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誦是一門極富魅力的有聲語言表達藝術,朗誦前必須要理解作品,分析作品,確定作品基調,運用適當?shù)膬炔考记珊屯獠考记?正確的呼吸氣息和吐字發(fā)聲方式,適當?shù)耐_B和重音,采用合適的語速和節(jié)奏,用標準的普通話,以情帶聲,將語言文字富有感情地表達出來,才能引起聽眾的共鳴。
【關鍵詞】朗誦;基調;內部技巧;外部技巧
朗誦是極富魅力的有聲語言表達藝術。朗,即朗讀,聲音要清晰、響亮;誦,即有感情的吟誦。朗誦,是運用普通話把書面語言清晰、響亮、富有感情地表達出來,變文字這個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引起聽眾共鳴的有聲語言創(chuàng)作藝術。
那么,怎樣才能朗誦好一篇作品呢?
第一, 用普通話朗誦
標準的普通話不僅有利于各民族人民溝通,而且,普通話特有的抑揚頓挫的美感和音韻美也能帶給人聽覺上的享受。
第二, 理解作品
朗誦作品的題材范圍一般大致可分為:古詩、詞,古文;現(xiàn)代詩歌;散文;童話;小說等。在開始朗誦之前,無論何種體裁的朗誦作品,首先要對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
1、分析作品背景。包括作品的內容背景,作品中涉及到的人物背景,作者的寫作背景,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心理背景等。
2、確定基調。在仔細研讀了作品內容和了解相關背景資料后,就可確定整篇作品的大致基調,是活潑的,還是沉悶的,或哀傷悲痛的,或激情洋溢的,等等。
第三, 朗誦的內部技巧和外部技巧。
1、 內部技巧
內部技巧就是內心的情緒要貼切,在朗誦之前,一定要和作者感同身受,體驗作品的內部情感,情緒要和作品貼切,飽滿,充沛,狀態(tài)要積極,興奮,到了“有話不得不說,很想表達”的地步,這個時候表達出的語言才能打動人心。
2、 外部技巧
(1) 氣息
朗誦時的正確呼吸方法,應當采用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也稱丹田呼吸法),即運用小腹收縮,靠丹田的力量控制呼吸。
(2) 吐字發(fā)聲
朗誦時吐字要清晰,明朗,聲音要集中,不能松散。要吐字清楚,首先要熟悉每個字詞的聲、韻、調,吐字時,聲母要叼住,也就是說在每個音節(jié)的成阻階段,除阻要迅速,成阻部位要準確,口腔控制要好;韻腹部分拉開立起,口型準確,保證韻母部分音節(jié)響亮;每個音節(jié)的末尾部分要注意歸音,保證音節(jié)的完整性。平時可以多練習繞口令,另外,古詩朗誦也是很好的吐字發(fā)聲練習手段。
(3) 停頓
停頓,指語句或詞語之間聲音上的間歇。停頓既是朗誦者在朗誦時生理上的需要,也是語法結構和情感表達的需要;同時,也可給聽者一個領會思考、理解接受的時間,幫助聽者理解語言內容,引起情感共鳴。停頓包括生理停頓、語法停頓和感情停頓。
A.生理停頓
生理停頓即朗誦者根據(jù)氣息需要,在朗誦時所作的短暫停歇。生理停頓,不能妨礙語意的完整表達,不能割裂語法結構。
B.語法停頓
語法停頓是句子中間根據(jù)語法關系和語義的自然停頓。它往往是為了強調、突出句子中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或補語而做的短暫停頓。
C.感情停頓
感情停頓不受書面標點和句子語法關系的制約,是根據(jù)感情表達和情感宣泄的需要而作的停頓處理,它的特點是聲斷而情不斷,即聲斷情連,給人巨大的想象空間。
(4) 重音
重音是指朗誦時句子里某些詞語念得比較重的現(xiàn)象。一般用增加聲音的強度來體現(xiàn)。
語法重音
語法重音是根據(jù)語法結構自然重讀的音節(jié)。語法重音不帶特別強調的色彩。一般來說,形容詞或動詞前的狀語常重讀,修飾名詞的定語也常重讀。
B.強調重音
強調重音指的是為了表示某種特殊的感情和強調某種特殊意義而故意將某些字詞說得重一些,目的在于突出強調語句中的某些特殊部分。
C.感情重音
感情重音富于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大多出現(xiàn)在表現(xiàn)內心節(jié)奏強烈、情緒激動的地方。
(5) 語速和節(jié)奏
語速是指朗誦時每個音節(jié)的長短及音節(jié)之間連接的緊松。語速與作品的內容,基調和思想情感的表達有關。一般說來,熱烈,歡快、興奮、緊張的內容速度快一些;平靜、莊重、悲傷、沉重、追憶的內容速度慢一些。
節(jié)奏是語氣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回環(huán)往復,不同的作品風格應當用不同的節(jié)奏去表現(xiàn)。比如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應讀得低緩一些,慢一些;高爾基的《海燕》應當用高亢,激昂的節(jié)奏去表達。而馮驥才的《珍珠鳥》用聲應活潑,以表現(xiàn)輕快的節(jié)奏。
除了以上這些基本的朗誦技巧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表現(xiàn)技巧,比如,要象演員一樣加上自己的面部表情和手勢動作等等,以更好的表現(xiàn)情感;又比如顫音、笑語和泣訴的運用,角色轉換導致的變聲表達等等。
總而言之,朗誦是一門綜合的語言表達藝術,我們平時要多聽,多練習,多聽聽名家的經典朗誦,同時還要提高自己文化、音樂、繪畫、戲劇等各方面的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自己的綜合理解能力和體悟能力,加強情感的體驗,然后用內心情感帶動語言表達,再結合各種不同題材和體裁的朗誦作品多加練習,相信大家的朗誦能力一定會提高。
作者簡介:
魯科穎(1978--),女,四川成都人,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