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來明
(河南科技學院,河南新鄉(xiāng) 453003)
碩士研究生脫離了系統(tǒng)的體育教育之后,因沒有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生活中缺乏自主性,身體素質和機能明顯下降[1-4].雖然不同文獻從不同的角度都反映出了碩士研究生身體素質下降等問題,但并沒有通過研究為這一特殊群體找出更加適宜的體育鍛煉項目.為此,作者對河南省普通高校在校碩士研究生的年齡、生源結構和學習特點以及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并結合合球運動的特點進行分析和總結,以探求合球運動在碩士研究生中開展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以河南師范大學、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新鄉(xiāng)醫(yī)學院、河南理工大學、鄭州大學5所普通高校的在校碩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
根據(jù)本項研究目的的和內(nèi)容需要,查閱了有關研究生體育鍛煉、體育意識、體質健康以及合球運動等方面的文章30余篇,為本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遵循有關體育科研方法的問卷設計原則和要求,發(fā)放《河南省普通高校碩士研究生體育行為調查問卷》900份,回收793份,回收率為88.11%,其中有效問卷764份,有效率為96.34%.
對獲得信息、資料和數(shù)據(jù),通過運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
國際標準的合球比賽場地長40m、寬20m,分成正方形的兩個半場;兩個球柱位于場地中央縱軸線上,于兩端的距離為6.67m,罰球點距球柱2.5 m,球柱直徑5~8 cm,高3.50m,頂端固定球籃,無籃板;球籃直徑39~41 cm,籃筐高25 cm,合球用皮質或合成材料制成,周長68~70.5 cm,重量為425~475 g.
合球是用手玩球的運動,是兩性混合且男女平等的運動.比賽時,每隊上場8名隊員,男、女運動員各4人,按區(qū)域(例如進攻區(qū)左半場,防守區(qū)右半場)分成進攻和防守兩組,男、女運動員各2人,每次將球投入對方球籃得1分,當兩隊得分相加為2的倍數(shù)時(如1:1,2:0或3:1等),兩組隊員必須交換區(qū)域和交換攻守角色,比賽中采用人盯人防守戰(zhàn)術,同性間一對一盯人防守,攻守雙方不允許有身體接觸,不得二對一防守,不得防守異性球員,不得越區(qū)防守,不得搖動籃柱影響投籃,比賽時間為上、下半場各30min,中場休息10min,下半場開始時,兩隊交換進攻區(qū).
合球基本技術由雙手投籃、罰球、切入上籃、傳接球和卡位搶籃下球技術組成,比賽中由傳球來改變球的位置,不得運球或帶球走;不得擊打、奪取對方手中的球;不得過分妨礙傳球;不得直接將球遞交給隊友;不得以腳觸球或用拳擊球;不得倒身觸球;不得推人、抱人或用肢體碰撞妨礙;不得利用隊友掩護獲球投籃;沒有回場與傳球次數(shù)的限制.
通過對碩士研究生課余體育鍛煉的調查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238人 (經(jīng)常參加是指每周3次及其以上),偶爾參加體育鍛煉的499人(偶爾參加是指每周1或2次),從不參加體育鍛煉的27人.
從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研究生中調查得知,碩士研究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場所較為集中,主要在學校的公共體育場地,依次是宿舍樓附近空地、宿舍或樓道內(nèi)和收費體育場館,參加的時段體現(xiàn)出廣泛的業(yè)余性和自主性,分布在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分別占參加課余體育鍛煉人數(shù)的12.1%、7.0%、9.2%、59.2%和42.3%.
碩士研究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形式以和同學或朋友一起為首要形式,達到70.1%;在對體育鍛煉項目的選擇上依次是跑步、羽毛球、籃球、乒乓球、跳繩、健美操、足球、游泳、排球網(wǎng)球、體育舞蹈和武術.
調查結果顯示:碩士研究生每周參加鍛煉次數(shù)在1或2次的占67.8%,3次以上占32.2%,每次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在30min以下占25%,30~60 min達49.3%,60min以上達25.7%,每次體育鍛煉達到中等及其以上強度的占總體的52.8%.通過對碩士研究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調查,參加體育鍛煉的場所較為集中,和同學或朋友一起進行體育鍛煉為首選的形式,在鍛煉的次數(shù)、時間、強度上能夠達到體育人口標準[5]的分別占 32.2%、75.0%、52.8%.
調查得知,碩士研究生中年齡最小的21歲,年齡最大的39歲,31歲以上占調查總體13.2%,往屆生占調查總體41.6%,研究生脫離系統(tǒng)體育教育少則2~3年,多則10年以上,并且大部分應屆學生在體能上優(yōu)于往屆生,在對研究生中等強度以下的鍛煉者調查后也反映出相同的問題.合球運動對參加者的體能要求不是很高,并且合球規(guī)則只允許一對一的攻防,可使不同體能的研究生共同參與,對參加合球運動的研究生進行適當?shù)乃刭|測試,使體能相當或年齡相近的來進行攻守,相同的運動項目可使多種不同的鍛煉強度同時存在,使每一名參加的研究生都能達到充分的鍛煉.
在對碩士研究生體育技術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調查后得知,技術技能的掌握較好的占24.2%.合球基本技術由雙手投籃、罰球、切入上籃、傳接球和卡位搶籃下球技術組成,比賽中由傳球來改變球的位置,合球運動技術相對其他體育項目技術簡單.從研究生經(jīng)常參加的體育項目和接受體育教育情況得知,都不同程度的接受過田徑、籃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等項目的學習,為參加合球運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解決了因技能的差異而導致研究生缺乏體育鍛煉的情況.
合球比賽場地要求低,畫法簡便,器材簡單,搬運方便,利于布置,活動空間彈性大,適應力強,在草地、水上、沙灘、室內(nèi)等均可進行,學校的體育館、田徑場,籃、排、足球場地等能夠滿足合球運動所需的場地,也可按2:1的比例進行縮小,球柱高低也可進行適當調整,合球也可用足球或排球來代替,根據(jù)空閑區(qū)域的大小也可以進行半場的比賽.在對碩士研究生參加體育鍛煉應具備的條件調查后得知:59.9%的研究生因缺少場地器材而影響其參加體育鍛煉,針對合球運動場地器材的特點,學??筛鶕?jù)研究生學習、生活場所的空地進行合球場地的布置,便于研究生利用有限的時間在不同時段進行體育鍛煉.
合球的基本技術較簡單,比賽中通過移動和傳接球來改變球和隊員的位置,不能直接將球遞交隊友,不得擊打、奪取對方手中的球以及過分妨礙傳球,防守時不允許有肢體碰撞,比賽中不能靠體能優(yōu)勢豪奪來取得勝利,球場中暴力攻擊的現(xiàn)象自然較少;合球比賽沒有回場與傳球次數(shù)的限制,參加的隊員可充分利用場地來進行移動和攻防,無形中減少了隊員間相互身體接觸的機會;合球的球柱較高且無籃板,隊員可從球柱四周進行投籃,投籃的得分點較多,攻防相對分散,減少了有意或無意的身體接觸碰撞,同時削減了比賽中體型高大隊員的自然優(yōu)勢,減少了因防守高大隊員某區(qū)域人員過于集中的現(xiàn)象,合球運動簡單的基本技術和規(guī)則有效降低了因運動而帶來的損傷.
調查顯示,碩士研究生課程的開設特點鮮明,一年級主要學習專業(yè)基礎課程,二年級主要學習專業(yè)方向課程,三年級查閱文獻資料和撰寫畢業(yè)論文.其次研究生每天學習時間長,6~8 h的達39.7%,8 h以上的達39.2%,課余時間也在進行資料的查閱、實驗、論文撰寫,同時學校為了便于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宿舍較為集中.另外,從研究生參加體育鍛煉前六位的項目來看,多以2或3人同性間進行體育鍛煉,以上因素非常不利于研究生群體之間的交流.在對碩士研究生參加體育鍛煉應具備的條件進行調查后可知,58.6%認為缺少一起參加鍛煉的同伴.合球運動不受性別、年齡和體能的限制,以及合球特有的同性之間攻防和一對一攻守規(guī)則,可使不同年級和專業(yè)的研究生共同參與,即使每隊上場隊員不足8名時,仍可按性別以及參加人數(shù)的多少酌情遞減,既促進了研究生群體之間的交流,又有效解決了因缺少同伴而影響參加體育鍛煉的現(xiàn)象.
[1]朱琦,王剛.普通高校研究生體質現(xiàn)狀的研究與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05,26(4):102-104.
[2]趙殿軍,孫慶祝,薛嵐,等.高校在讀碩士研究生身心健康狀況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6):746-748.
[3]管勇生.對河南省高校研究生與本科生的體質比較與活動現(xiàn)狀研究[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5,21(2):174-176.
[4]何萍.高校研究生健康狀況和體育活動現(xiàn)狀研究與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8(4):498-499.
[5]李瑋,崔艷榮.河北省高校推廣合球運動的可行性[J].唐山學院學報,2007,20(2):102-104.
[6]楊建華.高校開展合球的可行性研究[J].鄭州牧業(yè)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25(3):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