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中
淺談鋼琴伴奏與演唱者的巧妙合作
□林溪中
和任何工作一樣,學會容易學好難。只要會彈鋼琴的人都能彈伴奏,但是,要想成為一個好的鋼琴伴奏者,絕非輕而易舉。經(jīng)過我十幾年來的教學和學習,總結了如下幾點鋼琴伴奏與演唱者怎樣合作的看法。在這兒我愿意把從事鋼琴伴奏的體會、經(jīng)驗,與大家交流。我沒有高深的理論,也沒有引經(jīng)據(jù)典,只是力求從實用的角度出發(fā),把我切切實實的感覺和認識告訴大家。希望能與以鋼琴伴奏為職業(yè)的同行們共勉。
1.鋼琴伴奏與演唱者要合作得好,有諸多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伴奏者要熟悉演唱者的呼吸,也就是給氣口要給得好。呼吸是聲樂藝術和重要技術手段,直接影響到音樂的表現(xiàn)力。只有呼吸掌握得好,氣息才得以流通,樂句才能更為流暢。
我認為一個好的鋼琴伴奏者不僅要熟悉和感覺到演唱者的呼吸,而且應該和演唱者共呼吸,這就需要在“心”中和演唱者一起唱。當然,做到這一點有一個重要前提:必須對作品有共同的理解,對樂句有一致的處理。演唱者根據(jù)自身氣息的長短,根據(jù)樂句的需要,確定氣口的位置。一般來講,當音樂情緒達到高潮,尤其是在即將出現(xiàn)的高音之前,氣口要給的充分,才能使演唱者有充分的準備,使高音唱到位,才能在音樂上給人以滿足感。在正常的音樂節(jié)奏進行中,吸氣是不能占時間的。這需要伴奏者把關,避免因吸氣太隨意,使音樂松散。而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情緒的變化,氣口的長短也會變化。有時呼吸深而慢,帶出來的是悠長而寬廣的旋律。有時呼吸快而短促,唱出的也許是快速活潑的樂句。呼吸應融在音樂表現(xiàn)中,無論音樂節(jié)奏、氣息長短如何變化,伴奏者只有在心中和演唱者一起唱,氣口才可能給得恰到好處,樂句才可能合作得更為默契,從而使演唱者在聲音、感情上得以充分發(fā)揮。
2.必須從音樂的整體出發(fā),“托得住,跟得好”。
前面說過,鋼琴伴奏的創(chuàng)作和旋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是一個整體。那么作為伴奏者就要把這一點表現(xiàn)出來,猶如一首鋼琴作品,靠演奏者的兩手把眾多的聲部組織起來,次要聲部一定是伴隨著主要線條,根據(jù)音樂整體情緒的變化,時起、時落、時松、時緊。聲樂作品也是一樣,不同的是由兩個人來完成。
一首聲樂作品,一般而言,主旋律在演唱者,這只是一個單線條;而豐富的和聲、織體都在伴奏部分,它們幫助主旋律表現(xiàn)得更為豐滿,也可以說是主旋律的依托。要想托得好,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
①音樂比例
有的伴奏者在這個問題上存在一個誤區(qū),認為既然是伴奏就一定要弱,生怕壓唱。這種不從整體出發(fā),只是一味地弱,實際上容易造成聲部的失衡。必須從音樂情緒的整體需要和整體音響的比例出發(fā)來確定你的音量。例如,當音樂情緒達到高潮,而演唱者停留在高音時,作為伴奏要把情緒推上去,這時要敢于強,氣氛烘托得越好,就越能幫助演唱者調(diào)動熱情,使高音展現(xiàn)得更有魅力。而當音樂很安靜或正常進行時,音量要適當控制,使伴奏和主旋律在音量上和諧。從我的經(jīng)驗來看,只要你能清楚地聽到演唱者的聲音,就不會壓唱。要學會運用你的聽覺,找到合適的整體音響感覺。說到音量,我想提兩個技術方面的問題與大家探討。
第一:強時千萬不能砸。不少伴奏者雖然是鋼琴專業(yè),但卻不注意方法:只要是強音,尤其是強的和弦,就往下砸,造成手臂緊張,不但自己會引起疲勞,發(fā)出的聲音也不是鋼琴的共振聲,而是吵鬧聲。這種生硬的聲音,對音樂起干擾作用,即使不是很強,都會造成壓唱的效果。
第二:弱時聲音不能飄。當音樂要很安靜的時候,必須控制音量。但有時候經(jīng)常會覺得已經(jīng)很輕了,為什么還是不夠安靜。我認為,問題不在音量而在音質(zhì)上,越是弱,指尖越要集中,既要放松,又要會控制,使得音量雖弱,但非常清晰、集中,而有的人為了弱,力量不敢放下去,聲音很飄,必然模糊一片。聲部線條混濁,怎么可能營造安靜的氣氛呢?由此可見,觸鍵的方法是至關重要的。
②心中始終要有主旋律線條
一要“聽”唱,二要在內(nèi)心跟著唱,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可能“托得住”、“跟得好”,才可能保持樂曲的整體感。如果說“音量”“聲音”是“表”的話,內(nèi)心的歌唱、對音樂的理解就是“里”,是表現(xiàn)的依據(jù),是根本。否則,你的“聲音”只是一個沒有內(nèi)容的空殼。這一點必須貫穿始終。
當旋律在伴奏聲部或者當伴奏的旋律和演唱的旋律一致時,必須仔細“聽”,跟著“唱”,最重要的是音樂感覺必須一致,才可能整齊。這時你的演奏要有很強的歌唱性,心中的旋律要在手指間流出,因此在觸鍵上要做到收放自如,保持旋律的連貫,才可能弱出如歌的線條。
當伴奏的旋律和演唱的旋律交替進行時,也只有“聽”和“唱”,才可使旋律在交替處,銜接得天衣無縫。
在這兒我想特別提醒大家的是,當伴奏僅僅是織體時,更要在心中有主旋律,要注意聽唱,使你手下的和聲織體緊緊托著旋律走,伴奏和演唱表現(xiàn)的是同一種情緒。時而在極其安靜的伴奏背景中襯托出演唱者優(yōu)美的旋律,時而伴奏需要渾厚的音響、飽滿的熱情,烘托出演唱者的激情。這時你必須要有很強的整體感,從音樂的整體出發(fā),彈出音樂情緒所需要的音色音量,使伴奏和演唱成為一體。
而不少伴奏者忽略了織體、和聲和主旋律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關系,僅僅是把節(jié)奏彈出來,而失去了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不跟著主題里的感覺走,這樣必將使演奏變得死板、干巴巴的,而演唱者也似乎失去了依托,在自己干唱。有的人把這種合作形容成“兩張皮”,互不關聯(lián)。
樂曲在正常的進行中,不同的演唱即使對同一首樂曲也會有不同的處理。只要合理,作為伴奏要理解演唱者的感覺。這樣就會跟得自然、貼切,使演唱者唱起來也會很舒服。
同樣的節(jié)奏型,由于歌曲內(nèi)容的不同,演奏的感覺就要完全不同,如《懷念戰(zhàn)友》、《一杯美酒》。
總而言之,我要再次強調(diào),心中必須有旋律的歌唱感覺,才能使單一的伴奏音型活起來,在為演唱者伴奏的同時,似乎也在為自己內(nèi)心的歌唱伴奏。共同的呼吸,對樂句共同的感覺,使伴奏部分和演唱部分成為一個藝術整體,使二者合作珠聯(lián)璧合,天衣無縫,達到完美的境地。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文化館
責任編輯 李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