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漢軍 古杰洪 江新青 蔣超
輸尿管惡性病變是引起輸尿管梗阻的原因之一,傳統(tǒng)的腹部平片、靜脈尿路造影常無法明確診斷。近年來隨著螺旋CT技術的成熟和三維重建功能軟件的逐步完善,多層螺旋CT尿路成像(multi-sliceCTurography,MSCTU)已應用于臨床,本文旨在探討MSCTU對輸尿管惡性病變的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06年以來,經(jīng)MSCTU檢查診斷并經(jīng)臨床手術或病理證實的輸尿管惡性病變的患者37例,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齡19~89歲(平均66歲),50歲以上患者占32例。臨床癥狀以血尿及腰痛多見?;颊呔谐R?guī)X線檢查,腹部平片無異常發(fā)現(xiàn),IVP發(fā)現(xiàn)腎盂或輸尿管積水14例,提示輸尿管充盈缺損2例,顯影淺淡或不顯影23例。
1.2 掃描方法 采用日本東芝公司AQUILION16排螺旋CT機,掃描范圍自腎上極至恥骨聯(lián)合,覆蓋腎臟、輸尿管和膀胱?;颊邫z查前空腹4h,飲水200ml后適度憋尿。首先進行常規(guī)平掃,隨后采用高壓注射器經(jīng)肘靜脈注入非離子型對比劑(300mg/ml)100ml,注射速率3~4ml/s,在注射對比劑后25~30s、60~90s、5 ~7min 分別進行腎皮質(zhì)期、腎實質(zhì)期、腎盂排泄期的三期動態(tài)增強掃描,再根據(jù)腎臟積水程度及排泄期輸尿管顯影的具體情況決定延遲掃描時間,無積水者延遲10~15min,積水者延遲30min以上。掃描參數(shù)為:管電壓120KV,管電流150mAs,螺距15,采集層厚2mm。
1.3 圖像后處理 掃描所得原始數(shù)據(jù)以層厚2mm、間隔1 mm、參數(shù)為10的數(shù)據(jù)重建,傳輸至東芝后處理工作站(Vitrea2),進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projectionreconstruction,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MIP)、容積重建(volume reformation,VR)等技術,三維顯示整個尿路系統(tǒng),多方位多平面地觀察輸尿管全程解剖,了解病變的范圍、形態(tài)、梗阻程度及鄰近組織的關系等,并與臨床病理進行對照。
2.1 原發(fā)輸尿管癌 本組共12例,均為輸尿管移行上皮癌,其中右側7例,左側5例,上段3例,中段2例,下段6例,全段1例。MSCTU平掃時即可發(fā)現(xiàn)輸尿管腔內(nèi)軟組織腫物,最小約0.5×0.5cm,呈圓形、柱狀或菜花狀改變,邊緣不規(guī)則,CT值20~40Hu,增強掃描輕度強化,CT值40~80Hu,延遲掃描腫瘤被對比劑包繞而表現(xiàn)為輸尿管腔充盈缺損影;相應輸尿管腔明顯狹窄或中斷,管壁增厚僵硬,梗阻端以上輸尿管不同程度擴張。見圖1。
2.2 腎盂癌或膀胱癌侵犯輸尿管 本組共13例,均為移行上皮癌,其中右側5例,左側6例,雙側2例。MSCTU顯示腫瘤大部分位于腎盂或膀胱內(nèi),多呈菜花狀軟組織腫物,密度不均勻,增強掃描不均勻強化,腫瘤局部向所連續(xù)的輸尿管上段或下段生長,并引起相應尿路梗阻性擴張。見圖2-3。
2.3 鄰近器官惡性腫瘤侵犯輸尿管 本組共13例,其中腹膜后惡性腫瘤或淋巴結侵犯輸尿管4例,結腸癌及前列腺癌侵犯輸尿管下段各1例,子宮頸癌及盆腔惡性腫瘤侵犯輸尿管下段6例。MSCTU顯示腫瘤主要位于輸尿管之外,表現(xiàn)為范圍較廣的不規(guī)則軟組織腫物,具有原發(fā)腫瘤的各種征象,腫瘤向周圍浸潤性生長而累及輸尿管,并引起受侵段輸尿管不同程度狹窄及梗阻,輸尿管被包繞,梗阻端呈截斷或錐狀改變。
圖1 左輸尿管下段移行細胞癌,矢狀位MPR重建,可見左輸尿管下段軟組織腫物,管腔梗阻,中段輸尿管擴張
圖2 膀胱移行細胞癌侵犯左輸尿管下段,冠狀位CPR重建,可見膀胱內(nèi)菜花狀軟組織腫物,左輸尿管下段亦見類似腫物,相應管壁增厚,并尿路梗阻
圖3 右腎盂移行細胞癌侵犯輸尿管上段,三維MIP重建,可見右腎盂輸尿管連接處充盈缺損
無論原發(fā)或繼發(fā)的輸尿管惡性病變,均會引起輸尿管梗阻,其臨床癥狀和體征缺乏特異性,診斷依賴于影像學檢查。腹部平片對于輸尿管腫瘤的診斷意義不大,靜脈腎盂造影(IVP)雖然可以提供輸尿管的全程圖像并提示腎功能是否受損,但它顯示的是二維重疊影像,尤其是腸道準備不充分致腸內(nèi)容物與泌尿系重疊時,嚴重影響對病變的顯示和觀察[1]。此外IVP發(fā)現(xiàn)輸尿管梗阻性積水時也難以判斷梗阻的性質(zhì),而尿液排出受阻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腎功能喪失,造成顯影延遲、變淡甚至不顯影,使IVP診斷有很大的局限性。
多層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是應用多層CT薄層螺旋掃描,在一次屏氣下快速完成尿路的連續(xù)容積掃描,掃描時間短,成像速度快,可一次性覆蓋整個泌尿系并獲得所有信息數(shù)據(jù),運用計算機進行圖像后處理獲得尿路的三維圖像,能從不同方向觀察病變位置、大小、范圍以及與周圍結構的毗鄰關系,提高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診斷水平[2,3]。MSCTU最常用方法為MPR和CPR,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輸尿管的形態(tài),管腔內(nèi)有無充盈缺損,管壁有無增厚,是否光整等,亦可利用水成像或高密度對比劑成像勾畫出輸尿管全程影像,清楚顯示病變及梗阻部位,達到對輸尿管惡性病變的定位定性診斷。此外三維MIP和VR能顯示輸尿管的狹窄程度,可以任意角度觀察尿路管腔形態(tài),圖像直觀,立體感強,但不適用于不顯影尿路的觀察[4,5]。
原發(fā)性輸尿管癌屬少見腫瘤[6],絕大多數(shù)為移行上皮癌,本組病例亦符合,MSCTU主要表現(xiàn)為輸尿管腔內(nèi)的軟組織腫塊影,形態(tài)不規(guī)則,增強掃描可見強化,根據(jù)其密度及強化表現(xiàn)可與結石、血塊等鑒別;對于輸尿管積水而腫瘤不明顯的病例,應仔細尋找其梗阻部位,通過改變窗寬窗位提高分辨率,注意輸尿管管徑、管壁厚度及邊緣的變化,對發(fā)現(xiàn)腫瘤有幫助;以MPR及CPR圖像上顯示清楚,可觀察輸尿管腫瘤的大小、形態(tài)、位置,以及管腔梗阻擴張情況。發(fā)生于腎盂、輸尿管連接部附近的腫瘤可直接蔓延至輸尿管引起梗阻,并繼發(fā)腎積水。膀胱癌發(fā)生的部位以膀胱三角區(qū)和兩旁的側壁最為常見,當腫瘤范圍較廣泛時容易侵犯輸尿管下端入口,并可沿輸尿管向上蔓延,從而引起輸尿管梗阻及擴張,在MSCTU上可觀察到腎盂癌或膀胱癌的位置,侵犯輸尿管的長度,兩者的腫瘤相連且性質(zhì)相同。鄰近組織腫瘤侵犯輸尿管則可觀察到原發(fā)腫瘤的部位及其侵犯輸尿管的范圍。通常在MSCT橫斷面圖像上即可發(fā)現(xiàn)輸尿管惡性病變,但受部分容積效應影響,可能會漏診較小的腫瘤,MSCTU則有利于發(fā)現(xiàn)橫斷面表現(xiàn)不明顯的病變,并可以立體顯示輸尿管的全貌,觀察病變的整體形態(tài)及范圍,確定其部位,因此必須兩者結合起來分析病變特點,才能作出準確的顯示和診斷,為臨床提供幫助。
進行MSCTU檢查時應完成平掃及增強掃描,排泄期或延遲掃描應盡量使輸尿管全程充盈,文獻報道,無積水者一般延遲15~30min[7],也有學者認為輸尿管遠端顯影時間為10~16min[8]。利用排泄期的圖像數(shù)據(jù),MSCTU重建圖像可獲得類似IVP的圖像,能立體、清晰顯示正常和異常輸尿管的狀況[9]。我院對無積水者常規(guī)延遲5~7min,有積水者再根據(jù)輸尿管顯示情況進行2~3次延遲掃描。當高密度對比劑充盈輸尿管時可清楚顯示腔內(nèi)低密度充盈缺損,并完整顯示輸尿管的走行、粗細和鄰近結構。此外,泌尿系腫瘤具有多灶性特點,約占15% ~30%[10],MSCTU可觀察輸尿管全長,避免了遺漏病變,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其各種后處理方法各有特點,應綜合應用并相互結合補充。
總之,輸尿管軟組織腫塊并管腔狹窄,伴不同程度尿路梗阻性積水是輸尿管惡性病變的主要影像特點,MSCTU能更清晰、直觀地顯示輸尿管的立體結構,避免小病灶的遺漏,多角度觀察并準確判斷惡性病變的來源、部位、范圍、程度,是目前診斷輸尿管惡性病變的最佳成像方法之一,具有很高的應用和診斷價值。
[1]王小寧,徐青.多層螺旋CT尿路造影診斷泌尿系病變的價值(附40 例分析).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4,14(5):395-398.
[2]于明川,張濱.多層螺旋CT三維尿路成像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4,20(7):1138-1139.
[3]Lawrence C. Chow,F(xiàn). Graham Sommer. Multidetector CT Urographywith Abdominal Compress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AJR,2001,177( 4) : 849-855.
[4]劉宏文,牛玉軍,王志銘.多層螺旋CT尿路造影對輸尿管癌的診斷價值.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07,18(6):405-407.
[5]Caoili EM,Cohan RH,Korobkin M,et al. Urinary tract abnormalitiesinitial experience with multi-detector row CT urography. Radiology,2002,222( 2) : 353-360.
[6]吳階平.泌尿外科.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442-444.
[7]何亞奇,唐秉航.多層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統(tǒng)疾病診斷中的價值.放射學實踐,2002,17(4):288-290.
[8]Thomas Meindl,Eva Coppenrath,Rami Kahlil,et al. MDCT urography:retrospective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delay time after intravenouscontrast administration. Eur Radiol,2006,16( 8) : 1667-1674.
[9]王東,張挽時,熊明輝,等.輸尿管病變的螺旋CT評價.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39(1):60-64.
[10]董代玲,宋江波,夏重琦,等.原發(fā)性輸尿管癌CT表現(xiàn)(附10例報告).中華放射學雜志,1993,27(2):105-108.