水的影響。
我國目前企業(yè)的平均利潤空間為5%,人民幣升值超過5%,企業(yè)就無利潤空間。由于我國經(jīng)濟的對外依存度已經(jīng)超過50%,而且呈不斷增長趨勢,人民幣升值l%,將沖占GDP增長的0.5%。
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jīng)濟活動中的綜合反應,對匯率變動有著直接影響。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外匯供不應求,將引起本幣貶值。自1994年來,始終保持經(jīng)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證明了我國對外貿易條件逐年的改善。由于貿易順差的增加,對外貿易條件的改善,進而外匯儲備的增加,必將引起人民幣的升值。
財政收支通過對國際收支和通貨膨脹等方面的影響,來影響該國貨幣的匯率。若財政赤字擴大,會導致該國國際收支逆差和通貨膨脹加劇。從而導致本幣購買力下降,資本流出,本幣貶值。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收支狀況不斷改善,收支漸趨平衡,對人民幣匯率形成一定的支撐。
利率水平的差異直接影響短期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從而引起匯率的變化。2007年次債危機爆發(fā)后,美國政府為了挽救經(jīng)濟,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而中國則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結果是美國不斷降息,中國不斷加息。導致中美利差進一步擴大,形成經(jīng)濟增長和利率水平的相對差異,吸引國外資金的進入和中國在外資金的回流,從而拉動人民幣匯率的走高。
貨幣的價值是由該種貨幣的購買力決定的。因此匯率和通貨膨脹變動密切相關,一國通貨膨脹率越高,本幣貶值壓力越大。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通脹率進一步下滑,低于其他國家的通脹水平,人民幣升值壓力有所加大。未來,隨著金融危機逐步見底,國際經(jīng)濟復蘇,實行傳統(tǒng)寬松貨幣政策的中國將面臨更大的通脹壓力,從而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加。
政府的宏觀經(jīng)濟政策對匯率會產生重要影響。一般來說,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造成財政赤字和通貨膨脹,會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緊縮性財政、貨幣政策會減少財政支出,穩(wěn)定通貨,而使本國貨幣對外升值。中國過去主要采用的是緊縮性貨幣政策和較松的財政政策。
綜上所述,人民幣升值的基本趨勢不會變。但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人民幣的匯率波動性增加,匯率變化方向更加復雜。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完善匯率形成機制,而不是簡單地調整匯率水平。就以后的發(fā)展趨勢而言,增加匯率彈性后人民幣匯率在一定階段內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不可能只是單項變化。
伴隨著各方面條件的逐步成熟,從長期的觀點來看,完全的市場浮動肯定將是人民幣匯率的終極趨勢。在此之前,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將始終是被管理的,人民幣匯率體系在很大程度上還將繼續(xù)部分地行使其貨幣政策職能。在未來對于人民幣匯率應該穩(wěn)步進行改革,在發(fā)展中,不斷完善和改革外匯管理體制,以促進我國經(jīng)濟的穩(wěn)健發(fā)展。
[1]歐明剛,蔡鴻志.站在十字路口的人民幣匯率:回顧與展望.新金融,2009;12
[2]崔艷.關于人民幣匯改的利弊思考.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7;19
[3]季剛.金融危機下人民幣匯率走勢及原因的探討.經(jīng)濟理論研究
[4]徐翀.人民幣匯率制度進一步改革的挑戰(zhàn)和路徑.商業(yè)時代,2008;7
[5]黃志剛,劉惠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特點及現(xiàn)實走勢分析.海南金融,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