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平
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邵平
目前,在課堂教學上,“少”“慢”“差”“費”等現(xiàn)象還很嚴重。這種現(xiàn)象導致學生不愛學習、不懂學習、不會學習。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必須改革課堂教學,而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改革,效果很好。
茅盾先生的小說《春蠶》中,描寫小輪船的汽笛的聲音是“嗚!嗚,嗚,嗚——”,只用了4個字,3種標點符號。如果把它單純作為科學語言來看,則啟發(fā)讀者的感官,讓其聯(lián)想,具體說明老通寶被第一聲汽笛從沉思中驚醒,隨即他又聽到了兩聲短促的汽笛叫聲。再進一步分析,這4個字,3種標點符號,反映了帝國主義武裝侵略、經(jīng)濟滲透已經(jīng)深入到我國的農(nóng)村,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社會現(xiàn)實,揭示老通寶以及千千萬萬個勞動人民貧窮落后的根源。學習這一段時,教師請學生朗讀,并錄下音,反復比較,然后再進行分析,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再如白居易的名詩《琵琶行》,其中一大段通過描寫琵琶女彈奏的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里邊14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四弦一聲如裂帛”,在借助語言的音韻摹寫音樂的時候,兼用各種生動的比喻以加強其形象性,調動人的視覺與聽覺。這里,作者不僅表現(xiàn)音樂的才華,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形象的千變萬化,展現(xiàn)琵琶女起伏回蕩的心潮,為下面的述說身世作了音樂性的渲染。學習這首詩,有的學生可能會對這些描摹理解不深,但如果借助CSC備課系統(tǒng)的多媒體朗讀,便可使學生進入到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中,進行聯(lián)想、比較,學生理解起來就方便多了。
魯迅先生的《藥》中,描寫一群人觀看殺夏瑜的場面時,這樣寫的:“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后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睂@群看客,要是制作一張幻燈片:一邊是一只被手提著的鴨子,一邊是一群伸長頸項的人。制作時再夸張一些,教學中一放,不用教師多講,學生就會有一個形象而深刻的印象。
孫犁的《荷花淀》第二段:“要問白洋淀有多少葦?shù)?,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葦子,也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淀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淀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女人們在場里院里編著席。編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漲滿,有無數(shù)的船只運輸銀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莊就全有了花紋又密又精制的席子用了。大家爭著買:‘好席子,白洋淀席!’”這一段描寫,如果不深入分析,輕易地忽視過去,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目的。這段文字,前半部分描寫了白洋淀水鄉(xiāng)的遼闊無垠以及盛產(chǎn)蘆葦?shù)母火埦跋?;而后半部分卻是通過大家對白洋淀席的贊譽,表現(xiàn)白洋淀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理解到這個程度還是不夠的,還要深究此處的描寫同表現(xiàn)作品的主題以及展開情節(jié)的關系。因為,水鄉(xiāng)是這樣的美麗富饒,白洋淀人民又是這樣的勤勞智慧,那么,當日本鬼子的鐵蹄踐踏這塊美好的土地、威脅著這些勤勞勇敢的人民的時候,只要稍有一點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人,能不奮起斗爭、保家衛(wèi)國、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和侵略者進行殊死的搏斗嗎?以水生為代表的年輕人的參軍,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年輕婦女們在斗爭中的鍛煉成長,都是在這樣一個典型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的。這里的景物描寫,起到了突出作品主題、促進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學習時,如果先放一段錄像,既能給學生一個生動形象的印象,又能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的普及與應用,為語文教學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天地。各種教學軟件的開發(fā)、推出,大大方便了教師與學生。把計算機引入課堂教學,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教學效率。如學習《風景談》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利用計算機制作六幅畫面,借助聲、像的巧妙結合,更好地理解作品。如“沙漠駝鈴”一幅畫面,先推出自然風光——遼闊、平坦、空曠、寂靜、燥熱、單調的沙漠;然后,推出人的活動——駝隊出現(xiàn),聲色具備,頓時使荒原充滿生機,從而突出“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這一主題。
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大量的文質兼美的典范文章,其中更有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有的描寫山川景物等自然風光,抒發(fā)作者的贊頌之情;有的塑造生動的藝術形象,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反映社會的風貌,從而激發(fā)人們的同情、贊美或憎惡。文學作品是作家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出來的美的對象,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感知、體驗、欣賞、鑒別作品的情感和藝術形象,使其語言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同步提高??傊?,將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到課堂教學中,既可以節(jié)約課堂教學時間,又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便于學生儲存記憶,又可以使學生展開聯(lián)想。
(作者單位:河北省邢臺市第七中學)
10.3969 /j.issn.1671-489X.2010.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