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K蘭
【摘要】 目的 分析兒科護理特點,探討個性化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方法 自2008年2月始,對來本院兒科住院治療的483例患兒實施個性化護理方案。結果 實施個性化護理之后,本院兒科護理服務質量得到提升,護患糾紛發(fā)生為零。結論 個性化護理一種創(chuàng)造性、人性化、有效的護理模式,體現(xiàn)了護理對生命的關愛。
【關鍵詞】個性化護理; 兒科護理; 護患關系
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對醫(yī)療保健的服務要求日益增高,護理工作所面臨的挑戰(zhàn)非常嚴峻,由于兒科護理對象的特殊性,更需要對傳統(tǒng)的護理工作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為了提升本科護理質量,提高護患滿意度,本科自2008年2月以來,對來本院兒科住院治療的483例患兒實施個性化護理方案,現(xiàn)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在本科住院患兒483例,其中男患兒312例,女患兒171例。0~6個月患兒93例,6個月~2歲患兒192例,2~5歲患兒111例,大于5歲患兒患兒87例。
1.2 方法
對483例患兒實行個性化護理措施,并在患兒出院時,由主治醫(yī)生發(fā)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患兒家長填寫時醫(yī)護人員主動回避,完成后放到密閉反饋信箱,最后由調查者整理歸納,統(tǒng)計結果。
1.3 結果
發(fā)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483份,實際回收調查表477份,滿意468份,較滿意7份,未填寫2份,滿意率為96.9%,護患糾紛發(fā)生率為0。
2 個性化護理措施
2.1 營造病房溫馨氣氛
2.1.1 病區(qū)布置 美好的環(huán)境就像無聲的語言,可以拉近護患距離。將墻壁用粉色、淺綠等顏色粉刷;在病房走廊上,在孩子視線能及的地方粘貼各種兒童畫、卡通畫以及他們喜歡的小動物形象。病房內溫度適宜,擺放一些彩球和小玩具,制造一個溫馨和諧安全的環(huán)境。溫馨的環(huán)境,能減緩、消除患兒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心理,同時也緩解家長焦慮的心情。
2.1.2 溫情服務 對于患兒來講護士扮演著母親、姐姐、老師、朋友等多種角色,是典型的親情式護理。護士在工作中能微笑服務、熱情、主動、耐心、及時,在操作中充滿愛心、溫情,能給患兒帶來良好的感覺,使患兒感到家庭般的溫暖,讓患兒積極配合治療。
2.2 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患兒采取個性化的護理方式 不同年齡階段的患兒具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因此護士應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
0~6個月嬰兒出生后需要得到安全感和可依賴性,在護理操作過程中,允許父母在嬰兒視線范圍內,用感知給予嬰兒安慰,如用母親般溫柔的聲音交談、輕柔的撫摸、給予安慰奶嘴等。進行疼痛性操作時可酌情給予鎮(zhèn)痛劑以控制疼痛或不適[2],在刺激性操作后摟抱撫摸嬰兒。
6個月~2歲較大的嬰兒可以逐漸能把疼痛經歷與事物、地點、成人聯(lián)系起來,再次遇到時會哭鬧反抗,因此實施疼痛操作時盡量避開嬰兒床邊。操作時,護士要善于觀察嬰兒情緒,及時安撫、鼓勵,操作結束后應對患兒的表現(xiàn)給予認可,有助于患兒配合后面的治療。
2~5歲學齡前期兒童喜歡按自己的方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若給予動手機會并認可其表現(xiàn),將會獲得孩子的信任。護理操作時,鼓勵父母陪伴,并用口語化的語言向患兒解釋治療的目的,對患兒的配合治療的表現(xiàn)及時肯定。
大于5歲童年期的患兒追求的是自我能力的肯定,進行操作時,可以將2個或多個需要相同操作的患兒放在一起,讓他們相互討論、相互鼓勵、相互比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2.3 針對入院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
剛入院時?;純杭议L比較焦慮、緊張,同時對醫(yī)護人員的持懷疑態(tài)度,既希望孩子能有效救治,又懷疑醫(yī)護人員的能力水平,此時護士暫不需要過多的言語溝通,簡單介紹下醫(yī)院情況、醫(yī)護水平,增加家長的信心以及對醫(yī)院的信任。
入院1 d內。由于此時各種治療已經開展,家長情緒有所穩(wěn)定,護士可以適當?shù)臏贤ǚ绞?對父母進行詳細的健康教育,介紹疾病知識、轉歸、目前的治療方案、預后、服藥的劑量、用法、時間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等,進一步增加家長的信心,并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方案。同時向家長介紹住院期間的注意事項、飲食指導、合理預防疾病等相關內容。另外,對家長的敘述要認真傾聽,以便獲取患兒更詳盡準確的資料,對家長的需求和想法,要逐一溝通解決。
入院1 d后到出院前。主要為疾病的治療階段,此時,家長的重點落在疾病的轉歸,若患兒病情好轉,護士要及時告知家長,如若病情遷延反復,也應該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獲得家長的理解。這段時間內,護士還面臨著催款問題,面對家長的不良情緒,護士要微笑和平的解釋,注意溝通的方式方法,達到催款目的。
出院指導。為出院患兒建立電話回訪制度,并提供主治醫(yī)生、護士的姓名和電話,囑咐家長如有不適及時聯(lián)系,同時一周后主動打回訪電話問候,讓家長和患兒均感到溫暖。
3 小結
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獨生子女占大多數(shù)。這樣的孩子由于家長平時比較寵溺、放任,一般都表現(xiàn)有依賴性強、忍耐性差、害怕吃苦(如怕吃藥、打針)等特點,給治療和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另外,兒科發(fā)病往往起病急、來勢猛、變化快、病情復診,加之患兒合作性差,家長關心則亂等等,不僅需要護士有扎實的基本功,細致的觀察綜合分析,也需要護士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和心理輔導能力。
個性化護理是針對不同的患兒提供不同的護理理念,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全方位的優(yōu)質服務,尊重患者、關愛患者,處處體現(xiàn)護士對患兒的真情實感,是護士的價值得以體現(xiàn),同時護士自身也獲得了工作的愉悅感、滿足感,提升醫(yī)療護理質量。自從本院兒科個性化護理實施以來,在全體護士共同努力下,護理工作滿意度得到了明顯提升,受到廣大患者及領導的一致好評。
參 考 文 獻
[1] 李雯華,王宇中.醫(yī)學心理學.中國商業(yè)出版社,1994:212.
[2] 王曉東,羅先瓊.新生兒疼痛的管理.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9):67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