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宇
(吉林職工醫(yī)科大學,吉林 吉林 132000)
談師德的踐行
張占宇
(吉林職工醫(yī)科大學,吉林 吉林 132000)
師德問題是教育的根本性問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教育工作者踐行師德要有“四心”:(1)愛心。愛心是“師德之魂”,教師要用一顆寬容之心去引導學生暫時失當?shù)男袨?,去喚醒學生暫時迷惘的靈魂。(2)耐心。教育的責任就是不斷挖掘?qū)W生的天資和潛能,進而不斷提升其生命價值。(3)虛心。教師要尊重、理解、信任、賞識學生,要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4)匠心。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講究方法、講究藝術,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育智慧,因材施教,獨具匠心。
師德;愛心;耐心;虛心;匠心
自從人類有教育活動以來,如何做教師、做一個什么樣的教師就一直是反復被人們提及的問題之一。應該說,師德問題是教育的根本性問題,直接決定教育的成敗。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職業(yè)教育的形勢發(fā)生了變化,一些教育工作者一時難以適應這種變化,在內(nèi)心期望值與社會現(xiàn)實形成巨大落差的情況下,心理壓力與日俱增,甚至產(chǎn)生了職業(yè)倦怠,因此,重提師德問題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本文從師德的一個側面談一下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如何踐行師德,希望能對各位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筆者認為教育工作者踐行師德要有“四心”,即愛心、耐心、虛心和匠心。
愛是人類情感的最高形式,更是教育情感的最高形式,有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愛孩子?!碧招兄壬f:“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痹趲煹碌闹T要素中,愛是最基本的因素,是“師德之魂”。
著名教育家、中央教科所所長朱小曼教授說:“有了教師的愛,就可以激發(fā)出學生的情感,教師的人格和學生的人格就開始互動、影響和溝通,在潛移默化中教師的人格轉化成了學生的人格,教師也就完成了人格化教育的任務?!?/p>
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自然迸發(fā)而不是故作姿態(tài),應該是不求回報的甘心付出,更應該是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長久滋養(yǎng)。愛不僅意味著每個學生的喜悅和苦惱都敲打著教師的心,引起教師的思考、關懷和擔心,不僅意味著教師小心翼翼、深思熟慮、關懷備至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更意味著教師要擁有一顆寬容之心,去引導學生暫時失當?shù)男袨?,去喚醒學生暫時迷惘的靈魂。學生是處于發(fā)展中的未完善的人,我們不能用不符合學生實際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行為和思想,對學生的錯誤或不完善之處絕不能求全責備,否則可能導致其精神萎靡。一顆無愛、無寬容的冷漠之心,必將絞殺學生的智慧和個性。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一旦感受到了別人對他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就失去了對善與惡的敏感性,產(chǎn)生對人的懷疑和不信任,這就是怨恨的最主要來源?!?/p>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或許對我們有些啟發(fā):相傳古代有一位老禪師,一日傍晚在禪院里散步,忽見墻角有一張椅子,他知道一定是有人違反寺規(guī)越墻出去了。他沒有聲張,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不一會兒,一個小和尚越墻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跳進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fā)現(xiàn)剛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意料的是,師傅并沒有責備他,只是平靜地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件衣服?!比绻覀兊慕逃^程中也能充滿這樣富有愛和寬容的細節(jié),如果我們都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我們的學生,那將有多少教育奇跡被創(chuàng)造出來!
教育是心與心的交融,是情與情的共鳴,沒有教育者的真情投入,哪有被教育者的真情回報?愛可以使人產(chǎn)生一種前所未有的改變自我的動力,這種動力是諷刺、挖苦、辱罵之類永遠無法比擬的。請記住泰戈爾的一句話: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
有一位年輕作家想塑造一個沒有目標、沒有追求的時代落伍者的形象,于是,他長途跋涉來到一個偏遠的村落。在這里,他看到了一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胡子拉碴的中年男子蹲在一塊并不寬廣的地里鋤草,他的動作是那樣慢、那樣懶散,這種漫不經(jīng)心讓作家氣憤至極,他認為自己終于找到了作品的主人公,于是匆匆往回走想去完成自己的作品。走了一段路之后,作家想再看一眼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因為他希望能刻畫出他的神韻。然而就是這多看的一眼卻讓作家驚呆了,他發(fā)現(xiàn)那個站立起來的中年男子的一條褲管正在風中飄蕩。
這個故事讓我們震撼,由此也想到了我們的教育。不可否認,目前我們職業(yè)學校學生的素質(zhì)參差不齊,很多學生不愿學習、調(diào)皮搗亂甚至打架斗毆,對于這些學生,我們有的教師逐漸失去了耐心,早早給這些學生貼上了“差生”、“后進生”的標簽,以冷漠無情取代了循循善誘,以簡單粗暴取代了誨人不倦,使學生失去了自尊、自信,甚至自暴自棄,導致教育徹底失敗。其實,再頑劣的學生身上也會有閃光點,他們的內(nèi)心也充滿著美好的追求和向往。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那樣的人,他的身上未被賦予天資和可能性,以便于他在生活中、首先在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表現(xiàn)出自己與眾不同的、獨特的美質(zhì)和天才來?!倍逃呢熑尉褪遣粩嗤诰?qū)W生的天資和潛能,并把它發(fā)揚光大,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生命價值。
這里有一個教育評價問題,即如何評價教育的成敗。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更多的是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來評價教育質(zhì)量,這是極端片面的。愛因斯坦說:“學校應該確立這樣的目標,學生離開學校以后,不是成為一個專家,而是成為一個和諧的人?!彼踔琳J為,如果一個人在學校里僅僅發(fā)展了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而沒有發(fā)展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能力,沒有發(fā)展自己對道德上的善和美的敏銳感知,那么這個人就更像一條受到很好訓練的狗,而不是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蘇霍姆林斯基說:“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的惟一的、吞沒一切的活動領域。如果一個人只是在分數(shù)上表現(xiàn)自己,那么就毫不夸張地說,他等于根本沒有表現(xiàn)自己。而我們的教育者,在人的這種片面表現(xiàn)的情況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們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沒有看到整個花朵?!睏钫駥幗淌谝苍恢挂淮蔚卣f過,國外許多杰出的實驗物理學家,如果用目前國內(nèi)的衡量標準來評判,都會早就被淘汰掉。教育是促進人的身心全面發(fā)展的活動,“在我們這里,具有決定意義的是一個人應當成為什么樣的人?!碧K霍姆林斯基提出的這一目標,具有最深厚的人文性。
愛因斯坦上小學時,有一次教師留的作業(yè)是做木凳。交作業(yè)時,教師對他大發(fā)雷霆,問道:“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糟糕的木凳嗎?”愛因斯坦回答說:“有?!庇谑怯帜贸鰞蓚€更糟糕的木凳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我交的是第三個。它雖然也不是很好,但比前兩個好多了。”小愛因斯坦的這種表現(xiàn),如果用我們今天的標準衡量,恐怕是差生中的差生了,可誰會想到,就是這樣一個被教師評為糟糕透頂?shù)膶W生,居然會在物理學領域?qū)懴氯绱溯x煌的一筆,以至于迄今為止難有人望其項背。愛因斯坦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我們對人,對教育的認識還太膚淺。傅雷在《傅雷家書》一書中寫道:“了解人是一門最高深的藝術,便是最偉大的哲人、詩人、宗教家、政治家、醫(yī)生、律師,都只能掌握一些原則,不能說對某些具體的實例——個人徹底了解?!币虼耍诮逃虒W工作中,我們對學生還需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了解,不妨多看他們幾眼,去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積極的因素和潛在的能力,并加以正確引導,把他們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用的人。如此,國家幸甚,民族幸甚,教育幸甚,學生幸甚!
虛心即教師要尊重、理解、信任、賞識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師生關系有兩種,一種是社會學范疇的,一種是教育學范疇的。“人是社會的動物。”柏拉圖如是說。人是社會的動物,無非是說,人和人的關系首先是一種社會交往關系。從社會學角度講,教師和學生分別作為法律上的人,其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在社會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享有同等的地位和人格。因此教學活動過程是建立在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基礎上的一種平等對話過程,是一種師生人格對等的交往。而從教育學角度講,教學活動是一種授受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認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知識、能力、經(jīng)驗、年齡等諸方面都占有絕對優(yōu)勢,學生無論是知識、技能的獲得,還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都需要教師的啟發(fā)、指導和幫助。因此,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也不應該是平等的,教師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所以,即使是西方民主教育的鼻祖杜威也認為“教育即指導”。但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要以學生的主體性為基礎,教學作為一種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其目的的實現(xiàn)和任務的完成,必須借助于學生的自主活動才能成為可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jù)社會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針對不同學科、不同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需要,靈活地選擇最佳的教學活動方式,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機會、創(chuàng)造條件。如果沒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而教師也不精心設計和科學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方式,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就會落空,教師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主導作用就只能是一個良好的愿望而已。因此,教學活動的過程本質(zhì)上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辯證統(tǒng)一,是教師的價值引導與學生自主建構的有機結合,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和發(fā)展活動的正確引導、科學組織和有效規(guī)范。這也就是我們平時經(jīng)常所說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值得提出的是,師生關系的兩種屬性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能因為師生關系在教育學層面上存在不平等性就否認師生在人格上的平等,也不能因為師生關系在社會學層面上具有平等性而否認教與學的獨特性。在目前教育教學領域的實際工作中,我們有時更多的是強調(diào)師生關系的教育學屬性,而對其社會學屬性認識不足,導致“教師中心”、“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甚至出現(xiàn)教師實施“語言暴力”、體罰學生等有損學生人格尊嚴的事件,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常常處于被動、尷尬的局面。因此,正確認識師生關系的雙重屬性,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教育教學工作有著特殊的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心理意義上的教學是人們心靈之間最微妙的接觸。在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揮情感效應的作用。教師對學生真摯深厚的情感,是開啟學生智力和美好心靈的鑰匙,是激發(fā)學生追求真理的動力,更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他提出的一個著名口號是“要讓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他對教師說:“我想告訴你,年輕的朋友,一個極其簡單而又極其復雜的秘訣——這個秘訣就是: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zhì)來說,就在于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我是一個勤奮的祖國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兒女,是一個有著崇高的志趣、激情和不斷取得進步的完善的人?!彼麍孕?,教育者要有效地進行教育工作,首先必須尊重和欣賞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樹立自豪感和自信心,這是一條重要的教育規(guī)律,也是成功教育思想的一條重要原則。
著名教育家朱小曼教授也認為,教師應該以尊重學生的態(tài)度和方式與學生民主、平等地交往。如果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永遠拒絕教師,則一切教育措施無異于在荒涼的沙漠中種植莊稼。
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意味著教師不能嚴格要求學生,不意味著教師對學生要一味遷就,甚至放任不管,但教師對學生的批評和要求首先應該是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進行的。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科連柯說:“更多地尊重人,才能更多地要求人?!敝挥凶鹬貙W生,相信他能改正錯誤,他才會理解你的批評,接受你的批評。懲罰,也只有當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后才會有效。如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對學生的懲罰方式就很值得我們借鑒。有一次,一個學生在課間玩得興高采烈,上課回來晚了,怎么懲罰他呢?魏書生的辦法是讓他給全班學生唱一支歌。站在前面唱歌,雖然沒有壓力、沒有羞辱感,但也不可能產(chǎn)生榮耀感、自豪感,他不會忘記自己是因為什么原因才站到那個位置上去的。這種糾正錯誤的方法,密切了師生、學生之間的關系,淡化了學生的逆反心理,也調(diào)節(jié)了班級氣氛。
匠心即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講究方法、講究藝術,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育智慧,因材施教,獨具匠心,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有一位教師,開學前拿到一本學生的名冊,便開始琢磨學生的名字。然后,他根據(jù)學生的名字給每位學生寫了一副對聯(lián)或一首詩,并加上按語打印出來。按語說:“同學們,我們的名字看似簡單,卻蘊涵了長輩對我們的期望,我嘗試將之揭示出來,相信它會激勵我們努力學習?!睂W生見此,無不感動。學生產(chǎn)生的這種感動奠定了這位教師成功開展教育工作的基礎,相信他日后對學生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
英國當代著名解剖學家約翰·麥克勞德讀小學的時候特別淘氣,有一天,他想親眼看看狗的內(nèi)臟是怎樣的,便偷偷將校長的寵物——一只可愛的小哈巴狗給殺了。校長知道后氣得七竅生煙,他決定處罰這個無法無天的學生。怎么罰?出乎人們意料的是,校長既沒有批評他,也沒有開除他,而是罰他畫一幅人體骨骼和人體血液循環(huán)圖。約翰·麥克勞德被校長的寬容所感動,從此以后,發(fā)憤鉆研解剖學,終于成為舉世聞名的醫(yī)學科學巨匠。試想,假如當年這位校長采取了粗暴嚴厲的批評方式或者干脆開除這名學生的話,那么這個天才的解剖學家就會夭折。在慨嘆這位校長高明教育方法的同時,我們也該反思自己在日常教育中的所作所為。我想重溫一下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糊涂的先生》一詩中寫下的話:“你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說瓦特庸,你說牛頓笨,你說像個雞蛋壞了的愛迪生,倘若信你的話,哪兒來火輪?哪兒來電燈?哪兒來微積分……你非要等到這一天,才認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也許一位中國母親對自己頑皮孩子在教育中的良苦用心更讓我們感動。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教師對母親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癥,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住,你最好帶他上醫(yī)院去看一看?!蹦赣H回家后對孩子說:“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xiàn)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蹦翘焱砩?,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飯,并且沒讓媽媽喂。在兒子上小學的家長會上,教師對母親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考試,你兒子排第49名。我們懷疑他在智力上有些障礙,你最好能帶他去醫(yī)院查一查。”母親回家后對孩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并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他排在第21名?!彼l(fā)現(xiàn),兒子黯然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彩,沮喪的小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第二天上學時,兒子沒有睡懶覺,去得比平時早了半個小時。在兒子上初中的家長會上,母親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待著教師的批評,這已經(jīng)成了母親的習慣。然而,這次卻出人意料,直到家長會結束,她都沒有聽到教師的批評。臨別,她去問教師,教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xiàn)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蹦赣H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回家后對兒子說:“老師對你非常滿意,她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高中畢業(yè)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的日子,兒子從學?;貋?,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母親手里。此時,母親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積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身上承載的不僅僅是塑造一個個鮮活靈魂的使命,更是一個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的重托,切不可掉以輕心。
G451.2
A
1671-1246(2010)04-0010-04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ZC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