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偉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途徑,也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提高多種能力和養(yǎng)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要渠道。其有效性是使教學目標落到實處,使教學過程民主化、科學化、互動化,使教學主題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因此, 在實際英語的教學中,我們每個英語教師應不斷地思考,教師的言語是否是多余的?教師的設置問題是否有效?教師的課堂教學及學生的學習是否達到最佳的效果?由此可見,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存在很多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行為。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1)英語課堂教學基本上還拘泥于教材所傳遞的信息。英語課堂教學基本上還拘泥于教材所傳遞的信息,而開放型的、能激發(fā)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和發(fā)散學生思維的課堂教學還比較少。在課堂教學中,有時缺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部分課時過于注重講授,沒有以精講精練的要求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系,導致教與學不合拍,忽視對學生的基礎、能力的關注。
(2)課堂教學不能針對學生的實際。課堂教學不能針對學生的實際,缺乏“備學生”、“備學案”這一必要環(huán)節(jié);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沒有進行有效的取舍、組合、拓展、加深;課堂教學沒有真正做到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點、難點的滲透,學生原有的知識不能得到及時、適時地活化;課堂密度要求不足,學生參與機會少、參與面小;課堂留給學生自疑、自悟、自學、自練、自得的時間十分有限。
為此,教師應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教學行為,達到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并應十分關注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發(fā)展。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為此,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建有效的學習氛圍
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情感狀態(tài),使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學生的英語程度參差不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是對差生,教師的態(tài)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棄對他們的努力。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對于作業(yè)出現較多的錯誤,不是簡單用紅筆打“×”,一概否定,而是把正確的部分劃出來,寫上“good point”或“good sentence”之類的表揚話,使他們感到還有希望,從而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還要經常讓他們有表現的機會,哪怕是點滴的進步都要加以表揚,學生并不是單純地追求表揚,他們會把老師的表揚看成是對自己的關注和重視,從而激發(fā)繼續(xù)向上的動力。師生間的融洽關系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表現出愿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從而創(chuàng)建出有效的學習氛圍。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不同于其他學科,學生很難象學漢語一樣輕松自如地掌握。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運用恰當有趣的例子,活躍課堂氣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添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英語感興趣,就會樂于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彼?要求學生在課堂中要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如何能一上課就將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外語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在課堂上保持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應該采用。但又必須根據課堂上學生的知識反饋和思維活動情況靈活選擇教法,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識的講授,更要密切注意學生的思維進展情況。教師要善于通過不斷地觀察和總結,把培養(yǎng)學習興趣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新課程標準要求下的課堂教學實踐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實踐、自我發(fā)展,提出問題,在教師引領下解決問題;提倡課堂的民主性,充分地尊重學生,教師成為課堂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把研究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著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自主去探索,自己去發(fā)展,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反復法,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真正達到讓學生“自求得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