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獻峰
教師究竟怎樣上課才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一般來說,完整的教學過程包括三個因素:教師、學生和教材,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獲得知識的載體;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我們不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首先要意識到,教是為了服務的。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在我們的教育思想中,必須確立和強化正確的學生觀。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心目中要有學生”。在這里,我就中學語文課堂如何確立正確的學生觀談幾點做法。
一、讓興趣進入課堂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是既苦又樂的,當學生對某一學科產(chǎn)生興趣時,就會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也會將苦當作樂,故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jù)教材特點,采取適合學生心理發(fā)展水平的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學得高興一點,輕松一點。
在誘發(fā)培養(yǎng)興趣時,教師還人認識到學生的興趣具有可變性,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它來開展教學活動,必須時時把握學生的興奮點,予以正確的引導。列夫·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過:“為了使兒童對人們教給他的東西能夠理解和感興趣,你們要避免兩種極端;不要對兒童講那些他不能知道和不能理解的東西,也不要講那些他知道的并不次于教師,有的甚至于教師的東西”。否則,學生會興味索然而對學習完全喪失興趣。
從某種角度說,一堂好的語文課是一堂美育課,好的文章特別是文學作品,是“語言的藝術(shù)”。既然是藝術(shù),就需要賞析,如同佳茗需要品味一樣。那么,語文課中的閱讀教學應如何品味呢?在這里集中談兩點。1、讀中品。讀,是教師教好語文,學生學好語文的基本途徑??梢哉f文章中的每一個漢字都包含著一個音響,正是這串串音響構(gòu)成了一篇文章特有的神韻,不讀,不足以使文章“神魂附體”。朱熹曾說:“大抵讀書,必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繼之精恩,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睂W習文章,首先要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這是領(lǐng)略文章內(nèi)涵的基礎(chǔ)。2、問中品。問題是了解一件事物的開始,一個人的問題,特別是關(guān)于文章細節(jié)的問題,猶如一把把打開語文殿堂的鑰匙。在講課時,應多提一些問題。例如:在講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如發(fā)出這樣一問:“文章三次寫到背影,各有什么細微的不同?”在對這一問和回答中,學生就會品味到作者那敏感、細膩的游子情懷。對于文章的疑問,應當多在人們忽略的地方設(shè)置,常在“險遠,人跡所不至”之處設(shè)置,方可領(lǐng)略到無限風光。多一個疑問,就多向文章美妙的殿堂邁上一級,又如同在泉眼處多掘了一鎬,讓文思隱匿的泉花噴涌而出。
二、讓“情感”進入課堂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主張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與思考”。我們教學的對象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有著豐富的情感。想法將他們的情感激發(fā)出來,對教學無疑是一種強化。所以每教一節(jié)課,我總是注意用情感激流去撥動學生的心靈之弦,沖開學生思維的閘門,使學生在一定的氣氛中學習,這樣既可以使學生保持注意力,又可以使他們處于積極的思維之中。例如,在講授朱自清寫的《春》這篇散文時,我讓學生合上書本,聽錄音讀課文,聽著錄音,體會一下那優(yōu)美的景色,這樣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然后再提問以下幾個問題:“本文可以分成盼春、繪春和贊春三個部分,請說說它們的起訖。第一段寫盼春、運用什么修辭方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一切……”這個自然段上怎么寫春天的?繪春這一部分描繪了幾幅畫面?“春草圖”中作者是怎樣描繪小草的?作者是怎樣描繪“春花圖”的?觀察景物必須“五官開放”通過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等感受景物的特征,“春風圖”從哪些方面寫出春風的特征?“春風圖”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征描寫?學生很快便進入積極的思考之中,并爭先恐后地回答,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學生回答完后我再進一步總結(jié):這篇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描繪了大地回答、生機勃發(fā)的動人景象,贊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在五幅春景圖中,作者描述春天景物的特征,表達美好的感受。文章語言簡潔明快,形象生動,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方法,對描繪景物特點,抒發(fā)感情有突出作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養(yǎng)成好習慣,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葉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語文課本只是個憑借,憑借它歷練學生的讀書本領(lǐng)?!边x本的閱讀是舉一,推到其他東西的閱讀是反三,從“一”到“三”,靠的是讀書的方法,讀書的本領(lǐng)和習慣。因此,語文教師的任務決不僅僅是教學生去讀解一篇篇范文,而在于指導學生掌握多種適合于不同目的的讀書方法。僅靠課堂45分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讓學生自主自由地加強課外閱讀。
課外自主閱讀是學生的事,也是老師的事,但歸根結(jié)底是學生的事。閱讀的實施要靠學生去完成,閱讀的效果要通過學生接受的情況來檢驗。所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起讀書的原動力,才能使學生課外閱讀成為一種需要。
總之,好的語文課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好的閱讀習慣,要使學生具備很強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