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媚 鄭麗容
“優(yōu)質護理示范工程”活動的開展,不僅僅是一次活動,更不是一場運動,而是一次提升服務的契機和改革[1],其目的是使護理工作在真正意義上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為此,首先要改革的是臨床護理工作模式,即實行護士管床、管患者的“大包干責任制”,這也是衛(wèi)生部今年為護理改革確立的工作方針。我們以護士的分工改革為突破口和切入點,實行向心式即以患者為中心的分工模式-包床到護,責任護士對所負責的患者提供主動、全面的護理服務[2]。為使“大包干責任制”工作到位,就必須實行“護士床邊工作制”,常態(tài)情況下,護士應在病房或患者身邊工作。為此,我院應用一種多功能護理車作為流動護士站配套解決護士落實“床邊工作制”,于今年1月份起應用于臨床,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為滿足護士床邊工作制的護理工作模式,保障護理服務主動、及時、全面和提高患者滿意度而設計制作集治療、護理、書寫為一體的多功能護理車。護理車采用不銹鋼材料制作。車長80 cm、寬45 cm、高90 cm,由液體柜(格)、治療臺、活動寫字抽板、無菌用物抽屜、儲物柜、病歷柜及治療車底板和放置快速手消毒液、膠布切割器、醫(yī)療廢物的框架,還有書寫護理文書時需用的折疊式坐凳。結構見圖1。
圖1 多功能護理車示意圖
為使護理工作貼近臨床、貼近患者,切實滿足患者需求而全面開展護士下病房辦公-護士床邊工作制的服務模式。全院護理單元使用20輛多功能護理車(流動護士工作站)使護士站前移,實行護士床邊工作制。管床護士備齊用物,將多功能護理車推至分管的病房或病房走廊,主動加藥換瓶,及時觀察病情,隨時記錄,流動式到患者床前溝通、關心詢問患者及健康教育等。液體柜(格)用于放置患者靜脈點滴的葡萄糖藥液;活動寫字抽板和折疊式坐凳用于護士書寫護理文書;無菌用物抽屜放置臨時需用的無菌物品;儲物柜放置文具紙張;病歷柜存放護理文書;還有治療前后需用的快速手消毒液、膠布切割器以及用后醫(yī)療廢物的分類等功能。常態(tài)情況下,護士在病房或患者身邊工作,杜絕在護士辦公室等候患者呼叫,也避免護士往返治療室、辦公室來回走動。
多功能護理車通過全院各病區(qū)的應用,收到如下效果:①多功能護理車推至患者床邊工作,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護士主動巡視病房,確實拉近了護患距離,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提高服務滿意率。②護士在床邊工作,主動換瓶加藥而減少了患者呼叫的響鈴率,使環(huán)境更安靜。③建立床邊實時書寫制度,避免了護士坐在辦公室的總結式、回顧式護理記錄。④減少護士往返治療室、病房、護士站的來回,節(jié)約體力減輕護士勞動強度,同時提高了工作效率。⑤護士在床邊,增加了與患者溝通的時間,加強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增加患者對疾病的了解,使醫(yī)生滿意;另一方面,加強溝通密切了護患關系。
通過隨機調查患者,護士和醫(yī)生對多功能護理車在床邊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滿意程度,結果顯示實施前后滿意度有統計學上的差異,在應用多功能護理車后,滿意度有明顯提高(見表1)。
表1 推行多功能護理車護理床邊工作制模式實施前后滿意度比較(%)
如何讓護士管床管患者,實現真正的責任制護理:每個患者都有固定的護士分管,每個責任護士都必須“負責”分管患者的基礎護理和??谱o理、治療、病情觀察及記錄、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生活照顧等工作。改變目前的護理現狀:年資越高離患者越遠,護士只分管工作:治療班、輸液班、辦公班,不分管患者。顯然,改革工作模式,建立“護士床邊工作制”,以實行護士管床、管患者的“大包干責任制”是必然趨勢,而多功能護理車作為流動護士站的應用是確?!白o士床邊工作制”和護士管床、管患者“大包干責任制”全面落實的基礎保障以前的護理工作是功能制護理,病房護士除完成治療任務平時待在護士站,遇到患者有事按鈴呼叫,則到病房進行護理。哪怕只是最簡單的補液,護士也要在病房和護士站之間跑一個來回,比較浪費時間。醫(yī)院病房實行護士“床邊工作制”,護士將不再待在護士站,而將分守在病房內,隨時為分管患者解決所需,明顯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功能制護理護士以處理醫(yī)囑為主要分工,每天的護士班有治療班、主班、輔助班等,無論上什么班的護士,都是從1床一直干到36床,打針的只管打針,發(fā)藥的只管發(fā)藥,是流水作業(yè)式的護理模式。護理工作的目標是完成工作任務,忙忙碌碌下來也很難得到患者的認可,護士沒有價值感和認同感。而應用多功能護理車實行護理床邊工作制模式后,護士分管病床,以“心中有患者”[3]、“我是責任護士”的服務理念在患者床邊,即分管的“責任田”工作,一是得到了自己的患者認可;二是減少來回往返,相對節(jié)約體力,減輕護士勞動強度,使護士較以前護理工作滿意度提高。
由于管床護士在患者身邊加強了與患者的溝通和健康教育工作更加落實,使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和自我護理的能力得到提高,省去了醫(yī)生為患者解釋花費的更多時間,所以,醫(yī)生也稱贊多功能護理車應用下的護理床邊工作制模式好。
應用多功能護理車實施護士床邊工作制,可使護士在患者身邊的時間增加,意味著觀察病情、健康教育的時間也就增加,同時,患者的基礎護理和??谱o理更加落實到位。因此,實現護士常態(tài)情況下在病房或患者身邊工作的臨床護理工作模式值得推廣,多功能護理車作為“流動護士工作站”為護士實行床邊工作提供了便捷、高效、靈活的集治療、護理、辦公為一體功能的護理用具,深得患者及家屬、醫(yī)生、護士的好評。
[1]陳曉紅.轉變觀念 勇于探索 公立醫(yī)院護理工作改革探討.中國護理管理,2010,10(4):19-20.
[2]吳曉英,王玲,徐國英.示范病房變革護理模式后護理量測試和效果分析.中國護理管理,2010,10(4):27-28.
[3]李惠玲,楊慧花,眭文潔,等.建立“心中有病人”的基礎護理服務鏈.中國護理管理,2010,10(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