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俊
(鎮(zhèn)江市潤州區(qū)教育局 教研室,江蘇 鎮(zhèn)江 212000)
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古詩詞內(nèi)容的時空跨度太大,而小學生的閱歷背景又太淺,而且古詩詞的話語風格離學生的現(xiàn)有語感相去甚遠,因此學生很難與詩(詞)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如何開辟一條古詩詞閱讀教學的蹊徑,引導學生直入詩海幽境?下面以一位老師執(zhí)教的《如夢令》一詞為例,談談古詩詞教學應該教什么,怎么教。
片段一:
師:詞人李清照因“日暮”、“沉醉”而“誤入藕花深處”,當時會是怎樣的情境呢?想象畫面,將你的理解讀出來。
學生1:練讀最后一句:“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p>
師:“爭渡,爭渡”你讀得語速急促,而“驚起——一灘——鷗鷺”則音調(diào)拉得比較長。你為什么這樣讀?
生1:我認為當時詞人急于走出藕花深處,拼命地劃著小船,動作十分迅猛,甚至是慌亂的,“爭渡,爭渡”我讀得語速急促。正因為如此,才驚起一灘鷗鷺。詞人看到這意外的一幕,更增添了一份欣喜。最后的音調(diào)拉長就是要表達這意外的驚喜。
師:你抓住了詞人當時的心情,讀出了你的理解,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慌忙劃船的女子。還有誰讀這句?
生2:“爭渡,——爭渡”后一個“爭渡”與前一個“爭渡”中間停頓較長,而且聲調(diào)高了上去。
師:你跟剛才那位同學讀得不一樣,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
生2:詞人誤入藕花叢中,荷花荷葉絲絲拌拌,小船一定比較難劃,所以她劃船是越來越用力。這樣讀表示她的用力和劃船時的困難。
師:你聯(lián)系當時的環(huán)境讀出了你獨特的感受。
思考:教學詩詞最佳的方法就是誦讀,只有反復涵泳才能充分發(fā)揮詩歌抒情、審美的藝術作用;只有反復涵泳,才能加深學生對詩意的理解,被詩中的情感所感染并與之產(chǎn)生共鳴。所以詩詞教學一定要關注朗讀的訓練。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的體現(xiàn)”。這種個性化行為來源于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來源于教師對文本的多元化理解,并不是漫無目標、不著邊際的虛偽的創(chuàng)新。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啟發(fā)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讀詩詞,鼓勵他們讀出自己的想法,并沒有對學生進行朗讀技術層面的指導,學生在這種自主發(fā)展的氛圍中讀出了多元的感受,課堂是學生的主人,學生在自主的課堂中發(fā)展的空間寬廣。只有學生沉入詩詞其中,從自己理解的角度去朗讀,朗讀訓練才是厚實的、帶給學生心靈共鳴的。
片段二:
師:“常記”就是常常回憶起,是怎樣的經(jīng)歷讓李清照這么難忘呢?
生:有天她在溪亭里喝酒,喝醉了,就劃著船兒回家了??墒且驗楹茸砹耍月妨?,不小心劃到了藕花深處,很著急,就用力劃船,把一群鷗鷺都驚飛了。
師:喝酒喝到什么時候?
生:太陽下山時。
師:你從詞中哪里看出的?
生:日暮。
師:藕花是什么?你可以看看圖再告訴大家。
生:哦,藕花就是荷花。
師:爭渡的意思你說出來了,就是爭著用力劃船。從“爭渡”這個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一起喝酒的不止李清照一人,她是和她的朋友一起喝酒、劃船的。
思考:古詩詞教學必須讓學生理解詩詞的意思,特別是一些古今意義相去甚遠的詞;通過教學學生要大致能說出古詩詞的意思。但古詩詞的理解絕不能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地機械解釋,這樣的古詩詞教學就會喪失趣味性、情感性,文采飛揚的詩詞異化成了冷冰冰的訓練材料,絲毫沒有情感的溫度。在上述教學片段中,老師講解了“常記”,讓學生聯(lián)系插圖讀詩詞,敘述李清照年少時的一段經(jīng)歷。沒有讓學生逐字逐句地解釋,而是把解釋整首詞的訓練變成了自然地敘述李清照的一件往事上,自然而又富有趣味。通過追問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太陽下山”就是詞中的“日暮”。還教學生通過看圖的方法理解“藕花”。這樣的教學有方法、有情趣。既落實了字詞意思,讓學生整理了解了詩詞意思,又不露痕跡,可謂“水到渠成”。
古詩詞中的一些詞語該讓學生在準確理解的時候一定要到位,這是豐富學生的積淀不可缺少的。但很多時候,古詩詞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妙處,如果讓小學生字字落實去一一解釋詩詞意,那就是古詩詞的悲哀。因為詩詞著重的是渲染了一種氛圍,傳達了一種情緒,表達了一種情感,所以教學古詩詞無需讓小學生機械地一一落實去逐字解釋,只要能了解描述的事件和表達的情感就行了。
片段三:
師:是什么原因讓李清照“誤入藕花深處”呢?
生:她喝醉了,從“沉醉”一詞中看出來的。
師:讓她醉的僅僅是酒嗎?和朋友在一起欣賞美景,還有什么醉人?
生:還有朋友間的友情讓她沉醉,美好的景色也讓她沉醉。
師:怎樣的美景呢?聯(lián)系生活實際,看看插圖,說說這幅美景。(學生說美景)
師:你看,我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把詩詞讀厚實了。因為“沉醉”,所以“誤入藕花深處”。這首詞給我們描繪了兩個畫面:沉醉、誤入。請同學們展開想象,選擇其中一個畫面寫下來。可以寫寫詞人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想到的。
思考:詩詞是凝練的藝術,寥寥數(shù)語卻能體現(xiàn)深刻的內(nèi)涵、創(chuàng)造高遠的意境。古詩詞教學要學生體會內(nèi)涵,體驗情感,無疑,合理想象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指導學生讀厚“沉醉”的內(nèi)涵,學生明白了讓李清照醉的不僅僅是酒,還有友情、美景。指導學生用合理想象這種方法寫出“沉醉”、“誤入”兩幅畫面。
古詩詞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讀、背、解釋的淺層次上,想象詩詞描繪的景象也是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白x、品、悟、寫”是高年級課堂需要著重訓練的。古詩詞教學要發(fā)掘出寫的切入點,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詩人情感,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將詩詞中描繪的意境、情景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的訓練能深化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豐富語言和內(nèi)心世界,積淀必要的文化知識,形成高尚的情趣,培養(yǎng)審美能力。
片段四:
師:是什么原因讓李清照“誤入藕花深處”呢?
生:她喝醉了,從“沉醉”一詞中看出來的。
師:讓她醉的僅僅是酒嗎?和朋友在一起欣賞美景,還有什么醉人?
生:還有朋友間的友情讓她沉醉,美好的景色也讓她沉醉。
師:本已經(jīng)盡興,誰知回家途中又意外地驚飛了一灘鷗鷺,這景色又一次讓她陶醉了。李清照的一生坎坷,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財散、無子的重重打擊,但是她依然挺過來了,活到了七十幾歲。《如夢令》中的那段年少時的經(jīng)歷讓她常常記起,那是盛開在她記憶中最美的一朵小荷,那段經(jīng)歷讓她醉一生!
思考:每首詩詞都有“詩眼”,往往這便是詩詞情感的線索,而這條線索也是最能打動人的。記住了這條線索,詩詞往往會銘刻在腦海中,讓人難以忘懷。在上述教學片段中,老師抓住了“沉醉”這個詩眼,以“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她“沉醉”的不僅僅是美酒,還有美景和朋友間真摯的感情;因為“沉醉”,才有了“驚起一灘鷗鷺”的奇遇;因為這段奇遇,讓她陶醉一生,這段美好的回憶幫助她度過了許多困頓的歲月。
自古以來,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就很講究詩眼的提煉?!秾W詩百法》說:“作詩點眼,猶之畫龍點睛。詩無眼則佳處不見,龍無睛則神彩全失。”含有詩眼的句子往往最能體現(xiàn)作品的內(nèi)蘊與表達技巧。因此,抓住詩眼,也就抓住了作品的內(nèi)蘊和表達技巧。在詩詞教學中,就要有這雙發(fā)現(xiàn)“詩眼”的慧眼,帶領孩子徜徉在詩詞的樂園。
[1]小學語文名師古詩文課堂實錄.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梁雪菊.小學語文教學.古詩詞教學的吊詭現(xiàn)象,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