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華 盛才華 黃偉
自體乳突骨皮質乳突腔填塞術后64例臨床體會
張英華 盛才華 黃偉
目的探討乳突腔填塞術的具體方法及優(yōu)點,選擇填塞術的具體方法及優(yōu)點,選擇填塞材料的適用性和可行性。方法用自體乳突骨皮質填塞乳突腔64例,在局部截取自體乳突骨皮質,經磨削成形重建外耳道,并用纖維蛋白原生物膠接縫,填隙,外加碘仿縮條填壓,即可用于完全干耳的陳舊性乳突根治術腔,也可在乳突根治術后立即進行,該術式均采用耳后切口,分離術腔皮瓣,術后亦可行鼓室成形術。結果64例中59例生長良好,5例延期愈合,無一例脫出。結論自體乳突骨皮質填塞術具有取材合適、方法簡單、生物相容性好及不吸收不變形、不需另做切口等優(yōu)點,手術成功率高,其手術成形后之外耳道具有高穩(wěn)定性,解剖形態(tài)酷似正常外耳道,患者無需特殊措施即可洗浴,免去了患者需定期到醫(yī)院復診的麻煩。
自體乳突骨皮質,乳突腔填塞術
中耳乳突術后遺留術腔給患者術后生活帶來不能沐浴及長期復診等諸多煩惱,我院1996~2002年間收治乳突根治術后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64例,均采用自體乳突骨皮質行乳突腔填塞術,取得了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64耳中男38例,女26例平均年齡36歲,其中雙耳36例,單耳28例,乳突根治術后一期行術者38耳,不少患者在收治前行乳突根治術后暫時性獲得干耳,但在數(shù)年后術腔內上皮脫屑,產生痂皮,并進一步發(fā)生炎癥而糜爛流膿甚至繼發(fā)脂肪瘤。
1.2 手術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耳后溝切口,一般采用局部浸潤麻醉,必要時加用杜非合劑強化,將切口向乳突尖方向延長,暴露乳突骨皮質,用耳用電鋸切取大小合適之乳突骨皮質備用。然后從膽脂瘤術腔周邊骨緣向中心分離腔內上皮,直達面神經鼓室段及外耳道后壁為止,注意不能遺留上皮組織及是否有硬腦膜暴露,是否有腦膜疝入術腔,用生理鹽水沖洗后,倒入0.3%環(huán)丙沙星液幾分鐘,將備用之乳突骨皮質片反復磨削,并在面神經脊及前方的外耳道壁各開一小骨槽以嵌置移置物,將移置之乳突骨皮質片磨成“瓦狀”,多次試放于骨槽之中,反復校正使之完全適合于外耳道缺損區(qū),再用纖維白原組織膠伴磨削下的乳突皮質骨粉封閉、接縫,殘余之后部術腔用骨屑骨粉加纖維蛋白原組織膠填塞。
在II型和III型鼓室成形術,按鼓室成形術的方法,用鼓膜,聽骨移置物重建聽骨鏈。外耳皮瓣在復位前,先用移貫筋膜覆蓋上方的移置片與后方的耳神經脊,再用陳舊術腔內皮覆蓋用外耳道皮瓣,將其覆蓋于外耳道缺損部位,最后小心用碘仿紗條填壓。術后常規(guī)乳突術后換藥,觀察術腔情況,并做常規(guī)耳部術后處理。
以上64例中,58耳皮瓣生長良好,外耳道形態(tài)正常,無耳流膿,6例污水入耳后間斷流膿,但無膽脂瘤復發(fā),無一例移置物脫出。
以上術式即可用于已完全干耳的陳舊性乳突根治術腔,也可在乳突根治術后立即進行。外耳道重建對乳突根治術后聽力重建很有必要。乳突術后重建了外耳道患者每天無須特殊措施即可洗浴,亦無須長期去醫(yī)院清理術腔,如果鼓室黏膜完整,咽鼓管功能正常,就可以做鼓室成形術。部分恢復患者聽力,達到聽力重建目的。
過去認為,乳突根治術后腔內皮瓣血運不佳,以致毛車腺體易發(fā)生感染而復發(fā)膽脂瘤,另人有認為主要是由于鱗狀上皮的過度角化和外耳道形態(tài)及功能的改變,因含有豐富耵聹腺和皮質腺的外耳道皮瓣翻入乳突腔后不能通過下頜關節(jié)的運動使上皮屑排出,從而加速了上皮角化壞死這過程,亦易發(fā)生感染,而寬大潮濕的乳突腔必然造成脫屑從而易感染甚至發(fā)生膽脂瘤,造成再次耳流膿。
本術式克服了以上缺點使外耳道的形態(tài)和功能接近了正常生理狀態(tài),采用自體乳突骨皮質和生物膠粘結,極大地減少了排異脫出的并發(fā)癥,我們認為優(yōu)于顳肌肌瓣,耳甲腔軟骨、自體髂骨、生物陶瓷等移植材料,因為顳肌肌瓣易出、萎縮、感染及壞死,軟骨類移置物及吸收及變形,生物陶瓷易排異脫出,自體髂骨需另作切口加重損傷等。
應該注意的是在切取乳突骨皮質時應在乳突后下,避突傷及面神經及乙狀竇、硬腦膜等,為了變于成形最好采用專用微型電鋸切取,骨片切下后用骨蠟止血,術后仔細檢查有無傷及硬腦膜,乙狀竇而神經管等結構,并做相應處理。
[1]汪磊.鼓室成形術的發(fā)展.中華耳鼻喉雜志,1996,31(6):323-324.
[2]余力生,韓朝剛,于紅,等.軟骨柵、軟骨膜、鼓膜成形術.中華耳鼻喉科雜志,2001,36(3):166-168.
464000 河南省信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