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行,李國明*,劉 軍 ,石正琪
(1.廣東醫(yī)學院微生物與免疫教研室,廣東湛江 524023;2.廣東醫(yī)學院病原生物學實驗室,廣東湛江 524023)
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實驗課教學方法的探討
胡小行1,李國明1*,劉 軍2,石正琪1
(1.廣東醫(yī)學院微生物與免疫教研室,廣東湛江 524023;2.廣東醫(yī)學院病原生物學實驗室,廣東湛江 524023)
通過改善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提高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采用現代開放式教學方式,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提升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多進行實驗設計,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制定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實驗技能。
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實驗課教學;教學模式
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是醫(yī)學檢驗的主干課程之一,與臨床醫(yī)學聯系非常緊密,是一門實踐性與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要求學生既要牢固掌握微生物學基礎知識,還要熟練掌握微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實驗技術。臨床微生物檢驗實驗是微生物檢驗專業(yè)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檢驗醫(yī)學專業(yè)畢業(yè)生能否更好、更快地適應臨床檢驗工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采用現代開放式教學方式,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提升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多進行實驗設計,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理論與臨床相結合;制定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以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就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實驗教學方法做如下探討:
實驗帶教老師的專業(yè)理論水平及實踐能力、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以及在教學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對實驗教學的質量有重要影響。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首先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高組織調控能力和教育引導能力,擺脫傳統的思維定式和行為習慣的約束,樹立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育觀。要求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重視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并自主解決問題,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實踐技能和獨立自主能力的提高。其次,要轉變教師角色,打破以教為中心、強行灌輸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以教促學,教師要成為實驗的參與者,從傳遞知識轉變?yōu)樵鰪妼W生自主探索和提升學生學術水平的促進者、組織者與合作者,激發(fā)學生對實驗的興趣。
臨床微生物學及微生物學檢驗學科發(fā)展迅速,而且學科交叉廣泛,特別是近幾年各種傳染病和耐藥菌株都處于上升趨勢,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要全面準確地掌握實驗原理、操作方法、目的,熟練掌握相關的實驗技巧和技能,嚴格按照實驗室規(guī)章制度、操作規(guī)程完成實驗,并對與實驗相關的知識進行詳細解讀,對實驗可能出現的結果進行分析,對實驗過程中容易忽略的問題進行強調,以讓學生對實驗有一個更深、更全面的了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從實驗設計到具體實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及科學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基于所學知識,提供一些思考性和綜合性較強的實驗,以提高其獨立思維能力,并通過推理、提問、實例等形式加深學生對實驗的理解,加強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yǎng);重視與臨床相結合,讓學生認識到本課程在臨床應用中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其學習動力;要關注相關內容的發(fā)展趨勢和前沿動態(tài),為學生提供本專業(yè)最新的研究動態(tài)。最后,教師還要熟悉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理論,這不僅有助于掌握基本教學規(guī)律和有效的教學方法,還可以了解學生不同的心理和學習要求,反過來也可促進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臨床微生物檢驗作為實驗診斷的一門重要課程,無論是進行科學研究還是臨床檢驗,都要以實驗為基礎。實驗不僅鞏固和擴充了學生的理論知識,而且也使學生學習了實驗技能和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職業(yè)素質,所以,實驗成為臨床微生物檢驗教學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F在科學發(fā)展日新月異,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教學大綱中實驗課程的基本要求,還要求學生根據已學理論知識,設計一些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探索意識。顯然,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需要,而較為先進、系統、完善的開放性實驗教學已成為必然的發(fā)展趨勢。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可以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實驗,或者參與實驗的準備工作,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其實踐能力。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內容繁雜、知識點多且連貫性差,較難記憶,例如細菌各論,每一種細菌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性、生化反應復雜多樣,極易混淆。采用多媒體課件,將常見細菌的形態(tài)學特征、培養(yǎng)特點、生理特性等內容用圖片、動畫、視頻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既可以讓學生復習該實驗涉及的理論知識,又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實驗興趣。另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些不便讓學生在課堂現場操作的實驗技術,如高壓滅菌鍋的使用、培養(yǎng)基的制備等。比如用懸滴法進行細菌的動力檢測時,即使在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情況下,學生也經常無法找到正確的視野,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細菌的運動沒有直觀的認識。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制作細菌動力學觀察的視頻資料,包括顯微鏡的使用、細菌的鏡下特點及運動等內容,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實驗操作和觀察的效率。
實驗是鍛煉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維能力、運用能力等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手段[1]。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實驗包括三個方面:基本實驗,如顯微鏡的使用、細菌分離培養(yǎng)、細菌革蘭染色、細菌形態(tài)結構觀察及生化鑒定等;綜合性實驗,主要包括常見致病微生物的分離鑒定實驗;設計型實驗,主要包括血液、尿液、糞便等的細菌學檢驗。前兩種實驗主要目的是完成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讓學生鞏固所學理論知識,掌握基本實驗方法和技能,初步了解實驗設計思路。在這類實驗中,教師也可以擺脫傳統的死板硬套書本上現有方法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把現有的實驗改進為探究性試驗,例如實驗教學中比較重要而且常用的革蘭染色和抗酸染色,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比較改變染色或脫色時間后的染色效果,探討影響染色效果的主要因素,加深對染色的認識;類似的實驗還有細菌的分布、外界因素對細菌生長的影響、藥物敏感試驗等。教師也可以拿一些臨床患者標本如痰、血、尿等進行鏡檢,既能讓學生了解到病原體的大體結構形態(tài),又能讓學生對臨床的鏡檢方法有一定感性認識,促進了理論與臨床相結合。然而,要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主動學習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只完成教學大綱中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多增加綜合性、前沿性設計型實驗,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自主設計實驗方案,獨立完成實驗的準備、操作以及實驗結果評價,這樣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讓其了解科學實驗的內涵[2]。同時,也應該讓學生了解或熟悉一些與臨床微生物學檢驗相關交叉學科知識、相關實驗方法及基本設計思路,如分子生物學的PCR方法、免疫學的免疫印跡法等,為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打下良好基礎,拓寬了學生的實驗空間、學習范圍及思維方法。
在臨床微生物檢驗實驗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與臨床的緊密結合,讓學生了解所學實驗在臨床中的應用及臨床檢驗中現用的主要檢驗方法,可以安排學生到醫(yī)院檢驗科見習標本采集、標本接收及接種處理;常見細菌鑒定及藥敏試驗、醫(yī)院感染檢查項目、室內質控和室間質控的方法[3]。檢驗專業(yè)學生在校期間,教師授課時雖然注重與臨床結合,但對臨床知識及相關檢驗方法的掌握缺乏系統性,尤其是實驗課所學實驗技術與檢驗科所采用的方法相脫節(jié)。在臨床見習時,通過親自參與檢驗過程及專業(yè)檢驗醫(yī)師對相關臨床知識的詳細講解,使學生對基本實驗方法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同時檢驗專業(yè)學生也應該到其他相關臨床科室見習,如呼吸科、泌尿科、血液科等,使學生把檢驗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對疾病檢驗方法及臨床意義較全面的認識。
現代教育體制和教育目標的改革,要求有新的有效的評價體系與之相適應,傳統的實驗考核內容和形式過分單一,削弱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結合檢驗專業(yè)自身的特點,實驗考核內容應包含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兩部分,平時成績可依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實驗操作規(guī)范性、實驗報告正確性及整潔性、實驗態(tài)度等內容進行評價,不僅要檢測學生對重點、難點內容的掌握,更要了解學生分析、綜合、歸納及應用能力[4]??荚噾摪▋刹糠郑孩龠x取幾個教學大綱中常用的試驗讓學生進行操作,既能檢測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又可考察學生對常用試驗方法的掌握程度;②選取綜合設計型實驗,從實驗設計和準備、實驗操作、結果到實驗報告的完成都由學生自行完成,以此來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獨立自主能力及實踐能力等綜合技能[5]。同時,制定出詳細的評價標準,對評價進行量化。
總之,改善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目的是提高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教學質量和效率,讓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挖掘學生潛能,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培養(yǎng)高層次復合型醫(yī)學檢驗技術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1]李聞文.淺談臨床微生物學和微生物檢驗實驗課中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8,15(5):1631.
[2]楊赟.微生物學檢驗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改革[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7(3):286-287.
[3]林梨平,林旎,傅冷西,等.強化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教育版,2008,10(4):440-441.
[4]張學軍.全面改革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1):4-6.
[5]唐小梅,陳群,劉仿,等.如何提高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實驗教學效果[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24):128.
R37
B
1674-4721(2010)10(b)-115-02
*通訊作者
201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